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纪念王嘉祥螃蟹标本展 台博馆展出新种螃蟹

中兴大学生命科学系教授施习德致赠台博馆两个新种“老王泽蟹”及“嘉祥拟相蟹”标本。(台博馆提供)
人气: 60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4年01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戴德蔓台湾台北报导)已故知名的螃蟹研究专家王嘉祥致力螃蟹研究,他所发表的“台湾螃蟹名录2.0”记录的蟹类达800种,不仅为台湾螃蟹户口名簿再升级,也为台湾螃蟹的研究擘划下一个蓝图和愿景。即日起至2月5日止,国立台湾博物馆推出“纪念王嘉祥副研究员螃蟹标本展”,让观众能一睹螃蟹新种及新种的标本及其形态,了解生物学家的工作与成果。

王嘉祥是国内知名的螃蟹研究专家,1979年起任职于“国立台湾博物馆”的前身“台湾省立博物馆”,开始了一生钟爱的螃蟹调查、研究工作,只要是研究甲壳类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几乎都与他熟识,所采集的证据标本也持续地进入台博馆典藏。

四面环海的台湾,不管是泥滩、沙滩、珊瑚礁、藻礁等海岸,甚至是溪流、农田里等,都可见螃蟹的踪迹。1979 年,毕业于师大生物系的王嘉祥,初到台博馆报到,一开始安排于植物学组,但馆长分派的第一份工作,却是有关螃蟹的研究计划,并且半年内就得结案。

为了完成这项计划,王嘉祥“土法炼钢、看图识字的方式,一件一件比对,摸索前进”,只是没想到经过半年的接触,他对螃蟹有不同的看法,除了研究上的进展,更使他从此视此为终生研究领域。3 年后,他如愿调职到动物学组,全心全意进行螃蟹研究。

1984年起,王嘉祥与国立新加坡大学生物系教授黄(示冀)麟开启两地长达20多年的螃蟹研究合作,他们两位与中兴大学生命科学系教授施习德、海洋大学环境生物与渔业科学系副教授何平合合作发表“台湾螃蟹名录2.0”,记录的蟹类达800种,约占全球已记录螃蟹物种的 1/10。

此次在台博馆大厅展出“纪念王嘉祥副研究员螃蟹标本展”,包括新种标本“老王泽蟹”(Geothelphusa laowang n. sp.)、“王氏三强蟹”(Tritodynamia wangi n. sp.),及新纪录种标本“厦门束腰蟹(Somanniathelphusa amoyensis)、“赫氏长桨蟹”(Thranita helleri)等。

施习德不但出借“老王泽蟹”(Geothelphusa laowang n. sp.)模式标本外,更提供另一以王嘉祥副研究员命名的新种螃蟹“嘉祥拟相蟹”(Parasesarma chiahsiang n. sp.)共同展出,让观众能一睹螃蟹新种及新种的标本及其形态,了解生物学家的工作与成果。

施习德在会中致赠两个新种“老王泽蟹”及“嘉祥拟相蟹”一共八只螃蟹标本给台博馆典藏。“老王泽蟹”为新种发现,发表于《国立台湾博物馆学刊》,其为产于南台湾中央山脉山区的新种淡水陆蟹。

另一个新种“嘉祥拟相蟹”发表于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学刊》,原种群栖息于东亚、越南和菲律宾的河口和红树林地区潮间带,是由多个物种组成的物种复合体,“嘉祥拟相蟹”主要分布于澎湖列岛(澎湖列岛),螃蟹专家李政璋补充说明,也见于龟山岛近海有淡水渗入的地方如龟首湖。

施习德回忆,1993年起因研究需要与王嘉祥开启信件往来,当时研究数位化尚未普及,要获得文献资料并不容易,但王嘉祥一直很热心,是值得尊敬且对环境研究负担责任的老师,黄(示冀)麟总叫王嘉祥“老王”,因此此次他们便以“老王泽蟹”命名新种,未来也会不负王嘉祥的期待,持续投入螃蟹研究。

螃蟹专家李政璋。(戴德蔓/大纪元)

李政璋向《大纪元时报》表示,王嘉祥与一般 学者路线不太一样,王嘉祥是科普路线,把学术知识转化成科普文字推广出去,他很感谢他在国中开始对虫鱼鸟兽有兴趣时,要进入螃蟹分类研究,王嘉祥的“台湾螃蟹名录”给了他极大的帮助。

“纪念王嘉祥副研究员螃蟹标本展”即日起至2月5日止,于台博馆本馆展出。

责任编辑:于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