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命之路:回归自然

澳洲著名中医药学家张建生博士采访记

人气 57
标签:

【大纪元11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李华墨尔本报道/20多年前的北京,三环路正在拓宽马路并延伸到北京中医学院的校园,一些种植多年的药用植物被划在砍伐范围内。几位大学生闻讯连夜上书北京市政府,疾呼停止砍伐,保护校园药用植物。然而信如石沉大海,音讯全无。不久后的一个早上,当那几位大学生回到学校,愕然发现校园秃了一片,没来得及被拖走的树无声无息地横在地上,倍显苍凉。那几位大学生抱着倒在地上的树大哭了一场,挥泪之余,每人取下一块树皮,小心包好,聊作纪念。

多少年后,那几位大学生有的去了美国,有的去了加拿大,而他,来到了澳大利亚墨尔本,并在6年前大学中药课堂上,和大家分享了这个故事。他说,20多年来,那块树皮一直伴随在他身边,因为它时刻提醒着他,要珍惜药物资源,珍惜生命。


“Jerry’s Juice”

他叫张建生(Jerry Zhang),北京医科大学药理学博士,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RMIT)中医部讲师,517 St. Kilda Road, St. Kilda医疗中心的中医专家,也是这次首届世界中医药大会的发言人之一。

业界人士评价,张医生不但中西医学识渊博,用药精辟点到即止,而且为人恬淡谦卑,质朴厚道颇得古医之风;学生们惊叹张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相应而来的无数情趣盎然的医学典故和临床治疗故事;患者们感谢他的耐心和关怀,以及分量显得精少但常常有‘奇效’的药包……

张医生的名字和他的“Jerry’s Juice”(注:张医生开的中药汤方)像传说中的秘方悄悄地在友人中传开,在校园里传开,在医疗中心传开,在墨尔本的西方社会中传开,以至有人夸张地说,只要知道是张医生开的方,就知道病已经治好了一半。
他,真那么神奇?

缘起

1968年,当张医生只有13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不幸患上了半身不遂。当时正值文革期间,年幼的他唯有每天骑着单车带母亲去看病。有一次在路上不小心把母亲摔了,结果被给母亲看病的那位中医师发现了。那位医生非常同情他们母子们的处境,从此每次骑自行车亲自上门给张医生的母亲看病扎针,不久以后,张医生母亲的病痊愈了。“我非常感动,特别是他的为人,由此认识到,当医生除了要有高超的技术外,还要有医德。”从那以后,张博士把那位医生当做心目中的楷模,并立志研究中医。
1978年,张医生考上了北京中医药学院,在大量阅读古籍藏书之余,他还和几位热爱中医的同学四处寻找名师求学。就这样,在大学的9年读书生涯里,张医生先后跟随了不少名医,并提前完成了硕士和博士学位的课程,于87年博士毕业。

在博士毕业前张医生便参与了国家七五攻关课题,从事中药系统化和标准化的研究,该项科研后获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正当34岁的张医生被提为副教授,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

1991年,张医生随家人移居墨尔本,并开始了海外行医教书的生涯。

目前,张医生在RMIT大学教授本科及研究生班的中医中药基础及临床课程,并担任研究生及博士生的导师;同时他还在St. Kilda的那间医疗中心里,每周开诊3天半,患者达上百人次,除了各种皮肤病、慢性病、免疫系统疾病外,癌症、哮喘等内科方面的病患者也不少。


“处处为病人着想”

张医生说,一个好的医生,一定要养成“处处为病人着想”的习惯。“比如煎药,许多中国人都认为,这是谁都会做的事。可是,由于每次开的中药都不一样,治伤风感冒的解表药煎时间长了会药效尽失,而补药煎熬时间太短则药效难以充分发挥,因此,对每个病人我都仔细地告诉他如何煎。”

虽然张医生的诊所和整栋大楼里其他的房间一样,都有中央空调,但张医生发现“中央空调常常使空气太干燥,使地毯的尘埃飞起,就可能引起有过敏史的病人病情发作。”,因此他还是另外添置了两台油热取暖机和空气过滤器,既安静,又保持了空气的清新。在张医生的诊所,你还会发现所有的桌椅家具都是圆角的,他说这种设计是为了避免小孩和老人因磕碰跌倒而造成额外的伤害。“考虑病人多一点。处处为病人想,病人来找你的时候就会多一份放心和信任。”

张医生认为每个病人有“知情决定权”:“医生和病人之间需要有非常好的关系。那就是信任。信中医的人,哪个层次都有,有博士,教授,计算机工程师,政治家,也有更多的普通工、农商业劳动者和居民。只要你讲的有道理,告诉病人你是怎么治的,让病人在明明白白的情况下接受治疗,再加上良好的疗效,病人对你的信任就会建立起来,即使没治好,别人也知道你已尽了努力。千万不要只说你吃了这药就好了,而不给别人任何解释。”

“此外,身为医生,自身情绪一定要稳定。”张医生说,“病人情绪不稳定、态度有时不好是常见的,因为他有病,而我们医生不稳就不正常:如果他对你不友好,你也对他不认真,那就不行。医生应该总是情绪好,有耐心,而且细致。”

学海无涯

身为医生,就有责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很多东西都是后来学的。比如CT和后来的核磁共振,我上学的时候还没有这些技术,因此自己就想办法学,找专家,参加学习班,并不断向人请教。比如墨尔本就有很多专家和高手,我便常向他们请教有关方面的问题,她也很乐于教。”张医生说,“有人认为自己懂的东西已经不少了,其实这世界上还有很多东西我们不知道呢。因此我也常对学医的女儿说,你在学校学了很多东西是爸爸不知道的,回来一定要告诉爸爸。她就教我。就是要这样不断地学习。”

张医生说,中华文化里讲到待人处世方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以和为贵。这条用在中西医之间如何合作上同样合适。“和西医合作,贵在互相尊重。其实很多西医治疗效果是很好的。别人好的地方我们向人家学习,请别人帮忙,而人家有问题的时候,我们也去帮忙。这样彼此关系就能处好。”张医生说,在他的大楼里,他和其他西医配合治疗癌症等病症,很多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的西医医生自己得了癌症也来看。

“我常对病人说,我只是碗中的一滴水,如果你的病好了,我只能说,我也对你的治愈做出了贡献。其实谁治好了不重要,你好了才重要。医生就应该有这样的态度。中医与西医根本不对立。”

不懂一点气功做不了好中医

“中医接触的病人很多,说不准就有传染病人,所以做中医要炼气功,增强自身免疫力。不然如果在流感很厉害的时候自己很容易就被病人传染上了,那麽自己都治不了,如何治别人?”他说,“中医离不开气功,一点气功都不懂的做不成好医生。因为中医的基本哲学、理论与实践都与气功相关。无论是摸脉、针灸、还是书法,许多人都是在下意识的气功态下完成的。气功是中医体系很重要的一部分。” 张医生说,他自己就常打太极拳,并每天炼保健排毒功,感觉效果很好。

生命的出路:回归自然

“中药学家们向来十分珍惜大自然以及其中的生命。比如在北京靠近长城的地方,人们为了取杜仲做试验而又不伤害到植物本身的生命(因为“人活脸,树活皮”,树离开了皮就会死掉),扒皮的时候特别选在晚上8点,而且也不是把所有的皮都扒掉,而是一段一段地环切下来,去了皮后的那部分都会马上用草帘包一层以保护,这样到晚上植物自己就会镸出一层保护层,以后再把草拿掉后植物也不会死了。这叫“杜仲环剥术”,”张医生说,中药学家们为了爱护植物的生命可谓费尽心机;那麽当看到这么多植物被任意砍伐,以至生态平衡被破坏的时候,又怎能不心痛如刀绞呢?

张医生说,既然人类生存的环境和大自然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爱护大自然要从自己做起。他说,有段时间,他家房顶的possum 闹得很厉害。他请了几个专业人士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有一个说,来一个抓一个;另一个说,放个笼子在树上散发点奇怪的味道,把它赶出去,最后一说,可以在树上做一个小房子,让possum到房子里面住。张医生选择了最后一个办法。“所以现在你去我家,可以看到那个小房子。Possum照样跑来跑去,晚上回自己的房子睡觉。其实,人和人之间多友好一点,关系好一些不是很好吗,让别人有一条路走不是很好吗!有的人家选择了抓走的办法,结果抓了还来抓了还来,现在也选择了给它们做个小屋子,家里也消停了。”

谈到这次在澳洲墨尔本举办的世界中医药大会,张医生说,这是10年来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看这世上的事要能做成,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要有很多人的付出,许多人都做了很大贡献。因此我想说的是,要记住,再光辉耀眼的事,过去就过去了;再了不起的人,过几年又能有几个人记得?就个人而言,没有什么是永远的,可是中医不会消失,她会发展,并建成参天大厦,而每一个人在其中不过是添砖加瓦。事情做好了是中国人的光荣,每个人能做一点事就做一点事。”

张医生说,他这次在世界首届中医药大会上的发言,主要要谈的是病毒性皮肤病的中医治疗。“中医在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特长,因为可以整体调节气血阴阳,调节免疫系统。因为人体比病毒聪明,健康的人体知道如何自我调节以保护自己,同时消灭病毒。”

“我们到底有什么办法对病毒引起的疾病以治疗?怎么保护人体健康?如游泳池,你把细菌杀了结果却得了真菌感染。可若到海边游泳,人却很少有感染的;我们天天喊抗旱,如果不得法,只会越抗越旱,可把环境调好了,自然就风调雨顺了。所以这是自然的力量。

“人定胜天”的路常常是行不通的,因为人对自然的认识还差很远,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大自然,保护自然,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也就是走一条天人合一的、尊重自然、回归自然的路。”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司机酒驾酿车祸  维州母亲痛失爱子
墨尔本博士山七座摩天楼项目获批
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分组 中国队出线不乐观
悉尼棕榈滩峡角成为首个官方认可观星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