【年终盘点】导致中国经济滑坡的十件大事

人气 2187

【大纪元2022年12月30日讯】(大纪元记者林岑心报导)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在战争、通胀、升息、美中角力下,度过风雨飘摇的一年。而中共的“清零”防疫政策在年底前突然180度大转弯,对全球造成的影响,目前仍有待观察,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经济已经付出极高的代价。

截至2022年底,世界各大机构普遍预测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速在3%左右,远低于中共预设的5.5%增长目标。而防疫突然放开,疫情如海啸般席卷中国,对经济造成的冲击,恐延续至明年第二季度。

大纪元盘点2022年让中国经济处于滑波之中的十件大事。

外资创纪录抛售中国资产

2月底俄军入侵乌克兰,而之前在2月初中共宣称与俄罗斯“友谊无上限”,导致外国投资人以空前的规模抛售中国资产。国际金融协会(IIF)数据显示,今年3月,175亿美元的外资流出中国,创下单月历史新高。

英国牛津大学中国中心研究员乔治‧马格纳斯(George Magnus)认为,“中国(中共)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支持,显然是资本逃离中国的催化剂。”

同时,中共实施严厉的“清零”封控防疫措施,中共大小城市动辄封城、封路,使得外资持续撤离。10月24日,中共二十大后首个交易日,海外投资人通过陆港通机制,破纪录地净卖出179亿元(人民币,下同,约25亿美元)股票。隔日,人民币触及7.31元兑1美元,创下2007年12月以来最弱水平。

据统计,11月份海外投资人净抛售70亿美元的人民币计价债券。除了受美国利率上升影响,也反映出外国投资人对中国经济前景感到悲观。

中国经济中心上海封城两个月

官方曾经信誓旦旦——上海经济地位如此重要,封城影响太大了,不会封城。但3月27日,上海当局实施分区分批封城,4月1日全面封城,令民众、企业措手不及。包括德国大众汽车、iPhone位于上海和昆山的代工厂,无一例外停工停产。特斯拉上海厂两度面临停工,4月销量大减97%。

上海封城不止让长三角物流大乱,也让疫情下已经塞港、缺柜的海运供应链雪上加霜,交货延迟,运输成本更高,同时由于原物料不足、工人被封控在家,封城成了许多企业的噩梦。

2500万人口、位居中国经济枢纽的上海市,4月1日起封城两个月。图为封城期间,联外大桥封闭,车辆人员净空,企业停止生产。(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教授宋铮为首的研究团队指出,上海封城一个月,估计经济损失达463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去年GDP的3.1%。不止重创经济,亦令外商与外资企业撤离,对中国经济留下“永久性伤害”。

担忧“清零”防疫政策造成的经济不确定性,欧洲有些企业选择撤离中国,日资企业也在大举撤离。根据研究公司Teikoku Databank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6月底,共有12,706家日本公司在中国运营,比2020年的上一次调查大减940家,创下十年新低。

封城效应,还促使许多富有的中国人和中产阶级移民。彭博社7月报导,总部位于伦敦的投资移民咨询公司Henley & Partners估计,2022年将有约1万名高净值中国富豪(资产过百万美金)迁移出中国,总计会从中国撤出480亿美元。

清零耗尽地方财政 财政赤字创新高

中共政府财政在2022年更加恶化。根据中共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整体财政赤字达到7.75万亿元人民币(1.1万亿美元),这项数据是去年同期的两倍以上,且高于2020年。

除了因向商家和企业提供退税优惠导致的税收收入减少,数据显示,土地收入骤降是更显著原因。今年以来,土地出让收入几乎每月均录得两位数降幅。11月份,各地政府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7150亿元,同比下降约13%。

地方政府收入减少的同时,支出在大幅增加,比如在建方舱医院和核酸检测上加大的开支。据报导,山东近期举债并投资230亿元人民币,在15个地级市兴建120家永久性方舱医院,广州市则投入建造一座号称亚洲最大的方舱医院,近期刚完工。

旅美财经评论员秦鹏分析,当局用在各种封控、建方舱、雇用大白等措施上,浪费了数万亿资金,单单今年以来,GDP就会减少超过3万亿元,同时无数企业和个人破产。

12月初,当局突然放弃清零政策,同时疫情在全国范围大爆发,地方政府财政危机短期内恐难获得缓解,赤字仍会攀升。

房企债务危机蔓延 停贷潮席卷全国

中国房地产巨头恒大的债务危机引发骨牌效应,2022年在房地产领域持续蔓延,房地产市场一蹶不振。6月起,大量的“烂尾楼”引发业主集体宣告“停贷”,停贷风潮席卷中国各地,截至年底,停贷楼盘总数达到344个,涉及132个开发商,其中恒大集团开发的楼盘就占了86个。

一些中国购房者或出于经济因素,或为了向开发商与地方政府施压,开始搬入所谓的“烂尾”公寓,引起舆论关注。图为中国烂尾楼示意图。(China Foto Press via Getty Images)

为了挽救低迷的房市,仅上半年,中国超过100座城市发布逾300条房市松绑政策,但市场未有起色,中共央行透过减息、降准、逆回购,为市场放水,11月,更推出“金融16条”,从信贷、债券、股权三方面支持房企融资。

但多个分析认为,明年房市是否回暖,仍受制于经济成长下行、消费疲弱、房企债务持续上升等因素的制约。

据统计,中国100强房企前11个月的销售额同比跌幅高达42.1%,景气依旧低迷,房企暂缓拿地,排名前50的中国房企中,近9成没有在11月份拿地,即便是央企和国企也放缓拿地投资。

此外,2022年至2025年进入房企偿债高峰期,据彭博报导,中国房地产行业至2023年底至少有2920亿美元债务到期,房企兑付压力激增。

中国经济学者任泽平12月20日在一个演说中说,90%房企会消失。

富士康员工暴动 加速苹果供应链转移

上海封城两个月,促使鸿海、和硕、仁宝三家苹果供应链加速移往印度与越南,Macbook、Apple Watch、iPad改为越南制造。而鸿海富士康郑州厂员工逃难朝以及大规模抗议,也加速苹果公司将iPhone产线向海外布局。

10月底,郑州富士康在闭环生产情况下员工染疫人数剧增,工人出于对疫情和隔离政策的担忧,拖着大小行李徒步返乡,上演集体“大逃亡”。

10月底,富士康郑州厂员工离厂,徒步返乡,大量的视频和照片在社媒平台上传播,引发国际关注。(视频截图)

郑州富士康工厂承担着全球苹果手机50%的生产业务,是iPhone最大的全球制造基地。

郑州富士康为郑州带来巨大的就业和税收,占河南省出口的60%。为了保地方财政,地方政府11月出面协助富士康招工,以便尽快恢复生产。据应聘者叙述,“每个村子都必须至少派一个人去工厂应聘”。

但是,随后在11月底,因工厂未履行合约以及与染疫员工同住等问题,郑州富士康又发生大规模的新招聘员工的抗议活动。

受系列事件冲击,消费者近期想买iPhone 14 Pro或iPhone14 Pro Max,可能得再等等,此外,苹果公司因此加快将5%的iPhone 14系列产能移往印度。

美国联合盟友对中共实施半导体出口管制

10月7日,美国政府公布迄今对中共最大的芯片出口管制禁令,除非获得政府许可,否则不得向中国出口14奈米以下的先进芯片和制程设备、AI及超级运算芯片,以及128层以上的NAND Flash快闪记忆体等。

此外,还禁止美籍技术人才在华研发生产先进芯片,影响所及,原本于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中企任职的高层纷纷去职。相关禁令上路后,中国11月半导体制造设备采购量年减超过40%,创下2年多以来最低水平。

近期,美国已经成功说服日本和荷兰,共同对中共进行半导体出口管制。彭博社认为,美日荷3国联手,预计将全面封锁中共购买制造先进芯片所需要的设备能力。

经济学人智库(EIU)认为,中国(中共)花巨资扶持长江存储和中芯国际等产业巨头,已成为美国管制目标。中共正制订另一项财政计划,但由于人才短缺以及受制于芯片产业高度全球化和分散性质、及非中国企业在先进芯片制造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前景不甚乐观。

零售业餐饮业倒闭潮 线上经济也冷清

12月7日,中共突然放弃“清零”防疫政策,但可惜大量企业与个体户没能熬到这个时候,已选择退场。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12月1日,2022年中国大陆餐饮相关企业注销吊销49万6000家;零售相关企业注销吊销190万家;儿童相关企业注销吊销2万家。3个行业的注销数已经超过疫情前2019年全行业注销总数(280万)的85%。

2022年前11月,中国数百万家餐饮、零售业店家倒闭。图为2022年6月,疫情封锁下的北京,成片的店铺遭到封控。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多家知名连锁超市缩减规模,沃尔玛(Walmart)关闭了多家门店,包括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首家门店深圳洪湖店;家乐福(Carrefour)3季收掉逾50家店面,并宣布退出河南市场;连锁电器零售巨头苏宁和国美双双宣布破产;还有数不清的中小型零售店、咖啡店、火锅店、速食店、酒馆被迫关门。

疫情封控不只冲击实体经济,被中国电商企业视为年度最大盛事的“双11”购物节,今年销售非常冷清,两大电商阿里巴巴和京东都没有披露实际销售数字,仅称结果与去年数额相当。电商平台爆买场景不再,今年被评为“最冷一年”。

俄乌战争阴影 一带一路借款沦呆债

俄乌战争持续将近一年,对全世界的经济造成影响,包括能源价格、原物料价格大涨,通胀、经济趋缓等,发展中国家可能要面临更高的债务风险。

中共正在承受“一带一路”计划的苦果。上海复旦大学绿色金融与发展中心今年3月的报告指出,68个发展中国家积欠中国1100亿美元债务,包含斯里兰卡、老挝(寮国)、吉尔吉斯、非洲的安哥拉等多个国家债台高筑。目前,已有多个项目停摆,数百亿美元借款沦为呆债。

宣布破产的斯里兰卡,面临七十多年来最严重的财政危机。斯里兰卡国会议员拉萨曼尼汗(Shanakiyan Rasamanickam)近日发出警告,中共当局如不愿协助斯里兰卡进行债务重整或取消债务,将会有一场“中国滚出去”运动。中国占斯里兰卡376亿美元外债的19.6%,约74亿美元。

此外,在西方制裁因素下,俄罗斯的贷款可能变成呆账。据AidData统计,从2000年到2017年,中共国开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向俄罗斯国企和金融机构放贷超过730亿美元,其中约500亿仍未偿还。

二十大后 供销社和大食堂复辟

10月16日,中共“二十大”报告上,提及“共同富裕”、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等面向,会议结束后,中国各地迅速发展供销社,大张旗鼓广建国营社区食堂,一些相关的股份被追捧大涨,引发外界对于中国可能重回计划经济的担忧。学者分析,供销社是经济匮乏的产物,现今中国显然面临大量的经济危机。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甚至认为,在进入战时经济时,大食堂和供销社可以控制社会物资、粮食供应,“中共有对台湾动武的野心和愿望,有可能会很快实施”。

12月15日至16日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后党媒《人民日报》披露习近平讲话细节,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称“我是一贯支持民营企业的”。

谢田表示,估计当局转变态度是因为中国经济处于崩溃之中,从中央到地方的财政经济下滑。中国企业家王瑞琴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中共当局历来对民营企业持围剿和打压态度,每当它遇到困难的时候,遇到各种就业、民生、经济与财政收入问题时,就会说要发展民营企业。

解封后爆发疫情海啸  恢复经济难如愿

中共在12月底防疫政策突然急转,毫无准备地放弃“清零”政策,加上之前对染疫真相隐匿不报,疫情在中国大规模爆发。根据中共国家卫生委员会的一次内部会议的记录,截至12月21日多达2.48亿人染疫。

中国欧盟商会副会长、华南分会主席高志豪(Klaus Zenkel)12月22日说,大多数公司都在遵循准则,只要求员工在有发烧或强烈的COVID症状时留在家里。“这意味着劳动力将减少,只希望不是所有人都同时生病。”

咨询公司Tidal Wave Solutions驻上海的合伙人江凯明(Cameron Johnson)表示,他从东莞市的一家塑胶和其它原材料供应商那里听说,有多达85%的工人因感染COVID而未到岗。

2022年12月22日,多辆灵车等待进入北京一家火葬场。在中共当局突然取消三年的疫情封锁的情况下,医疗系统陷入困境,许多火葬场不堪重负。(STF/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国美国商会会长何迈可(Michael Hart)说,大多数会员表示,目前他们无法预测疫情对其业务的长期影响。他预计,在旅行完全重新开放后大约需要一年时间,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才会开始复苏。

CNBC引用分析师的看法,“虽然这一浪潮在未来几周可能会缓解,但在2023年1月下旬的中国新年期间可能会卷土重来。”

英国《金融时报》报导,北京当局松绑清零政策后,造成一个将延续更久的风险:全中国零件厂或组装厂都可能面临缺工问题。

同时,因为疫情大爆发,北京、上海等街道空荡荡,民众采取自我隔离方式躲避疫情。GAMA资产管理公司投顾经理拉吉夫‧德梅洛(Rajeev De Mello)分析,市场已经“消化”重新开放消息带来的乐观情绪,鉴于消费疲软,全球基金对重返中国持谨慎态度。

随着2022年步入尾声,美国通胀有所缓解,市场预期利率或将很快触顶,但中国染疫人数激增与放开出入境限制,或令疫情蔓延出境,为全球景气复苏增添不确定性。

责任编辑:胡宇龙#

相关新闻
【年终盘点】世界政局风云变幻 抗共是主轴
【年终盘点】暗夜与星火 中国九大政治事件
疫情海啸席卷全国 明年中国经济前景黯淡
英国CEBR:世界经济将在2023年走向衰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