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六四 回顾外媒摄影师拍摄坦克人惊险过程

人气 2388

【大纪元2024年06月05日讯】(大纪元记者郑孝祺综合报导)“一名男子只身一人盯着一排坦克的画面,永远铭刻在我们的集体记忆中。坦克前的那个人仍持续提醒着我们,中国普通公民为了尊严和自由,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的英雄气概。”美国众议院前议长佩洛西6月3日表示。

周二(6月4日)是六四事件35周年纪念日。这张“坦克人”照片是经典的,成为六四天安门广场镇压事件的标志性画面。

1989年6月3日晚,在中国大学生和工人举行近两个月的抗议活动,要求加快政治改革并杜绝腐败之后,中共武装部队车队进入北京市中心清场。这是一场血腥屠杀,目击者称坦克碾过手无寸铁的抗议者,士兵向人群无差别地开枪。

直到今天,这场大屠杀仍然是中国大陆最敏感的政治禁忌之一,所有提及此事的言论都受到严格审查。纪念活动可能导致监禁。中共官方从未公布死亡人数,但外界估计死亡人数在几百到几千之间。

“坦克人”照片由当时的美联社摄影师杰夫‧怀德纳(Jeff Widener)拍摄,拍摄过程记录了当时的紧张和恐惧气氛,包括如何将设备和胶卷避开当局检查等。当时,中共政府拚命控制向世界传播的信息,并试图阻止所有美国新闻媒体从北京现场直播。

CNN网站6月4日刊文,摘选《任务中国:美国记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口述历史》(Assignment China: An Oral History of American Journalist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一书中的内容,作者是CNN在六四镇压期间的北京分社社长齐迈可(Mike Chinoy)。齐迈可当时在北京,从俯瞰现场的阳台上现场直播,并在这一历史性事件期间和之后与目击者交谈。

携带设备潜入北京饭店

那是1989年6月5日星期一,镇压开始后的第二天,美联社驻北京图片编辑刘香成(Liu Heung Shing)请怀德纳帮忙从北京饭店拍摄中共军队的照片——那里是俯瞰天安门广场的最佳位置,当时广场已处于军事控制之下。

怀德纳一周前从美联社曼谷办事处飞来协助报导,他之前告诉CNN,镇压开始时他受伤了——头部被石头击中,并因流感卧床。但他出发了,把摄影设备藏在夹克里——一个口袋里装着一个400毫米长镜头,另一个口袋里装着一个增倍器,内衣里装着胶卷,身后口袋里装着相机机身。

“我骑车去北京饭店,地上只有废墟和烧焦的公共汽车。”他说,“突然间,四辆坦克驶来,车上坐着手持重机枪的士兵。我骑着自行车,心想我真不敢相信自己在做这样的事。”

“我听说其他记者的胶卷和相机被没收了。我不得不想办法进入酒店。”他补充道,“我看着黑暗的大厅,看到一个西方大学生。我走到他面前,低声说,‘我是美联社的,能让我上你的房间吗?’他马上就明白了,说‘当然可以。’”

那个年轻人是柯克‧马森(Kirk Martsen)——一名美国交换生,他偷偷把怀德纳带进他六楼的酒店房间。

从那时起,怀德纳开始拍摄饭店下面道路上驶过的坦克——有时他会听到铃声,他表示这是一辆载着尸体的推车经过,或者有受伤的人被送往医院。

拍摄坦克人

其他记者也在酒店,包括CNN驻美摄影师乔纳森‧谢尔(Jonathan Schaer),他飞到北京支持疲惫不堪的同事。他在CNN酒店房间的阳台上架起一台摄像机,整个周末,CNN一直在那里直播镇压行动的现场报导。

“另一位摄影师说,‘嘿,看看坦克前面的那个人!’我就把镜头拉近,开始录像。”谢尔回忆道。

“当车队停下来,那名男子挡住坦克时,他们试图通过向他头顶上方射击来吓跑他。向他头顶上方射击(的方位)基本上就是我们(酒店所在)位置。子弹离得太近了,你可以听到它们呼啸而过。”谢尔说。

在马特森的房间,怀德纳站在窗边,准备拍摄沿路驶来的坦克车队,这时“一个拿着购物袋的人走到(坦克)前面,开始挥舞袋子”,他说。

坦克停了下来,试图绕过那个人。那个人跟着坦克移动,再次挡住坦克去路。在对峙期间的某一时刻,那个人爬上领头的坦克,似乎在和里面的人说话。

但怀德纳遇到了一个问题——场景太远了,他的400毫米镜头无法拍摄。他的增倍镜放在床上,他面临一个选择:是否应该去拿增倍镜,冒着在这宝贵几秒钟里失去镜头的风险?

他抓住了机会,把增倍镜放在相机上,他说,拍了“一、二、三张照片。然后就结束了。”

“一些人来了,抓住了这个人,然后跑开。我记得坐在窗户旁边的小沙发上,学生(马特森)说,‘你拍到了吗?你拍到了吗?’我脑海里有个声音说,也许我拍到了,但我不确定。”他说。

送出拍摄照片和视频

刘香成接到怀德纳的电话后,立即发出指示:卷起胶片,去大厅,让那里众多外国学生之一把它带到美联社办公室。

怀德纳照做了,让学生骑着自行车离开,胶卷藏在内衣里。四十五分钟后,“一个扎着马尾辫、背着背包的美国人拿着美联社的信封出现了。”刘说。

他们迅速冲洗胶卷,“我看了看那一帧——就是那一帧。把它发出去了。”刘说。

CNN摄影记者谢尔最初也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录像带上抓拍到了什么。当时电子邮件还不能处理大型视频,所以CNN使用了一种“可以发送视频的小玩意……索尼给我们试用的原型”,谢尔说,这个小玩意花了一个小时扫描一帧视频并通过电话线发送。

所以谢尔他们发送了五帧,复制了录像带并将其发送到北京机场,在那里他们招募了一名游客将录像带到香港。

几家媒体拍摄了“坦克人”照片,但怀德纳的照片被使用得最多。这张照片登上世界各地报纸头版,并于当年获得普利策奖提名。

怀德纳说,直到第二天早上,他来到美联社办公室,发现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和记者发来的信息,他才知道这张照片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直到今天,世界仍然不知道坦克人是谁,也不知道他后来发生了什么。但他仍然是个人对抗中共国家强权的有力象征。

责任编辑:李寰宇#

相关新闻
六四35周年 记忆难抹去 人们在寻真相
六四周年 天安门城楼全天关闭 社媒禁换头像
六四35周年 波士顿民众集会 揭中共谎言
邢鉴抗议活动中被殴 吁新西兰对外国干预立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