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长照缺钱 心理师吁修法稳定财源

卫福部“主要家庭照顾者调查报告”显示,家庭照顾者平均每天照顾时间达11小时,且长达7~8年。(Shutterstock)
人气: 82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4年04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赖玟茹台湾台北报导)长照2.0政策实施至今已经七年,服务涵盖率更达近八成,但长照悲歌的社会事件却仍时有所闻。对此,心理师向《大纪元时报》表示,调查显示,使用长照服务以送餐、整理家庭等生理需求为主,也让家庭照顾者忽略压力调适议题,特别是家庭资源较匮乏者。长照政策推行至今,政府并未有固定预算来源,筹措长照财源已成为很重要的议题,建议政府能修订《长期照顾保险法》,征收保费、固定财源后,才能让长照制度逐步健全。

卫福部“主要家庭照顾者调查报告”显示,家庭照顾者平均每天照顾时间达11小时,且长达7~8年。长照机构示意图。
卫福部“主要家庭照顾者调查报告”显示,家庭照顾者平均每天照顾时间达11小时,且长达7~8年。长照机构示意图。(桃园医院提供)

政府自2017年起推动长照2.0政策,提供“照顾及专业服务”、“交通接送服务”、“辅具服务及居家无障碍环境改善服务”、“喘息服务”等四项补助,简称“长照四包钱”。施行至今,服务人数已接近49万人,服务涵盖率近79%,服务据点达1万3,354处,但却仍不时传出长照悲歌的社会事件发生。

对此,中华民国咨商心理师公会全国联合会理事、马偕纪念医院协谈中心咨商心理师罗惠群向《大纪元时报》表示,当初修订《长期照顾法》时,并没有同步修订《长期照顾保险法》,在没有稳固长照保险的支持下,政府就必须筹措相关财源。目前是透过公益彩券、烟捐等收入挹注财源,但随着台湾逐渐迈入高龄化社会,长照政策的财政不健全,可能会让长照系统越来越残破。

据卫福部最近一次“主要家庭照顾者调查报告”,家庭照顾者平均照顾年数为7.8 年,照顾者年龄愈高,平均照顾年数愈高。目前家庭照顾者平均每天的照顾时间达11小时,且长达7~8年。

长照政策四包钱之一为“照顾及专业服务”,会依失能程度二至八级补助每月1万元至3万6千元,等于花1千6百元至6千元即可使用居家服务、日间照顾等“照顾服务”,或居家复健、居家营养等“专业服务”。

遥遥无期的照顾压力

罗惠群说,长照悲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照顾者无法再承担压力,但有调查显示,家庭照顾者比较想用的大多是“送餐”及“照顾”等服务,而非纾压活动或其他的心理咨商等项目。

谈到心理咨商服务并非首选的原因。人当然想要先满足生理需求,或是因为习惯,先吃饱、人照顾好,其他心理健康再说,都将压力调适放在“次要”。罗惠群分享临床观察,家庭照顾者的压力来源并非都来自于照顾,而是来自于“我还要照顾多久?”

罗惠群也说,临床上很多失智症家庭,家庭照顾者对其失智的年长父母或当父母出现较大情绪时,常会感到心里疲累、心死,这是常见的心理状态,可能还牵扯与其他照顾者的内在关系及家庭状况需要长期的心理咨商服务,但现今台湾长照政策并无法提供这么多的协助。

罗惠群表示,家庭资源比较丰沛、经济能力比较好的家庭还有余力,通常不会发生长照悲歌,家庭资源较少的家庭就可能出现此情境。

欠缺对照顾者的身心协助

弱势家庭也存在特殊情况。罗惠群举例,如果家庭成员没有存款、固定收入,但因为有几代留下来的继承房产,变成不列属于中低收入户家庭范围,无法申请补助,且就算需要心理咨商,但仍会将时间或金钱用于购买餐食或使用家庭清洁服务。他认为,家庭照顾者的各项政策都应该要扩大各类族群的家庭及心理支持方案,以因应台湾社会老年化、少子化问题。

他说明,会走上绝路的还是与内在心理状态脱离不了关系,若照顾者关注下一顿餐在哪里,其实会活比较久,但若已经在想不晓得活着要干嘛时,危险程度就很高了,且长照悲歌通常都是照顾者对生活及生命没有感受到任何意义,势必是长期累积的心理压力所造成。

罗惠群说,就算设置许多长照据点,但因为仍以提供基本生活为主,若遭遇照顾者本身有情绪障碍或他陪伴的家人是多重复杂性的疾病时,照顾者的身心压力能够如何调整,“对我来讲就是一个(制度上)很大的漏洞”。

“长照制度缺一条腿”,罗惠群直言,长期照护压力会随着少子化而越来越严重。另外,失智症和各种退化疾病议题,以及照顾者的工作压力、经济压力,政府基本上还是得先做长远规划,如何拓展长照系统的固定财源,最理想的还是能修订《长期照顾保险法》。◇

责任编辑:郑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