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校学历名称改革举步维艰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7月28日讯】【大纪元讯】大纪元记者文婧报道/德国大学因其不收学费和国际公认的教学高质量而吸引了很多中国学生,然而在德国上大学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中国的大学学历得不到承认。德国的理工科硕士(Diplom),文科硕士(Magister)和国家考试的制度自成体系,不同于英美的学士(Bachelor)和硕士(Master)的学历制度。这通常让已在中国取得了学位的中国学生不知所措。

中国和很多国家通用的都是英美的学历制度。一般来说,德国大学不承认中国的大学本科学历。有些中国学生在国内所修的部分课程能得到承认。但德国大学最多也只承认中国大学四个学期的课程,而这四个学期其实对应的是中国的八到十个学期的学时。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德国公司谋职时也常处于这种尴尬的境地。

德国人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早在1997年10月的德国文化部长会议上和德国高校条例总纲中就提出了引进英美的的体系的建议。新体制试行的同时并不放弃老的理工科硕士,文科硕士和国家考试的制度。目的是增加德国学历的透明度,和国际接轨,从而给德国与其它国家之间的学术、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提供便利,同时提高德国大学对国际社会的吸引力。

两套学历名称的关系并不复杂。新制度中的学士的课程是三到四年,毕业后可以工作,也可以再读一到两年,取得新制度中的硕士头衔。如果中间不考学士而直接读硕士,就是五年。这个硕士头衔和旧制度中的理工科硕士和文学硕士头衔同处于一个级别。

好处是学生不用象以前一样必须一口气读完漫长的硕士课程。可以先拿学士,之后工作几年,积累一些工作经验,然后再进修。这样也可以提高课业安排的灵活性。

自从这个建议提出近六年以来,德国高校界一直就此进行着激烈地争论。德国高校校长大会主席兰德佛利得先生认为,过多的大学学历称呼不但达不到增加学历透明度的目的,反而会引起混乱。而且在大学里只学了三、四年的手持学士学位证书的毕业生,是否真的能胜任工作,在诸多雇主的头脑里也还是个问号。当德国的雇主对这样的学士毕业生还没有普遍信任的时候,那么德国人怎么能让外国人相信德国学士们的工作能力呢?如果没有信任做基础,那么更无从谈起通过新制度给不同国家间的各种交往提供方便了。

在最新的一轮支持和反对新学历制度的论战中,双方依旧针锋相对,互不相让。针对德国2003年4月1日德国高校协会的一个支持引进新学历制度的新闻公告,高校校长大会主席兰德佛利得反驳道:“这纯属一个(愚人节)的玩笑。”

论战是否会有结果和结果如何,德国高校的学生、老师们还在拭目以待。以德国人举世闻名的稳重性格来看,六年的争论时间并不是太长,毕竟一项涉及到全德国高校的改革,一旦实施就会牵扯到方方面面的诸多问题,如果事前没有考虑周全,之后再改回去,那么就要付出一些经济和声誉上的代价了。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欧盟拟委任专职情报官 助大学防中共窃密
维吾尔族在法国遭恐吓 中共被指是幕后黑手
ASML能远端关先进光刻机?吴诚文:技术上可行
赖清德就职三天后中共环台军演 欧美谴责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