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中共为何将不良贷款证券化

人气 879

【大纪元2024年05月17日讯】(英文大纪元专栏作家Antonio Graceffo撰文/原泉编译)随着不良(nonperforming)贷款、关注类(Special Mention)贷款的增加,中共政府指示银行将这些不良资产证券化,这不禁让人想起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当时银行将不良资产证券化,分级、分类、打包卖给投资者,从而引发了金融危机。

[注:贷款分为“合格”(Pass) 、“需要关注”(Special Mention)、“次级”(Substandard)、“呆滞”(Doubtful)和“亏损”(Loss)。除“合格”外的后面四类统称为“有问题贷款”。]

不良贷款(借款人无法偿还的贷款)去年显著增加,尤其在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从2022年底的2.8%上升到2023年底的4.99%。中国工商银行等大型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不良率激增9.6%。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的急剧增加尤其令人担忧,因为中国房地产对经济的贡献巨大,约占经济总量的20%,占主要银行所持贷款的四分之一以上。

同时,(表面看来)所有行业的整体不良贷款率仅为1.6%,略高于美国的1.4%,但与许多发达经济体持平。然而,中国的银行分类体系掩盖了潜在贷款问题的真实程度。关注类贷款被认为比不良贷款风险更大,但尚未归类为不良贷款。在其它国家,由于标准更严格,一些关注类贷款可能已被归类为不良贷款。这种分类上的差异导致中国报告的不良贷款可能低于实际状况。中国的关注类贷款也可能隐藏着潜在的不良贷款,给银行系统带来更大的风险。

中国各银行去年总共持有6,200亿美元的关注类贷款。随着新的透明度准则的实施,许多关注类贷款需要重新归类为不良贷款,从而导致不良贷款的比例激增。因此,不良资产总比率(包括不良贷款和其它资产,如被查封的房地产)预计将达到5.5%至5.9%。

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的激增可归因于多种因素。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使借款人更难偿还贷款,而房屋销售疲软则阻碍了开发商收回投资。青年人失业率上升、推迟结婚导致房屋销售和消费支出下降。此外,中美贸易战的不确定性也抑制了企业投资和借贷。此外,中央政府为控制债务水平而收紧信贷条件,进一步限制了部分借款人获得贷款的机会。

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大量集中在房地产行业,给中国的银行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如果借款人违约,银行诉诸法拍,它们就可能在市场放缓的情况下蒙受损失。由于收回的贷款减少,银行可用于放贷的资金也会减少,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可能会更加谨慎、限制新开发项目的融资,这也意味着北京无法利用房地产摆脱当前的经济衰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央政府指示银行将不良贷款证券化。证券化本质上是将不良贷款分成不同的风险类别(如高、中、低风险),然后打包成金融工具,卖给投资者。不良贷款可以证券化为债券、按揭抵押证券、资产抵押证券、债务抵押证券,甚至衍生品。预计今年中国银行以不良贷款打包的证券发行量将增加约40%,贷款机构将出售不良抵押贷款、拖欠的信用卡债务和陷入困境的消费贷款。

证券化的好处是银行可以收回部分贷款,还能将风险分散给购买证券的多个投资者。然而,这并不能消除坏帐,或解决导致借款人违约的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证券化的另一个隐忧是,它加剧了中国银行体系本已存在的不透明问题。一旦债务证券化并出售,跟踪和量化不良贷款的比例或银行面临的实际风险就变得几乎不可能,根据无法偿还贷款的个人比例评估经济形势也是如此。

分散风险似乎是个好主意,但可能导致风险蔓延。由于借款人违约的可能性,不良贷款证券化具有很高的风险,这种操作与全球金融危机如出一辙。当时从次级抵押贷款(向无力偿还的借款人发放的房屋贷款)捆绑而成的抵押贷款证券被创建出来。这些证券随后卖给低估相关风险的投资者。

房地产市场泡沫的最终破灭导致房价下跌。因此,次级抵押贷款的违约率急剧上升,导致按揭抵押证券的价值暴跌。通过将抵押贷款证券化并出售给投资者,风险从银行转移到其它经济部门,如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共同基金和大大小小的个人投资者。

总之,中国经济明显放缓﹐这一点从消费和房屋销售下降,以及违约率的上升中可见一斑。无论中共如何处理纸面上的不良贷款率,其根本原因依然存在,从出口和工厂活动下降到老龄化危机、债务泡沫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减少。试图掩盖证据并不能消除根本问题。

作者简介:

安东尼奥‧格雷斯福(Antonio Graceffo)博士是一名中国经济分析师,在亚洲工作了二十多年。格雷斯福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获得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目前在美国军事大学攻读国防专业。他是《超越“一带一路”:中国的全球经济扩张》(Beyond the Belt and Road: China’s Global Economic Expansio,2019年)一书的作者。

原文:Amplifying China’s Real Estate Woes: Beijing’s Bad Loan Securitization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本文所表达的是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的立场。

责任编辑:高静#

相关新闻
【名家专栏】中国房地产和中共的生存危机
【名家专栏】恒大遭清盘的相关性与无关性
【名家专栏】中共“白名单”难解房地产危机
【名家专栏】资金流动不畅 重创中国经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