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改变生命的塑造与共铸 陶艺家杨铭洲

改变生命的塑造与共铸,陶艺家杨铭洲的作品。(杨铭洲提供)
人气: 4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24年04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廖俪芬台湾云林报导)陶艺家杨铭洲:“我都觉得陶艺它不仅影响了别人,最深的应该是我改变了我自己。”

成就与奖项

云林虎尾大成商工教师杨铭洲以其卓越的陶艺成就,荣获了文化艺术奖雕塑工艺类首奖、台湾金壶奖(茶艺推荐奖)以及台湾薪陶奖陶瓷相关绩优学者优选奖。这些殊荣不仅是对他个人创作才华的肯定,也是对他多年来在陶艺领域的辛勤耕耘和不懈追求的认可。透过他精湛的技艺和对陶艺的热爱,杨铭洲不仅改变了自己,更深远地影响了他的学生和社区。

杨铭洲表示透过陶土,感受到与自然和土地的联系。(杨铭洲提供)

从商业设计到陶艺之路

杨铭洲分享了从商业设计到陶艺的转变过程,以及对陶土媒材的情感连结和对教学的影响。杨铭洲表示:“起初专注于平面创作和摄影,直到偶然接触到陶土这一媒材。对我来说,陶艺不仅是一种创作方式,更是与土地和生活深刻连结的体验。透过陶土,感受到与自然和土地的联系,并将这份感受融入日常生活中。”杨铭洲在学校和云林几所国中开设陶艺课程后,意识到教学不仅影响学生,也对自己产生了深远影响。陶艺让他能够平静心境,在教学之余更能静心体悟。

杨铭洲曾在台西乡海口故事屋举办陶艺个展。(杨铭洲提供)

教学与学生影响

杨铭洲谈及如何通过教学影响学生,分享了一位学生因陶艺而改变生活的故事。

杨铭洲指出,他在推广陶艺课程中看到了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即使是那些在学科上不太突出的学生,也展现了强烈的动手能力和渴望。透过陶艺,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连结,并对这一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杨铭洲乐于将这些学生引领至陶艺创作的世界,让他们扎根其中。他也积极向云林县各国中推广陶艺教育,提供实作和讲解课程,以培养更多年轻人的兴趣和技能。尽管自己的力量有限,但这些努力在云林县的陶艺推广中已经开始见到了成果。

杨铭洲会到云林县内国中,开设技艺学程。(杨铭洲提供)

杨铭洲回忆起他作为导师的一段经历,印象深刻至今。他描述了一位高二学生的转变,这位学生原本缺乏方向感,对学业漠不关心,甚至在校园里惹麻烦。学生的家长与杨铭洲联系,表达孩子想要休学的意愿。杨铭洲提到:“我不愿放弃这位学生,邀请他来学习陶艺。学生每天跟着我,在陶艺工作室里努力学习。一学期过去后,学生展现了显着的改变:不再游荡,愿意专心创作作品,并享受这个过程。他显示出对陶艺的热情,甚至跟我用自己做的杯子喝着茶,度过美好时光。”最后,这位学生顺利进入大学攻读陶瓷相关科系,结婚生子,并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杨铭洲对此感到非常欣慰,这段经历也深深地影响了他。

看到学生专注的神情,杨铭洲觉得很值得。(杨铭洲提供)

旅行带给他的影响

当杨铭洲出国或到澎湖、台东参观历史遗迹时,他深受强烈的冲击。他描述这些历史建筑或景观的壮丽和雄伟,以及大自然的变化,让他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亲临其境的体验让他反思数千年前前人所创造的建筑结构和景观,以及他们所面对的大自然的力量。这样的经历让杨铭洲更加珍惜自己所创作的每一件作品,并感谢先人们赋予他们的智慧和经验,让他能够利用这些来创作。他认为自己是在借助先人的智慧和经验,将这些融入自己的创作中。

杨铭洲会安排国内外旅游,吸取创作的养分。(杨铭洲提供)

创作与挑战

杨铭洲二十多年来在陶艺创作中面临的种种挑战,以及对柴烧作品的探索和窑烧过程,都有很深刻的感悟。杨铭洲进一步提到:“在制作过程中注入了特殊的设计元素,在这个茶壶的制作过程中,希望它能呈现出爆裂和纹理的质感,就像是经过长时间烧制的烧柴所形成的灰化效果。

使用漂流木做为燃料,木材的成分影响着最终产品的表面效果。高温的融合造就了茶壶表面的冰裂效果,我觉得,每个角度都值得仔细欣赏。茶壶的外观受到窑的结构、火的走向以及木材的选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最终呈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你会感受到它背后的故事和心情。不仅仅是由泥土和双手捏制而成,它蕴含着制作者的心灵和想法。无论制作的过程如何辛苦。”

杨铭洲喜欢柴烧呈现出爆裂和纹理的质感。(杨铭洲提供)

未来展望与计划

杨铭洲表示,创作一直是他持续进行的活动,因为他相信不进则退。他计划未来在云林社区大学开设课程,并且前往国中小甚至幼儿园教授陶艺。他的习惯是将想法转化为实际的作品呈现出来,以此来影响更多的人。

杨铭洲在教学中努力分享他的经验和养分,期望在这片土地上种下一些种子,让它们有朝一日发芽成长。他多年来坚持的信念是身教、言教和境教同等重要。透过自身的示范、言语的教导以及环境的营造,他致力于启发学生,让他们在创作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养分。

责任编辑:陈玟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