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华:“放血”非“放水” 促港府减开支

人气 39

【大纪元2024年01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张瑛瑜香港报导)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遗址”论沸沸扬扬。前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今(28日)在其Facebook发文,指出香港过去多年从监管制度、法律制度、稳定的政策着手,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得来不易,“如果任何环节失守,都有机会损害外界对香港慨(的)信心”,令几代人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地位,全面脱色。此外他解释早前认为,政府“要喺(在)支出方面‘放血’”,是在对民生造成重大影响前题下,减少开支,而非加大开支“放水”派钱。

曾俊华在帖文中,讲到自己观看以1980年代佳宁案为背景的电影《金手指》。他说,该案严重破坏香港作为国际商业金融中心的声誉,令当年的政府进行全面、彻底的金融改革,终于香港用几十年时间重整金融系统、监管制度,及提高上市公司透明度等,令香港变身成第三个国际金融中心。

它国向港取经不成 港地位得来不易

曾俊华忆述,担任财政司司长的10年期间,不少国家的官员都专程来香港取经。后来有一些地方,跟随香港做交易所法例、税制安排,以至金融制度,但都无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曾俊华认为,要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除制度外,还需好多条件配合,包括地理位置适中,出入自由等。

他解释,香港位处亚洲中心,5小时内能去亚洲大部分国家,亦是中国的南大门,天然地理优势令很多地方“恨都恨唔到(羡慕不来)”。加上香港过去大搞基建,包括建新机场,并提供大量选择予商人,可以飞到世界不同地方,“就系(是)希望吸引更多飞机飞经香港,汇聚世界各地慨(的)人才,同埋做唔同(和做不同)生意慨人”。

曾俊华续指,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当然要有健全独立的普通法法律制度、公开自由的市场、对市场友善同稳定的政策,而且不会朝令夕改,“因为生意人最着重可预知性”。加上香港同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可兑换的港元货币及低税制,“香港呢个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真系得来不易,如果任何环节失守,都有机会损害外界对香港慨信心,呢个几代人辛辛苦苦建立起嚟慨(来的)地位,就会全面脱色”。

倡削减开支 否则或如美国要借贷度日

曾俊华的帖文之后提到,上周的帖文建议政府“要喺(在)支出方面‘放血’”,引起不少回响,有意见认为他建议政府加大开支“放水”派钱。

曾俊华解释,香港已经进入“结构性赤字慨年代”,如果要返回《基本法》所讲的“量入为出”的正常状态,就要想如何增加收入,但他明白现时政府可用的工具不多,“每一个工具都会带嚟唔少痛苦(带来不少痛苦)”,而最传统的方法是向支出方面入手,“谂(想)尽办法,点样可以喺唔(在不)会对民生造成重大影响慨前题下,减少开支,以前我哋叫呢啲(我们叫这些)做‘放血’”。

他续解释,削减开支意味可能会影响公务员人数或一些社会服务,故“一定系痛苦同唔会受欢迎慨措施(一定是痛苦和不会受欢迎的措施)”。但他担心,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应对财赤,香港日后或会像美国般借贷度日,反问“(借贷)对现今呢代人影响有限,但系下一代又点呢?将呢个‘还债’重担,交畀(给)下一代,甚至乎下几代人,又系咪(是不是)公平呢?”@

责任编辑:陈玟绮

相关新闻
益普索:物价及生活成本上升 港消费者悲观情绪日增
内部人士爆中国高达9万亿美元地方债形势正在恶化
经济困境下中国大城市白领薪资缩水
麦萃才倡港府适度减开支 征新税勿“因加得减”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