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诗圣”十日纽约谈诗

标签:

【大纪元1月2日纽约讯】华美协进社 ( China Institute ) 人文学会《中华文化系列讲座》2004年的首讲将于一月十日﹐星期六下午两点至四点举行﹐由被舆论界称为“当代中国诗圣”的耶鲁大学驻校诗人郑愁予教授主讲﹐他的题目是《赠与诗的款语和即兴诗的昂扬与悲戚》。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河北省人。祖父及先人们曾是清朝世袭官吏﹐其父是职业军人﹐后来参加国民革命。愁予随父亲征战南北﹐十二岁入私塾﹐尤喜游侠刺客故事﹐小五时已将水浒传读毕。郑愁予六八年赴美﹐就读于聂华苓主持的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获艺术硕士学位﹐后任教于美国爱荷华大学及耶鲁大学东亚语文学系﹐教授中国现代文学。

郑愁予自 2001年起﹐任耶鲁大学驻校诗人。郑愁予发表的作品有:《郑愁予诗集》、《郑愁予诗集》、《燕人行》、《雪的可能》等诗集。九0年曾返台任《联合文学》总编辑﹐九四年他的《寂寞的人坐着看花》一书得国家文艺奖。《郑愁予诗集 I》九九年被联合报选为二十世纪新文学经典之一﹔《郑愁予诗集》九四年被中国时报选为三十年来对台湾社会最具影响的三十本书之一。

郑愁予先生在两岸三地享有盛名﹐被称为“当代中国诗圣”。 极有意义的是 ﹐去年中秋节﹐郑愁予先生接受大陆和台湾海峡两岸的邀请﹐在金门按电钮﹐启动在厦门和金门之间的海面上同时燃放的烟火﹐庆祝中国文化中这一最重要的团圆节日﹐以示海峡两岸在文学和诗歌上是同根同心。

赠与诗本是汉语抒情诗传统基型之一﹐自南北朝以降﹐逐渐成为文人执情款语交流的媒介品。唐代以后的情诗亦可视为赠与诗的别裁。郑愁予以个人作品举例检视“诗的赠与”以及“自我寻位”的心理关联和艺术性。“即兴诗”是诗创作中“感时及物”的契机来临而由“即兴”的手段完成﹔是潜积于思维中属于生命的或美感的经验﹐在瞬间受到点击﹐如火链将黑暗擦亮一般﹐用“即兴”的手法牵致所要求的情景一致的效果。然而“感时及物”的情景不同便产生截然不同的抒情作品﹔可能是兴致昂扬的﹐也可能是悲戚沉郁的。郑愁予以个人作品举例检视这两种诗作的济世功能和美学表现。

讲座对人文学会学员免费﹐对非会员建议捐付5美元﹐以支持中华系列讲座的进一步发展。因座位有限﹐请预先订位。询问及订位电话﹕212-744-8181﹐ 分机 142。网上订位的地址是﹕http://chineselectures.org。联系电邮﹕chair@chineselectures.org. 华美协进社的地址是曼哈顿东六十五街一百二十五号 (公园大道和勒辛顿大道间)。四﹐五号地铁五十九街下﹐六号地铁六十八街 (亨特学院站) 下﹐F 地铁六十三街 (勒辛顿大道) 下。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市场营销系列讲座】如何与他人沟通
全港首创面试训练中心诞生
【市场营销系列讲座】最有效的沟通
“中国政府在美运用政治力迫害法轮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