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上海车展 4年近30家新能源车企消失

人气 3236

【大纪元2023年04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方晓报导)上海国际车展即将落幕。一些大陆新能源车企悄然缺席这次车展。陆媒盘点,最近4年近30家造车新势力造车途中半路夭折。缺少生产资质、资金困难、管理混乱是多家新能源车企黯然离场的主要原因。

4年近30家新能源车企“消失”

4月18日-27日,第二十届上海国际车展在上海举办,本届车展共有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家整车及零部件公司参展。宏大的场馆,展出一千五百多款车型,人流熙熙攘攘。

《时代周报》24日报导,上海国际车展喧嚣的背后也有无奈的落寂。历经疫情波折、原材料涨价、国补退潮、价格战,有不少车企寂寞退场。一些造车新势力悄然缺席上海车展,它们或已悄然消失,或正挣扎在生死线上。

梳理发现,近4年来,有近30家的造车新势力被淹没在造车浪潮中。由于造车策略、经营方式等各种问题,他们最终都在造车途中半路夭折,或悄无声息地离场,或以裁员、新车无法交付、停工停产的场面走向终局。报导将它们称为造车“失败者”联盟。

而缺少生产资质、资金困难、管理混乱是多家新能源车企中途夭折的主要原因。

大多数媒体将新出现的新能源品牌成为“新势力”。

多年来,中国的电动汽车车主一直享受着来自中央、省级和地方政府提供的免税、免费牌照和现金折扣等补贴。在中共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老牌车企和本土初创企业纷纷涌入该行业。数据显示,中国国内约有300家电动车制造商。

尽管中央政府最近逐步取消了对新能源汽车销售的所有补贴,但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仍在增长。

中国知名网约车服务滴滴与比亚迪合作开发了一款专用电动车。智慧型手机制造商小米表示计划在明年推出一款电动车。就连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开发商恒大也在研发电动汽车。

中国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3个月,中国的汽车销量下降13%。传统汽车销量大幅下滑,而电动车销量增长放缓。

缺少生产资质 新能源车企栽倒

《时代周报》报导说,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是绊倒不少造车新势力的一道坎。

2015年7月10日,中共发改委与工信部共同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正式开始实施。从此,新能源车企想要生产电车,必须先拿到“准生证”。

2019年1月10日,《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正式施行,前述投资项目核准制改为地方备案管理,但同时对新建车企的规模提出了一定要求。

在高准入门槛面前,不少新势力车企选择代工或收购的方式解决生产资质的问题。但2022年新规的颁布,意味着代工的路不再走得通。代工方和委托代工的品牌方都需要生产资质。

被传出新车无法如期交付的自游家,便是栽在生产资质上的新势力车企惨痛案例。

自游家汽车是牛创新能源旗下品牌。2022年3月,发布了首款车型自游家NV,定位中大型5座SUV,可选纯电动和增程式两种动力模式。

2022年12月7日,大乘汽车发布公告称,NV汽车在短期内无法交付,将在48小时内全额退款,另送NV车模外加200元星巴克消费券。

今年4月初,有消息称,自游家官方APP及官网已宣布停止服务,官方微博内容也已经清空。

4月6日,《时代周报》记者走访自游家在广州的4家门店发现,4家门店销售人员均已解散,门店或已撤场或“即将关店”。

位于广州天河区高德置地夏广场的自游家门店虽然仍然亮着灯,地上却已布满灰尘,附近门店的店员表示,这样没人看店的状态已经持续很久了,“大概今年2月左右就没人了,之前开的时候也很少有人来看车。”

曾在该店任职的销售人员表示,“去年12月公司传出新车无法交付的消息之后,线下的业务也逐渐暂停了。”

价格战更激烈?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中国车市“价格战”愈演愈烈,不少汽车品牌都卷入其中,给企业经营带来了挑战。

中原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今年一季度汽车行业面临着挑战。比如,年初新能源汽车的降价潮和3月份湖北地区启动的燃油车促销潮,给传统燃油车市场带来压力。

《每日经济新闻》4月25日报导,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杨大勇表示,“我认为价格战刚刚开始,中国还有150家以上的汽车企业,说明价格战还不够惨烈,还没有打到大家过不下去的程度。3月份是库存车的价格战,进入到4月份以后,就是新车的价格战,不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电动车还是混合动力车的价格都非常具有竞争力,而且我认为,未来价格战竞争将更激烈,是躲不过的。”

不过,中国乘联会4月25日表示,4月价格战热度逐渐消退,消费者恢复理性消费,观望情绪得以缓解,前期压抑需求有所释放,整体车市延续3月底态势,呈现走稳修复。

《纽约时报》中文网报导,在3月的一周内,大众汽车的在华合资企业将其ID.3电动车的价格下调了18%。中国国有汽车制造商之一的长安汽车为其电动车产品提供2万余元的现金直降、免费充电积分和其他奖励。中国最大的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在一个月内推出了旧车型的第二轮降价促销。

在汽车销量下滑的情况下,车企为了保持竞争力正在采取极端措施,经销商纷纷提供赠品和大幅折扣。今年,超过40家车企在中国推出了电动和汽油动力车的折扣价。低端型号的折扣可达数千元,高档型号的折扣高达数万元。

在中国和美国的汽车行业工作了25年的北京咨询公司Sino Auto Insights的董事总经理涂乐说:“这种轮番降价的激烈程度是我从未见过的。”

责任编辑:李沐恩

相关新闻
分析:保权优先 民对三中全会经济政策不抱幻想
【中国禁闻】迟到的三中全会 能解决什么问题?
中共央行锚定国债发钞 分析指恐引发恶性通胀
新能源车竞争激烈 北汽蓝谷亏损54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