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 ─ 唐朝“比文招亲”的传说

如真
font print 人气: 26
【字号】    
   标签: tags:

吐蕃大臣禄东赞奉君王之命前往长安请婚。然而向唐朝求婚者,并非吐蕃一国,太宗李世民并不急于向某使臣许诺,而是出了几个难题,全部能答对者,方可向之许婚。

【第一道题】“一根一样粗细木头,哪头为根部,哪一头为尾部?”聪明的禄东赞将木头放入水中,因为根部密度大,略重,所以向水里倾斜。

【第二道题】“一块玉,中间有一曲折眼孔,用细线从孔的这头穿到那头。”禄东赞将孔的那头涂上蜂蜜,然后将柔软的细线拴到蚂蚁的腰上,把蚂蚁放在孔的这头,蚂蚁闻到气味开始向孔里爬,再加上禄东赞不断的吹气,蚂蚁把线带到了孔的那头。

【第三道题】“一百匹马驹和一百匹母马混在一起,哪匹马驹是哪匹母马生的。”有些使者以毛色区分,结果都分错了,禄东赞将母马和马驹分开关起来,隔了一夜,把母马一匹匹放出来,马驹一看自己的妈妈出来了,忙去吃奶,不一会儿全分出来了。

【第四道题】“一百只小鸡,一百只母鸡,哪只小鸡是哪只母鸡孵的?”禄东赞晓得,小鸡吃食物时,常跟母鸡在一起。于是先把鸡和母鸡分开,到喂鸡食的时候,把母鸡一只只叫到鸡群中,小鸡一见母鸡就跟着啄食去了。禄东赞还学老鹰和鹞子的叫声,小鸡吓得跑到自己的母亲跟前去了。

【第五道题】“每个使臣一天之内吃完一只羊,喝完一坛酒,还要回到自己的住处去。”别的使臣有的吃到一半,喝到一半就醉得不省人事,禄东赞虽然也有些醉了,但他来之前,就已经在自己的住处拴了一根线牵到喝酒的地方,这样,禄东赞带着醉意,顺着线回到了住处。

【第六道题】最后一道题,“有五百宫女,面遮盖头,其中有文成公主,让使臣辩认。”可是使臣们谁也没见过文成公主。聪明的禄东赞找上邻居的一个老妈妈,因为她女儿在宫里当公主的侍女,于是他了解到文成公主喜欢用一种香,香味独特,蜜蜂喜欢这种香味。在辩认那天,禄东赞手里抓了一只蜜蜂,手一松开蜜蜂就飞到文成公主头上。至此,六个问题全部被禄东赞解答出来。

李世民心想,吐蕃大臣尚且如此聪明,国王也绝不呆笨,于是将文成公主许配与松赞干布,从此演出了一部藏汗两族人民千年友好史。(此故事被生动的描绘在布达拉宫和其他地方的壁画上)@、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这是我祖父经历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 从前有两个叫化子阿兴、阿旺。无家无小,每日风里来,雨里去,住在半路凉亭里同吃同睡同讨饭,结成了一对好朋友。
      
  • 从前有个人,30多岁才成婚,到40岁生了个儿子,夫妻俩十分高兴,为了儿子衣食无愁,整天拼命干活,以为这样可以为儿子积下些钱财。平时对儿子百依百顺,把儿子看得比自己命还重要。尽管这样宠爱儿子,却不能博得儿子欢心。
  • 诸葛亮生在汉灵帝光和四年春三月五日,地点是琅玡郡,由于父母早亡,由叔父抚养成人,在天下大乱的时侯,他的兄弟姊妹随叔父一起来到荆州。过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生活。
  • 黄硕嫁到诸葛亮家后,亲操杵臼,兼顾农桑,里里外外的粗活儿与琐事,都处理得宜,不止是诸葛亮本人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与侍侯,就连他的朋友也时常在隆中诸葛亮的农场盘桓,受到这位丑嫂嫂亲切的招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久而久之,远远近近对诸葛亮的丑媳妇,态度逐渐改变,从卑视到漠视,由漠视而敬重。
  • 传说乾隆皇帝好游江南,其实他并不是真心游山玩水。他只怕江南百姓造反,特意借个游山玩水的名义,到江南来探听消息,察看虚实。

  • 在一座邻近新城市的小村庄中,住着一位朴实的老木匠,老木匠已经相当年长了,村子里的老朋友也一个一个走了,只留下老木匠一个人每天对着矗立在彼端的高楼大厦叹道:“活这么大把岁数了,也没看过你们这种怪物,把人送进去之后,却都变了一个人似的!”可惜那座喧嚣的城市似乎永远听不到老木匠嘶哑的叫声,只留下老木匠“踢叩踢叩”的拐杖声。

  • 张公是九世同堂的百万富翁,是出名的肚量大的人。他从未给别人吵过嘴,打过架,就是遇有在别人看来难忍的事他也能忍。因此,他家堂号叫“百忍堂”。
  • 有个青年叫良心,这天,他在湖里打鱼,天下着雨,快要天黑了,连一条小鱼也没有打着。他垂头丧气地背起鱼网正想回家,忽然听到湖水里“哗啦”一声。“是鱼!”良心把网一张撒了过去,拉上网来一看,果真是一条几十斤重的大鱼。良心高兴了的背着大鱼回了家。
  • 有一农夫挑着木炭到县城去卖,正当他气喘嘘嘘挑着担子上坡时,迎面来了一位白发老人,老人问他:“小兄弟你木炭挑往哪里?”卖炭人喘着气说: “到城里去卖。”老人又问:“你这木炭挑往哪里?”卖炭人还是耐心地回答老人。可是,老人还是接连不断地用同一句话问个不停,一直问到一百遍, 那个卖炭人也一直耐着性子回答了老人一百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