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研究:新住民子女饮食失序比率高

台大公共卫生学院25日发表最新研究结果,新住民子女的饮食失序情况,比例高于本国青少年。(赖玟茹/大纪元)
人气: 2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24年04月25日讯】(大纪元记者赖玟茹台湾台北报导)台大公共卫生学院25日发表最新研究结果,新住民子女的饮食失序情况,比例高于本国青少年,评估可能原因,为跨国家庭健康识能不同、社会认同需求不同,及新住民急于融入社会导致。

饮食失序(Disordered Eating)意指过重与肥胖体位,容易引发频繁的节食或禁食与暴食循环、进食的内疚感、对身体形象过度关注与曲解,或是过度运动等异常饮食行为。

为厘清台湾新住民青少年与一般青少年在饮食失序行为的差异,台大健康行为与社区科学研究所教授陈端容团队在2019年3月至6月间,于新北市3所国中37个班级,收集共729名13至16岁国中生资料进行分析,经问卷调查发现,新住民子女的饮食失序比例为16.85%,一般青少年9.62%,有明显差异。

研究显示,新住民青少年的异常饮食行为倾向高于一般青少年。陈端容表示,新住民青少年对身体形象的扭曲,可能引发情绪困扰和异常饮食行为,与国际文献相符,另过重肥胖青少年因为体重嘲弄及伴随的情绪困扰会增加异常饮食行为的风险。

对于造成此项情境,陈端容评估有三大原因,首先是“健康识能可能不同”,新住民妈妈对孩子的肥胖健康风险可能持较宽松态度;第2则是社会认同需求强度不同,对同侪嘲弄的易感性不同;还有急于融入“瘦=美;瘦=健康”主流文化的“文化涵化”压力,可能增加新住民子女对身体意象的过度修正(overcorrection)。

陈端容说,新住民家庭处于社会经济相对弱势,文化适应问题是否使新住民子女承受身心健康问题未有定论,不过如何减少家庭、学校和社会对肥胖的偏见和歧视尤为重要。

政治大学社会工作研究所教授夏晓鹃表示,这项研究结果,符合其对移民家庭的观察,特别是东南亚的新住民,相关歧视已落实在生活中,包括家族成员及同侪,霸凌的情况相当严重,这项研究显示,新住民对生活、说话口音等焦虑表现,就是以“饮食失序”的方式表现。

台大健康行为与社区科学研究所所长张书森表示,这项研究的重要发现,是显示导致“饮食失序”的可能原因,不只是肥胖等身体现象,而是包括父母、同侪同学,及自己对于体重的负面看法,甚至相应取笑这个行为,所导致的情绪困扰,产生饮食失序的行为。

张书森说,研究提醒大众更应注意,整体社会环境对于体重、身体形象,健康饮食,及运动支持的态度,且当今网路社群媒体上面的资讯,有很多是聚焦在体重或过重等议题上,进而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责任编辑:吕美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