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察】李克强的进退

人气 28681

【大纪元2022年03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宁海钟报导)中共总理李克强日前确认明年将卸任。有关李克强的未来走向和总理接任者,引起揣测。习近平和李克强的关系也一直是倍受议论的话题。

3月11日,中共总理李克强在人大会议结束后的记者会表示,“今年也是我担任总理的最后一年”。

2013年的两会上,李克强从温家宝手中接过总理职务。根据中共《宪法》规定,总理的任期最多两届。

李克强的去向如何?

李克强1955年7月生,明年3月还不到67岁。根据中共不成文的所谓“七上八下”(67岁上,68岁下)的规定,李克强明年是否还能够“上”,目前看来是未知数。有猜测认为,李克强也有可能参照前总理李鹏的模式,在卸任总理后,再担任一届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时事评论员唐靖远对大纪元表示,从年龄看,李克强理论上是有可能转入人大或者政协,但以李克强近年无心恋栈的表现,以及习近平一尊独大的格局日益强化,李克强全退的可能性比较大。

近年李克强一些关系密切的旧人先后出事,比如他任内的前国务院秘书长杨晶早在2018年2月被撤职,杨和李克强同属共青团系。

香港《明报》3月1日报导,中共前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因违纪被从正部降到正处,姜1993年进入以李克强为首的团中央书记处,5年后空降山东,历任省委组织部长、副书记,并兼任过省会济南书记,2007年升任省长。2013年李克强首度组阁,姜就回京掌国土资源部,直到2018年满65岁,转到全国政协任职。但这一消息目前官方未证实。

跟随李克强10年的大管家、总理办公室主任石刚,去年只是以全国政协委员身份退位。

唐靖远表示,这种现象反映出的就是李克强将要全退的迹象。今年二十大习近平不但要谋求连任,还要谋求尽量为自己的亲信人马安插更好的位置,这种人事抢位伴随的必然是失意者被排挤。在中共体制中就是这样,高层官员连同自己的亲信人马是捆绑一起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李克强也不例外。

按照以往惯例,在李克强第二总理任期结束前(2023年3月),中南海会提前布局中央部委主要官员人选。今年3月初,中共民政部长已由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唐登杰接替退休的李纪恒;中共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由天津副市长康义接替转任全国政协副主任的宁吉喆;3月11日,王灵桂获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两名副主任宋哲、邓中华被免。

谁接班李克强?

对于李克强明年卸任后,谁将接任总理职务,外界多有揣测。依前总理朱镕基以来的惯例,总理上任之前皆曾任副总理。目前的副总理有韩正、孙春兰、胡春华和刘鹤4人。

曾有观点指,韩正可能留任顺替当总理。

1954年生的韩正,今年已68岁。他历来被认为是江泽民的亲信。

在中共体制内有不少朋友的旅澳法学家袁红冰对大纪元表示,韩正肯定不行,至于习近平整治不整治他,那就看他最后听不听习近平的话,不听话就整。

时评人士钟原在大纪元撰文分析认为,李克强的接任者,应该在目前的副总理中产生。年龄最大的孙春兰1950年生,已经72岁,基本出局。韩正68岁,上海帮、江派背景基本上决定了他已出局了。若习近平坚持用忠于自己的人,刘鹤还是第一人选。胡春华可能与刘鹤竞争。

香港《明报》曾报导说,北京知情人士透露,政治局委员、副总理刘鹤今年虽已年届70,但因中美角力持续而“仍被中央倚重”,二十大后未必会退休。

但钟原认为,也不排除有超级黑马,比如二十大后某个新任或留任的政治局常委忽然挂上副总理头衔,甚至第一副总理的头衔,数月后闪电接替李克强。

中央社报导,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助理教授曾伟峯12日在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一个座谈会指出,去年中共“两会”修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人事任免权扩张,可在非“两会”期间任免副总理等高层领导人职务。由谁出任总理,或许还有变数。

旅澳法学家袁红冰对大纪元表示,现在中共高层也没有什么好的,接下来上去的这批,还都是两面人。“表面上是习的死党,实际上都是两面人。只要习近平出什么事马上他就变脸。”

习李十年明争暗斗?

李克强上任以来干得似乎不如意。

中共当局强力反腐但却越反越腐,近年整个官场怠政懒政乱象频现。官员被曝在上班时间赌博、吸毒、打游戏、网购、看色情片、甚至通奸等。

中共官媒曾多次报导,李克强上任以来,因为“政令不出中南海”和官员怠政等“经常发火”。有一次李克强发火时,一度用茶杯敲砸桌子。

由于工作吃力,李克强经常在公开场合以黑眼圈示人。

近年有关所谓习李斗的传言不绝。李克强一些言论与习相左,最有名的是他在2020年5月的两会记者会上,公开称中国有6亿人月入仅千元,被认为是间接否定了习近平宣称的脱贫成果。

另外还出现一些习近平的亲信不给李克强面子、唱对台戏的事件。2020年5月左右,李克强要搞地摊经济,以解经济困局,习亲信蔡奇主政的北京市,以损害首都形象为由对地摊经济喊停,紧接着习的另一亲信、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也出面反对,理由是有碍观瞻,影响市容。直到10月,北京才开始说可临时占用公共空间按规定设摊,但强调这不是“地摊经济”。

在2020年7月31日官方高调举行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上,主持仪式的习近平亲信、副总理刘鹤,在念完“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后,掌声响起,留了足够多的让习近平起身回礼的时间,但接下来念“中共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时,掌声响起,李克强起身向身后回礼的瞬间,刘鹤却当即读下一个常委韩正和中办主任丁薛祥的名字,令李克强颇为尴尬。

去年7月河南水灾之后,李克强安排调查,最后导致习家军中的徐立毅被查、撤职降级。

但旅澳法学家袁红冰认为李克强不可能跟习近平斗。袁红冰与李克强是北大法律系不同级等同期在读的校友,在学校就十分熟稔。

袁红冰对大纪元表示,李克强在学校时就是那种团干部,你指望李克强敢对习近平干什么吗?“李克强现在就想老老实实,你别整我就行,你说什么我听什么。什么李克强和习近平对着干,没有这种事情。”

唐靖远则认为,习李不和的说法似乎更准确。这种不和并非性格冲突或政见分歧造成,而是习近平必欲做成一人独大,垄断所有高层权力所必然造成的结果。也就是说,中共极权体制下,习李不和的本质是权力争夺的结果。李克强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自己派系势力与习近平争斗,他对习近平的权力框架构不成实质性威胁。

李克强被视为“最弱总理”

据中央社报导,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副教授张五岳12日在国立政治大学的座谈会上,回顾李克强10年总理任期时,直言李克强可能是近3任中共总理中,权力最受限的一位。

张五岳指出,中共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中央财经委员会等核心经济部门都由习近平担任主任,业务工作也交由所属的办公厅主任负责(如: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担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说他(李克强)是最弱势的总理也不为过”。

时事评论员唐靖远对大纪元表示,作为中共二号人物的李克强的弱势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的出身,他不是红二代,属于典型的技术官僚出身,这在中共体制中注定了弱势地位,尤其遇到一个习近平这样强势的一把手。温家宝和胡锦涛都不是红二代,所以可以抱团,李克强无法做到这一点。

另一个就是中共体制决定了必然是一人独断的极权制。在这种体制下,一个缺乏强有力政治派系支持的官员处于弱势是顺理成章的事。“如果未来习近平获得连任而胡春华继任总理,胡春华可能会更加弱势。”唐靖远说。

(大纪元记者骆亚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林妍#

相关新闻
【翻墙必看】中共两会 李克强的愁容及不祥数字
李克强讲话未提俄乌战 专家:低估对经济的冲击
分析:两会报告李克强分量加重透何信息
李克强记者会七看点 疑似对铁链女案表愤怒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