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警拘223人涉网上投资骗案 八旬妇被骗910万

人气 28

【大纪元2023年11月13日讯】(大纪元记者张瑛瑜香港综合报导)警方于11月5日至11日期间,展开代号“钻锋”(DRILLCREST)的行动打击网上投资骗案,共拘捕223人,年龄介乎18至69岁,他们涉嫌干犯“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欺诈”及“洗黑钱”等罪,大部分被捕人士为傀儡户口持有人,涉案金额达港币1.8亿元。当中有80岁老妇被骗910万元。

损失金额共高达1.8亿

东九龙总区刑事总督察邬凯宁指,科技罪案占东九龙整体罪案约六成,自去年起东九龙成立了科技及财富罪案经,联同总区情报组,负责统筹及提升网络情报分析能力,专责打击区内的诈骗案,务求迅速锁定疑犯,策划拘捕的行动。

东九龙总区今年首三季投资骗案大幅上升、涉及金额庞大。故东九龙总区联同所属4个警区,由11月5日开始,展开一星期名为“钻锋”的行动,行动中共拘捕157男66女,年龄介乎18至69岁,他们涉嫌干犯“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欺诈”及“洗黑钱”等罪,涉及265宗案件、328名受害人,年龄介乎19至80岁,损失金额合共高达港币1.8亿元。

邬凯宁表示,留意到受害人年龄层面较广阔、来自不同背景,但主要是20至40岁的组别,他们活跃于网上社交平台,并有一定经济基础。

被捕人主要是傀儡户口持有人,他们提供个人户口协助诈骗集团处理犯罪得益,即俗称“洗黑钱”,警方亦成功冻结约300万元资产。行动中检获大量手提电话、银行文件及提款卡等。

骗徒花4个月与事主聊天 80岁老妇被骗910万元

秀茂坪警区科技及财富罪案组督察周嘉润透露,骗案中单一最高受骗款项超过910万元港元,受害人为一名80岁女退休人士。她将一个物业在社交媒体放租时,有骗徒自称银行的“数字资产高级分析师”,称会来港工作,谈好租金后,不断推迟来港日期。

骗徒花4个月与女事主聊天,吹嘘自己认识投资机构高层,多次在股票市场获利,取得事主信任后,推介有内幕消息的虚拟投资网站。受害人入钱到骗徒提供的户口,其后误信网站账面赚取10多万元,于是先后40多次存入款项投资,但骗徒其后逃去,事主血本无归。警方表示,暂时就该案拘捕一名傀儡户口持有人,不排除稍后会有更多人被捕。

网上“炫富”渔翁撒网吸引受害人

将军澳警区科技及财富罪案组罗君杰指,有诈骗集团在网上社交平台、讨论区帖文、即时通讯软件“渔翁撒网”认识人,又上载生活照“炫富”,以“低风险、高回报”,短时间可以得到10至20厘回报招徕,吸引网民投资。骗徒假扮专业人士,如投资顾问、基金经理,讹称有丰富投资虚拟资产、贵金属、外汇、股票等经验。亦有骗徒与受害人建立朋友关系,取得信任,再逐步骗取金钱。

骗徒会诱使受害人安装虚假的交易程式,显示虚假的交易、回报,甚至安排假的客服人员回复查询。开始受害人能够取得少许回报,骗徒就会游说受害人投资更多,但最终骗徒会失去联络。如果受害人想套现,骗徒就会以要缴交高手续费为由,或声称系统故障拖延。

不应借出户口予他人
黄大仙警区科技及财富罪案组高级督察刘卓峰指,案中不少被捕人因贪图数百至数千元,出售自己银行户口,甚至纯粹“做好心”借出户口予素未谋面的网友。骗徒会以“灰色地带揾钱,反正无乜风险”、“借几日用,帮人收少少钱”为借口,令受害人不知不觉成为洗黑钱集团一员,更有人连几百元都收不到,就要负上刑责。

警方呼吁市民,绝对不应该将自己的银行户口借出、租出或出售给他人,用于处理来历不明的资金,就算声称不知道那些是黑钱,或者不了解所谓朋友借户口后的用途,都仍然很可能会触犯洗黑钱罪。

观塘警区科技及财富罪案组督察梁普恩呼吁市民,当在网上或社交媒体收到不明来历的讯息,或见到一些帖文、广告,以“高回报低风险”,甚至宣称有市场内幕消息作招徕,吸引市民投资时,可以留意以下数点,包括收款户口是否属于个人名义,尽量避免转账到并非投资公司户口;提防回报高得不切实际的投资计划;充份了解相关产品的特性和资讯安全风险;利用警方“守网者”网站上的“防骗视伏器”或“防骗视伏App”,辨识诈骗及网络陷阱。市民如果怀疑被骗,请即致电警方24小时“防骗易”热线18222查询。@

责任编辑:陈真

相关新闻
港电话卡实名制后骗案仍增两倍 涉案金额超过560万 警拘23人
香港金管局接近千宗涉诈骗投诉 远超去年
港骑劫网上账户骗案一个月内狂飊近九倍
港84人涉诈骗洗黑钱被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