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航运贸易中心弱化 港口功能渐失昔日辉煌

人气 1662

【大纪元2023年07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林哲香港报导)香港出口连跌13个月,是历来最长的下跌周期。即使中港在今年初全面恢复通关,但占香港七成货运量的葵青货柜码头吞吐量,已连跌18个月,并在过去两个月大跌近两成。

有评论认为,香港的航运贸易中心一步步弱化,现在香港港口功能逐步“送中”,真正理由是香港已经逐步失去昔日“超级联系人”的角色。

(听更多请至“听纪元”平台)

5月出口按年下降15.6%

香港出口已经连跌13个月,是历来最长的下跌周期

据港府统计处6月27日公布的最新贸易数字,5月份录得贸易逆差264亿港元,4月时为逆差366亿港元。贸易数据中,5月份出口按年下降15.6%,逊于预期的11.1%,上月同比跌13.0%;入口则按年减16.7%,亦差于预期,连跌11个月,上月同比录跌幅11.9%。

在5月整体出口总额3,276亿港元中,中国大陆占53.7%,美国与印度分别占7.0%、3.4%。同期,入口总额为3,540亿港元,从大陆进口占43.7%,台湾、韩国分别占11.9%、4.0%。

葵青货柜码头货柜吞吐量仍大跌

今年1月初大陆香港实现免检疫通关,一度令市场憧憬香港能否重拾贸易优势。

在今年首五个月,占香港七成货运量的葵青货柜码头吞吐量并没有增加,过去两个月更大跌近两成,连续每个月均跌穿处理100万个标准货柜箱的水平。

翻查香港海运港口局数据,葵青货柜码头吞吐量,已经连跌18个月,创有纪录最大跌幅,吞吐量在去年全年跌11.7%,为金融海啸以来最大跌幅。

有业界人士直言,香港在去年下半年正“失去转口港功能”,今年货运市场仍不乐观。

香港葵青货柜码头于1992年至2004年为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口。吞吐量自2005年起不断下跌,如今香港货柜吞吐量全球排名已经连续两年(2021—2022年)均降至第9位,被上海、宁波、深圳、广州、青岛及天津港等其它大陆城市超越。

贸发局修订今年出口增长预测

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吴卓殷称,由于大陆需求反弹较预期弱,香港出口较大占比来自电子零件及产品,在高利率环境下,全球电子产品需求较受影响,令香港进出口受压,这些因素会延至6月,预期6月出口继续录得双位数跌幅。

5月时,按商品类别划分,以出口金额计算排名首位为电动机械、仪器和用具及零件,占整体的份额为46.3%;次位为通讯、录音及音响设备和仪器,占比12.6%,第三位乃办公室机器和自动资料处理仪器,占比9.0%。贸发局今年6月在考虑各项因素后,修订今年香港出口增长预测,由早前估计的按年升5%向下调整到0%至2%,即是最差情况会是零增长。修订主要由于今年首四个月整体出口表现差过预期,但估计下半年将转趋乐观。

国际主要企业已将生产基地迁离大陆

目前国际主要企业已将生产基地迁离大陆,香港的转口港角色自然受到削弱。

地缘政治、中共对外企的打压和审查,以及中共政策不透明等多重因素,导致企业正在重新评估对中国的依赖,包括苹果、台积电和万事得等行业领袖正在将供应链多元化,并逐渐挪出中国。

2018年7月美中爆发贸易战,中国时代的全球化和一体化供应链开始崩溃。近三年来中共实施苛严清零政策防疫,促使投资者重新评估地缘政治风险。此外,在拜登政府领导下,中美贸易脱钩加速,从芯片战到中共对台湾问题紧张情况下,拜登政府一直在推行经济安全议程。

此外,中共三年清零政策扰乱中国工业,堵塞港口,在美国设有工厂的企业出现了亚洲制造的零部件短缺的情况。许多公司现在要求中国供应商在北美建厂,否则供应商将面临失去业务的风险。

香港港口功能逐步“送中”

自由亚洲电台7月3日发表香港有线财经台前台长颜宝刚的文章表示,香港的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一步步弱化,甚至作为昔日重要港口用地亦恐遭铲平。他举例说,李嘉诚旗下长和集团的“香港联合船坞集团”已向城规会提出申请,将青衣联合船坞连同附近用地,建议改建逾1.5万个住宅单位及游艇俱乐部,反映是长和对港口业务前景看淡,一旦成事,不排除香港港口设施将逐步“送中”,丧失自主。

文章评论说,现在香港港口功能逐步“送中”,背后反映绝不止是政府发言人说的是因为外围环境恶化,真正理由是香港已经逐步失去昔日“超级联系人”的角色。现在香港经济只能单靠内部消费,令陈茂波亦不得不修正前景预测,坦言要全年达到3.5%〜5.5%经济增幅有困难。◇

责任编辑:连书华#

相关新闻
非法向香港出口枪支零件 两马来人获刑
香港出口跌幅创70年之最 贸易疲弱或持续至6月
香港出口跌幅创70年之最
香港出口再创新跌幅 专家料短期内难改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