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调查指㓥房室内比户外热

住户形容热到中暑 团体建议推短期酷热天气津贴

人气 5

【大纪元2023年07月31日讯】(大纪元记者高敏儿香港报导)本港连日录得高温,大家一般会避免长时间于户外,以免中暑。但原来待在室内都不一定较凉快,有组织调查20间㓥房约3星期,发现这些㓥房录得平均最高温达35度,有㓥房更曾录得最高温度达39度,比天文台录得户外最高温度还要高。

是次调查由“葵涌㓥房街坊会”在本月尾3日至23日进行,他们向20个葵青区不适切居所(包括㓥房、平台㓥房以及天台屋)住户派发同款温度计,邀请住户一连三周每日记下温度同湿度。

调查发现,受访住户的平均室内最高温度达35度,高于天文台期内全港平均最高气温32.9度,当中以铁皮铺盖的平台㓥房和天台屋,录得的平均温度较一般㓥房高1.6度。有受访街坊更在大暑前录得室内最高气温达39.3度,亦有街坊直言在家都“热到中暑”,每次煮饭时室内就如同微波炉一样热。

现居于葵涌一个大约120尺平台㓥房的李女士(化名)指,每逢中午时段都高温难耐:“12时至1时多那时段,开冷气都不行,那段时间就算开冷气都起码29-30度。”

另一名居住同区㓥房的陈女士(化名)亦指,虽然电费每月高达2千多元,但是只能以开冷气来对抗高温:“因为真的无办法,如果太热,热到人都病倒,那怎么生活?”

街坊会表示,现时有近21万人居住在㓥房等不同的不适切居所,在炎热天气下,不少街坊为了节省开支,会到附近的屋邨商场乘凉,待至入夜才回家;又会安排小朋友于中午至黄昏到社区中心或图书馆玩耍及乘凉;连社工上门都会希望社工们晚间时段才到访,以免“热亲人”。

街坊会认为,炎热的居住环境已影响基层市民的生活质素,建议政府推出短期的时限性酷热天气津贴,以及在市区兴建更多简约公屋,让不适切居所住户入住,助他们应对炎热气温。◇

责任编辑:陈真

相关新闻
香港劳工处发出首个黄色工作暑热警告
香港天文台首发极端酷热天气警告
港工会促增暑热指数监测站 吁施工期加入“酷热天气期”
香港团体批工作暑热警告有漏洞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