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三医生脉术精湛 能测人身份前程

文/颜雯
通过切脉,能精准判断出病人的病情、身份、生死之期,乃至前途、命运如何,就是能让人感到古代医术精深微妙的表现之一。(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936
【字号】    
   标签: tags: , , ,

望、闻、问、切是古代中医用来诊断病人病情的最常见方式。然而,这四种方式中的每一项又都会因为医生的领悟力不断提升而发挥到极致。如通过切脉,能精准判断出病人的病情、身份、生死之期,乃至前途、命运如何,就是能让人感到古代医术精深微妙的表现之一,这也是医道同源的最有力证明。

把脉后能知病人真假的名医李柔克

李柔克,字从仲,因脉术精湛,在山东章邱一带颇有声名。 一次,县令的女儿得了重病。前来诊治的医生换了好几拨,给她服用的汤药也换了好几种,可她的病就是不见好。听闻李柔克疗疾如神,县令最初有点半信半疑。于是,他将自家婢女藏在帘帐后,让她来冒充得病的女儿。没想到,李柔克一把完脉,就对县令说:“此女并未得病,且从脉象来看,她是卑贱之身,而非千金之躯。”县令听了,大惊失色,赶紧将女儿的病情如实道来。李柔克很快开出了药方,只用了一个晚上,就把她的病给治好了。

李柔克不仅能通过号脉,验明病人真假、是何身份,还能预测出其前程、运势。他精通太素脉,是众所周知的。有一次,他给龙山镇的一位名士把脉,测出其子日后必将在仕途上通达显贵。后来,名士儿子果然考中了进士,还当上了仪部(即仪制清吏司)主事。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当地人都说,李柔克所擅长的太素脉与他开出的方子一样精准、神奇。

说到李柔克的医术,其实是跟他邻居及后来的挚友王生周学的。那时王生周早已在当地久负盛名了,他医术超群,人们常将他与山东的另一位名医翟良(字玉华)相提并论。虽说他的医案已渐渐遗失,可他去世多年后,当地人也仍对他记忆犹新。

李柔克时常跟在王生周身边看他行医,他用奇妙的医术给人疗疾,令李柔克十分佩服,一直想拜他为师。起先王生周以为,李柔克只是说说而已,就没放在心中。后来,他看到李柔克自己买来医书,在家中勤学苦读,且知道王生周爱干净,就趁他不在家时,将其住所打扫得一尘不染。一天,王生周故意出门,很晚才回来。可到家后却发现,李柔克仍在他家中用心地洒扫。王生周顿感惭愧,当下就按家中排行,冲着李柔克喊道:“三弟,你若真想学医,直接告诉我就好了,又何必让我如此愧疚?”

从那以后,王生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其医术毫无保留地传给了李柔克。不到一年,李柔克的医术便大有长进。一日,王生周在一位士大夫家中看到了一张药方,就立刻问道:“这方子是谁开的?”士大夫告诉他,是李柔克,他便感叹道:“我从此不怕后继无人了,等我死后,李柔克必能取代我,成为一代良医。”多年后,李柔克果然声名鹊起,其悬壶之德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把脉后能知病人官运的名医傅之铉

傅之铉,字木希,是清代同治年间隐居在楚地的一位名医。他生年不详,只知他祖上是四川长寿人。

傅之铉自幼学儒,成年后为了准备科考,他日夜苦读,不想却出现了咯血的症状,因久病不愈,于是自己钻研起医书来。他极具天赋,悟性极高,耐心地研读了几本医书后,就参透出了医理中的玄奥。他偶尔给人治病,总能药到病除,甚至对高深难懂的太素脉也十分精通。

当地有位士大夫想试试他的脉术,于是找来两名年纪相仿、体貌相似的女子,让这二人坐在深色的帘帐后面,一人伸出左手,一人伸出右手,再让傅之铉来把脉。他一边把着脉,一边说道:“这是两个人。”那士大夫倍感惊讶,很佩服地称赞道:“您的脉术竟如此精深微妙,可与汉代的郭玉比肩齐名了。”

郭玉是汉代深受帝王信赖的太医,他以同时精通针术和脉术而闻名于世。当时,汉和帝为了试探他的脉术,甚至找来了一男一女。男子手腕纤细,与那女子的放在一起,就像是一个人的。郭玉隔着帘帐,分别拿起面前的左手和右手把了把脉,然后说道:“这不是一个人,是一男一女。”从此,汉和帝对他更加敬重了。

傅之铉通过脉象,还能看出为官者的升迁、贬黜之事。当时,一位姓丁的巡抚从豫地调到了楚地,傅之铉给他诊脉后说:“从您的脉象来看,是君相二气交和之象,您不久还将被升到制府中为官。”另有一位姓张的巡抚,傅之铉给他诊脉后不敢直言,只是后来跟他人提起,这位巡抚的脉象粗且急,怕是要被送去服劳役了。还有一位官员因罪锒铛入狱,朝廷打算判他腰斩,傅之铉为他诊脉后说:“别担心,你此次有惊无险,不会受那么重的刑,但还是要去服劳役的。”后来,这些事都应验了。

把脉后能知妇女胎象的名医吕荣

晚清时,山东黄县有位名叫吕荣的儒生,医术极高。得了疑难杂症的人都慕名而来,要请他去治疗。

有人舌头上破了一个洞,血流不止,眼看着已有性命之忧。吕荣诊脉后,只开了一剂药,就把那人的病给治好了。另有一女子昏迷了数日,不吃也不喝,四肢已变得僵硬。吕荣将一颗药丸放在她嘴里,等药丸全化掉了,那女人就苏醒过来了。

他药到病除,大多是因为他的脉术精准、独到。有位妇人得了重病,看上去快不行了,被请去诊治的医生都束手无策。后来找到吕荣,他诊脉后对其家人说:“无妨,只是怀孕时的不适而已;她怀的是孪生子,必然会有此反应。”

那妇人几十年了都没怀上孩子。如今吕荣却说她怀了双胞胎,于是怎么都不肯相信,也不吃吕荣给她配的安胎药。持续了数日,她的反应一天比一天厉害,最后没办法了,勉强服下了吕荣开的药。很快,不适的症状就全消失了。几个月后,果然如吕荣所说,她平安地生下两个男孩。

类似的医案还有很多,在吕荣所编撰的《经验医书》中,已有二十多卷的记载。而此书也为后世行医者留下了宝贵的医学参照。

参考资料:
乾隆二十年《章邱县志‧人物志》
同治八年《江夏县志‧杂志》
同治十年《黄县志‧人物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国古代,民间一直流传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说法。这话在学儒之人中颇为流行。因古代的儒学与医学皆源于上古之道,于是儒生与医生所承担的入世使命便有了相通之处。
  • 在中国古代,像名医扁鹊这样对“病”与“死”有着极佳判断力的医生还有许多。本篇将介绍明朝医籍中记载的几位。
  • 古代的中医博大精深,某种程度上就在于它所蕴藏的神奇力量。望、闻、问、切是古代中医的基本技能,诊病方式看似简单,但成效要想达到极高层次却并非易事。这其中的每一项都神妙莫测。不抱着“普救含灵之苦”的“大慈恻隐之心”,古代那些药到病除的医术、能断人生死的脉术都是练不出来的。
  • 中国古代医者悬壶,大多都怀揣着济世救民、扶危助困之心。从丰富的史料中不难看到,“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只是那些被撰写在《大医精诚》中的字句;“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已在历代许多身怀奇术的医生身上得以展现。
  • 死生有命,富贵由天。人一生的福、禄、寿乃至各种疾病的发作都是有定数的。时间到了,脸上的气血之色、脉络的运行状况都会呈现出异常的变化。纵观古今,惟有精通医道或修佛修道之人才能读懂身体密码,参透个中玄机。中国历朝历代都不乏这样的高人,本篇将一展明朝几位市井大夫仅以望、切就能知人生死的奇妙医术。
  •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books and herbs on the table.English Transla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used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has the function of rehabilitation.
    历代良医不仅能治人久病不愈的顽疾,而且也多有在须臾间起死回生的医术。掌握这种医疗神术的医生,首先都必须有救人济世的慈悲心和高尚的医德。看清代名医熊庆笏和刘道景起死回生的医德、神术。
  • 针灸一些救命穴位,可以救治情况危急的病人。
    中国古代医道相通,出神入化的医术比比皆是,没亲见、亲历过的人或许很难相信。但许多医生一针即瘥、一匕立起、一剂回生的案例却被详实地记录在史籍中。无数个神奇的瞬间在过往千年中都真实地发生过。本来中医就是“道家医学”,有道之士自然能悟懂、参透人体之玄奥。
  • 中国古代有许多令人称道的民间大夫,他们不仅医术高,也是重德行善之人。对于他们施行仁术的功德,《太微仙君功过格》是这样评定的:以符法针药救重疾,一人为十功;小疾,一人为五功;施药一服,为一功。
  • 望、闻、问、切的治病方法在中国古代被承传了千年。仅切脉一术,就令人叹为观止。无需用大型设备来拍片照相,亦无需将器械插入体内进行窥探。医生仅用指尖搭在病人的手腕上,就能准确地查出病灶,并洞悉发病原因。西方的仪器构造精良,却看不到遍及人体的脉络运行。中医通过切脉,就能立刻对症下药,甚至药到病除。
  • 在中国古代,没有高尚的德行,即使再聪明的人,也不会被名医授以超凡的医术。悬壶济世、成为医者之前,此人必得心怀仁善、且有着治病救人的志愿。正因为心胸宽广、豁达,只为福荫于百姓苍生,才放得下自己的名利得失,才会一心利他却不求回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