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天府,锁钥陲”的松潘古城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讯】 松潘古名松州,四川省历史名城,是历史上有名的边陲重镇,被称作“川西门户”,古为用兵之地。史载古松州“扼岷岭,控江源,左邻河陇,右达康藏”、“屏蔽天府,锁钥陲”,故自汉唐以来,此处均设关尉,屯有重兵。
  
唐朝时,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使者前往长安求婚。使者路过松州,被州官扣押,松赞干布大怒,亲率大兵二十万入侵,唐都督韩咸战败,唐太宗命吏部尚书率军抵达松州,经川主寺一役,唐军大胜。松赞干布返藏后又遣使臣送黄金以求通婚和好,太宗晓以大义,将文成公主嫁与松赞干布,传为千古佳话。
  
进入松潘县城,方圆十里的城门城墙高大古老,保存完好。
  
据《松潘县志》记载,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平羌将军丁玉在平定威、茂士官董贴里叛乱军,挥师北进,进驻松州之后,上书皇帝朱元璋,建议在松州设置军卫。
  
松州设卫时,丁玉调宁州卫高显来松负责筑城事宜,在西缘山麓,东傍江岸以上筑墙,历时五年,筑成一段城墙,古墙砖长50厘米、宽25厘米、厚12厘米,所有灰浆系用糯米、石灰、桐油熬制而成,每块青砖重达30公斤,砌成十多米高,6200多米长的城墙,工程艰钜。今天,在松潘的“窑沟”、“窑坝”上,遗留有为筑城烧制青砖而造的古窑遗迹。
  
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年),松潘发生民变,高踞西山之巅的变民,可观察到城中的布防情况,民变平定后,负责松潘兵备的御史冠琛,将西部城墙由山麓筑到山巅,嘉靖五年(1526年)松潘总兵又增修外城一调千余米,历时60年,才使松潘城制初具规模。
  
松潘古城有门七道:东曰“觐阳”、南叫“延熏”、西号“威远”、北作“镇羌”、西南山麓者称为“小西门”,外城两门,东西向称为“临江”,南北向称“阜清”。各城门以大块平行六面之条石拱圈,使顶部呈半圆形,门基大石上镂有各种浮雕图案,别具匠心,耐人寻味。临江门旁石壁上,镌刻着崇帧十六年(1644年)关于减免苛赋的布告。
  
古城墙门堡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松州卫和潘州卫合并为松鄱一时。门洞厚十五丈,造工坚实,经数百年风雨而不蚀不坏,登上城墙可饱览周围的雄壮景色。
  
松潘城内,小桥流水,景观独特,一条湍急而清澈的河流从松潘古城的东端穿过环城路向西流,在切过中央大街后,转往南流,从南城门左侧流出松潘古地使得整个松潘古城屯时活泼生动起来,尤其是河两岸的人家,依着河岸在河面上架起古意盎然的竹楼,欣赏远山近水,非常的写意。

(资料来源:世界旅游网)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克罗地亚之旅
云南丽江东巴古籍名列世界遗产
山东曲阜古城墙雨后坍塌十公尺
耶路撒冷哭墙之泪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