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从中国走私 加州男被控非法贩售依替唑仑

人气 307

【大纪元2024年05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姜琳达洛杉矶报导)药物泛滥及滥用问题,威胁着美国人的健康与公共卫生安全。尤其当不法之徒将阿片类药物与“特制苯二氮平类药物”(Designer Benzodiazepines)混合之后,更加剧了这场新兴毒品危机的致命性。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报告指出,仅2020年1月至6月间,92.7%因摄入苯二氮平类药物死亡的案件都涉及阿片类药物,其中66.7%涉及非法制造的芬太尼。

苯二氮平类药物本来是用于治疗焦虑、失眠等症状的抑制剂,但也存在成瘾性、毒性过量甚至有致命的风险。而这恰巧被毒贩利用,制作出了苯二氮平类新型精神活性物质(NPS),即“特制苯二氮平类药物”。

NPS被称为“实验室毒品”,是继鸦片、海洛因、冰毒、摇头丸等毒品后流行全球的第三代新兴毒品。棘手的是,不法之人正在利用网络和社交媒体,向年轻一代兜售致命毒品和非法药物,致使很多人在摄入此类药物后不幸丧生。

加州男非法出售依替唑仑

依替唑仑(Etizolam)是目前在美国非法药物市场上被发现的“特制苯二氮平类药物”。

上周五(5月17日),加州52岁男子保罗‧兰伯蒂(Paul Z. Lamberty)因涉嫌合谋在互联网上非法销售依替唑仑而受到司法部的指控。

根据指控文件,兰伯蒂经营encern.com和ohmod.com网站,向美国各地的客户销售依替唑仑药物。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尚未批准依替唑仑作为药物使用,因此不能在美国销售或开处方。

文件指出,兰伯蒂涉嫌从中国供应商那里购买药物、进口到美国,并在销售时附上虚假标签,声称这些产品“仅供研究用途”和“不可供人食用”。

兰伯蒂面临共谋诈骗美国,以及引入假冒药品企图诈骗和误导他人两项罪名。共谋罪最高可判处五年监禁、三年监督释放和最高25万美元罚款。引入假冒药品的指控规定最高可判处三年监禁、三年监督释放和最高25万美元罚款。

警惕网络上的假药

服用依替唑仑过量,可能会出现站立不稳、肌肉无力、嗜睡、精神紊乱、忧郁、口齿不清等症状。因其具有成瘾性,若长期服用突然停药会出现戒断反应。如果将依替唑仑与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合用,还可能导致死亡或昏迷等灾难性副作用。

美国联邦缉毒局(DEA)官员曾多次提醒民众,贩毒集团正在通过社交媒体等方式销售假药,试图让人吸毒成瘾。

例如,毒贩将芬太尼混合到OxyContin、Percocet和Vicodin等假处方止痛药中,提高成瘾性并吸引回头客;毒贩还会将依替唑仑与芬太尼混合,但两者混用会使致死率剧增。已有大量人因误食在网络上买到的假药而出现生命危险。

依替唑仑目前在日本、印度和意大利属于处方药,但在美国未被批准用于医疗用途。依替唑仑通常以粉末或片剂形式出现。◇

责任编辑:嘉莲#

相关新闻
警方打击网络犯罪 严查暗网毒品走私
新兴毒品泛滥 基警VS观护人吁拒绝诱惑
新兴毒品“赛拉嗪”肆虐 吸食者皮肤溃烂如“僵尸”
新兴毒品Tranq扩散至48州 混用芬太尼更加致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