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攀树、净溪救招生 东海劳作教育大变身

学生可享劳作处提出护溪、净溪等社区服务计划。(东海大学提供)
人气: 162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2年09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黄玉燕台湾台中报导)111学年度大学分发入学8月中旬放榜,不少老牌私校招生成绩雪崩式下滑!东海大学缺额达649人,其中有29系组招生不到五成。面对变动,政治系10位教师率先发难,把矛头指向劳作教育,直指劳作制度导致东海失去部分竞争力,呼吁校方重视网路负面声量,“劳作教育”与“免费劳工”被画上等号已是不争的事实,要求“立刻全面废除劳作教育制度”。

劳作教育是东海创校之初重要核心价值之一。
劳作教育是东海创校之初重要核心价值之一。(黄玉燕/大纪元)

废除劳作教育?  老东海人炸锅

“立刻全面废除劳作教育制度”的声明一出,老东海人炸锅了!

毕业35年的东海政治人说,“不该废,虽然当时觉得好无聊,但事后觉得还不错,毕竟自己的环境自己维护,代代相传,事情总要有人做,招生靠内涵,关劳作何事?”

骂声一起,校友社群里不少跟着喊加1、完全同意,“招生靠师资,劳作是东海的良好校风,让学生爱护自己的校园,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

“为何有此想法呢?半小时劳动 、让年轻人体验工作,这是东海跟他校差别,不能废!”一位东海法律人激动质问。

曾历经劳作教育洗礼,知名的东海校友自行车新文化基金会董事长刘丽珠也曾提到劳作教育对她人生的影响,洗厕所和扫地经验,让她学会把“娇气”藏起来,不怕社会里的其他磨难。

教育部认同东海理念  促各校引进

少子化引发的招生危机,迫使各大学思考因应对策,但何以劳作教育会不断成为东海人论战的焦点?

回顾台湾劳作教育的发展脉络,起初是由东海创校重要推手,基督教联合董事会执行秘书芳威廉(William Fenn)于1952年提出,他参考美国肯德基州贝利雅学院(Berea College)的劳作制度,期待大学不要变成白领阶级的养成所。

创校校长曾约农在劳作教育中同样身体力行,强调该制度并非着重经济面向,不是把学生当劳工,而是期许学生能在打扫落叶、清洁厕所等手脑并重的过程中,养成忠实、廉洁与合作等精神,充满教育意义。

东海劳作教育理念获各界好评,教育部据此于2000年设立《教育部鼓励技专校院开设劳作教育及服务学习课程实施要点》,鼓励各校从事各类动手实作活动,促使更多技专校院引进劳作教育。目前仍保留劳作教育的大学,包含中兴、北商、龙华、高餐、朝阳、明新、慈济、南台等校。

劳作教育规划种树、攀树等多元课程。
劳作教育规划种树、攀树等多元课程。(东海大学提供)

学生不满每天劳扫 抗议成绩不公

“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一位东海资深主管也坦言难处。回顾东海学生首次霸扫事件可追溯至1988年,彼时东海学生已暴增至上万人,与东海创校之始小而美的师生环境迥异。近年随着网路与社群媒体盛行,学生频频上网诉苦,废除劳作教育的声量更是大增,不少学生抱怨每天都要到学校扫地,行政单位刁难请假,与劳作成绩不公等现象。

废除劳作议题从未间断,校友网红也加入战场,对清晨劳作中的大一新生做了田调。多数学生认为能起到作用的仅有“助学金”,而“待人处世”能触及的部分仅是合作与交朋友,至于成为“世界公民”实在无法想像。

“我以为东海大学变成AI大学后就不用人工扫地了!结果还是要嘛!”影片中可以看见东海校方这几年转型AI大学所做的努力,反观传统劳作教育在新旧价值冲突与少子化浪潮下,正面临退场的挑战。

教师促以新制直面高中生

随着劳作教育延伸的争议不断,教育部于2010年下令废止劳作教育要点。未料“少子化”恐是终结劳作教育的真正推手。

外界直接把劳作教育喊成“劳扫”、“扫地”!学校对于这些说法如何去破除? 参与连署的政治主任王启明指出,学生的反应代表“只有劳作、没有教育”,去年学校把5天劳作改成4天,更让人气结。他忧心说,这么多的声音代表制度有问题,希望主管要站出来与学生建立良性沟通。

身为教学前线,王启明认为,劳作的改革应从高中端的说明会与宣传开始,期待能拉近与高中生的距离,且新制也不能仅靠文字或简单的影片说明,但前提是校内制度的改变要能真正达到效果。

政治系副教授郭应哲则强要,今年迎来的新生是108课纲的第一届,新课纲强调自主学习、跨领域和社会实践的精神,校方在劳作教育上发挥更多想像力,而非墨守成规。

东海政治系副教授林子立认为,保持劳作教育并无法提升东海竞争力,但“减招”是未来必走的路!
东海政治系副教授林子立认为,保持劳作教育并无法提升东海竞争力,但“减招”是未来必走的路!(黄玉燕/大纪元)

面对竞争力  教师吁减招优化教学

“既想要保有传统的美好,又想要拥有新的竞争力,是这个传统学校的困境”,

政治系副教授林子立则坦言,劳作制度的改革只是其中一部分,包括减招、课程调整与国际招生,会是未来政治学系发展的重点。

林子立指出,很多学校招生不好也没有劳作教育,一旦废除也不代表招生会到位,但是保持劳作教育并无法提升东海竞争力,也不能因为老校友反对就继续保留。他说,过去曾约农校长会带大家一起扫地,如今的老师不会愿意。

据他推测,行政方面无法一步到位,在于涉及制度、人员去留、经费的运用等,因此会想要采取渐进方式,以减缓劳作教育对招生的冲击。

“减招”是未来必走的路! 林子立强调,这也会让外界感觉东海有决心改变,会增加竞争力;以政治系而言,学生数若从110位降低到60人,必能给学生更好的辅导,吸引学生与家长目光。

劳作4.0 增加永续多元课程

东海大学劳作教育施行至今66年,传统价值不可轻言废除,虽历经二次改版仍止不住负面声量,这次因应教师反弹与招生困境,校方提出4.0版本,准备在9月开学后上路。

东海劳作教育长卓逸民指出,劳作教育对当下的学生而言,其实有8成是接受的,毕业后的同意度也超过九成,除了守时、负责、团队合作等价值,其中特别突出的点是“从小组长身上学到很多”,就是学长姊的带领

劳作教育十多年来一直在改革,半年前张国恩校长接任校长后,就规划今年九月开始新的制度,希望在维护过去好的影响下,让年轻人也能够接受。具体作法是让内容更加多元,把劳作教育与联合国推动的永续发展目标加以连结,包括生态、生活、环境、社会到文化等五个面向。

除了环境清洁,流经校园的东大溪也能规划溪流教育,可以净溪、护溪,将课程与溪流守护做结合;还有为东海进行林相更新、维护与重建,有别于过去植树节的种树仪式,把种树变成一门课,在生态学家领导下,有计划地去种植大肚山的原生种,还有攀树认识树,与测量树围可以吸收多少碳等,藉由活动让同学直接投入生态永续的工作。

劳作时数剩12小时 课程寓教于乐

卓逸民指出,这等于是让学生直接投入东海的历史,建筑物与景观生物多样性,及东海社会责任等等,同时整体扫地时数也大大降低为12小时,且可弹性选择时间,让劳作的自主性更高。这也符合108课纲学生的素养能力,符合时代与年轻人,及未来进入社会该具备的素养。

当前劳作教育显然被污名化!为摆脱影响招生与违反劳权的阴影,卓逸民希望能回归制度的教育面,他说,新制将为学生建立做中学的概念,让学生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学习到很多专业知识。而东海也为新制投资了200万元,包括课程登录系统的建置等,未来扫落叶可运用吹叶机,同学们搜集的叶子也要秤重,与厂商合作做成器具等,希望做到寓教于乐,加上课程更多元,避开劳权的争议。

校方行政新团队的危机处理是否能成为招生不利的解方,仍有待观察。东海也预计实施一学期后举办全台研讨会,共同审视新制对学生的影响。

责任编辑:李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