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巧取豪夺

font print 人气: 4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31日讯】成语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一部分﹐也是日常对话或写作上常用的基本知识。但是﹐成语的典故却不是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在此温故而知新﹐介绍比较特别的中国成语﹐还有它们的英文翻译﹐希望能够让您的中英文造诣更有进步。

“巧取豪夺”的英译是﹕
To rob others by hook or by crook.

宋朝大书法家,大画家米芾的儿子米友仁(字元晖),家学渊源,也和他父亲一样,既写得一手好字,又长于作画﹔尤其非常喜爱古人的作品。

有一次,他在别人的船上,看见王羲之真笔字帖,欢喜的什么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昼交换,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着船舷竟就往水里跳,幸亏别人很快把他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

他有一样很大的本领,便是学会模仿古人的画品。他在涟水的时候,曾经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图”描摹。后来他把真本留下,拿摹本还给人,这人当时没有觉察出来。拿着走了。直至过了好多日才来讨还原本。米友仁问他怎么看得出来,那人回答说:“真本中的眼睛里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还我的这一幅却没有。”

可是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画品,很少被人发觉他的模本是假的。他经常千方百计向人借古画描摹﹔而摹完以后,总是拿样本和真本一齐送给主人,请主人自己选择。由于他摹仿古画的技艺很精,把模本和真本模得一模一样,主人往往把模本当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获得了许多名贵的真本古画。

米友仁是一个有才能的艺术家,值得人们敬仰,又是一个古画的爱好者和欣赏者,让人们更加知道古画的妙处和价值﹔可是他用那种摹仿的假本巧妙地换取别人真本的行为,却是叫人鄙弃和不齿的。

所以有人把他这种用巧妙方法骗取别人真本古画的行为,叫做“巧偷豪夺”。后来的人又从此引伸成“巧取豪夺”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人以不正当的巧妙方法,攫取自己不应得的财物。“巧取”,骗取也﹔“豪夺”,强占也。而用此种方法攫取财物,也往往便利又所得很多,故有“巧偷豪夺,故所得多多”见(《清波杂志》)之语,例如。以神物做幌子的神棍,常常巧立名目,假借做什么佛事,骗取无知的人的财物。攫取私有,这便是“巧取豪夺”了。(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根源其实就是修炼,许多成语典故都来源于修炼。成语“乘龙快婿”和“龙凤呈祥”就是来源于一个优美的道家修炼圆满故事。
  • “爱屋及乌”这则成语来源于《尚书大传》,意思是由于爱某个人而连带地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比喻非常喜爱某人,从而连带爱及和他有关的人或物。
  • 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是修炼文化,许多成语典故都来源于修炼。成语“叱石成羊”来源于一个道家修炼故事。
  • 徐德言对妻子说:倘若我们的缘分没断,还能相见,应该有一个信物。”于是徐德言折断一面铜镜,夫妻两人各拿一半。他又同妻子约定说:“将来你一定要在正月十五那一天将镜片在街上出售,如果我见到了,就会在当天去找你。”
  • 成语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一部分﹐也是日常对话或写作上常用的基本知识。但是﹐成语的典故却不是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在此温故而知新﹐介绍比较特别的中国成语﹐还有它们的英文翻译﹐希望能够让您的中英文造诣更有进步。
  • 成语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一部分﹐也是日常对话或写作上常用的基本知识。但是﹐成语的典故却不是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在此温故而知新﹐介绍比较特别的中国成语﹐还有它们的英文翻译﹐希望能够让您的中英文造诣更有进步。
  • 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辞辛劳的周游列国。这一年,他正准备到楚国去,却在陈国和蔡国的边境,被两国的军队包围了七天。在荒郊野外,粮食耗尽了。
  • 只见孙武威武的站在原地,他严肃的对宫女说:“战场上,士兵纪律弄不清楚,号令不熟悉,这是将领的过错。”接着他沉默了一下,继续说:“但现在已经解说的得清清楚楚,却不遵照号令行事,那就是军官和士兵的过错了。”
  • 蒋慧云的小书包
    这诗是王维的一次美好的夜游经验,我们一起来领略诗人的那个夜晚。然而,如果那晚我们跟着王维一起去夜游的话,也能有一样的经历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