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帅谈“禁”片:我的电影无法重见天日

人气 7
标签:

【大纪元2月24日讯】据中华网2月24日报道﹐上海这几日乍暖还寒,王小帅显然是有些不适应,他有点感冒了。时间是下午三点半,南京西路上车水马龙。电影,依然是王小帅最喜欢的话题,于是谈话就从他即将开拍的电影开始……

  电影基调,不受“地下”“地上”影响

  王小帅:现在要拍的电影跟我小时候的印象有关,以贵州为背景。我小时候在贵阳长大,所以会想以那个时候为背景拍一个片子。故事背景是70年代末,讲一个小孩成长的过程,从小孩的角度来看一些事件,调子可能会是很轻快的。和《十七岁的单车》差不多,是一个人成长的经验。

  记者:从地下导演到地上导演这个过程,会不会导致你在取材、影片基调上的转变?

  王小帅:所谓的“地下”也并不意味着就是非常沉重、黑暗的。《十七岁的单车》其实拍的很明亮,只是里面有一些沉重的故事。其实电影的调子并不受什么地上、地下的影响。

  记者:新片的演员方面考虑过没有?你以前在《十七岁的单车》里用过周迅,她现在是国内炙手可热的女演员。

  王小帅:周迅是个很有灵气的演员,她天生对电影、对镜头有一种可以控制的才能。不过我现在还没有考虑演员的问题。这个新戏的几个主要角色都是十二三岁的小孩,就像我以前拍《十七岁的单车》用的都是十六七岁的小孩,他们应该不是什么大明星,也没有演过电影。所以对我来说,挑选演员是根据这个人物生活里的特点,与科班出身没有关系。

  记者:下一部电影和上影合作,肯定会公映,你对市场是怎么考虑的,比如票房问题?

  王小帅:这个都是由制片去考虑,我不考虑这些,我的任务就是给他们一个好的故事,我的工作不可能去考虑市场。

  现身说法,对“金熊”的集体荒谬

  记者:今年柏林电影节只有张艾嘉的《20、30、40》一部华语电影入围,你觉得跟过去的辉煌时期相比,这是不是说明国内的电影有些退步?

  王小帅:首先,我觉得应该恭喜张艾嘉,华语电影有一部就不错了。没有得奖,大家都觉得很意外,可是那年我们得了奖(凭《十七岁的单车》获第51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大家又不觉得是件好事,所以这是一个很荒谬的现象,集体荒谬。

  其实每年电影节情况不一样,中国电影每年的创作情况也不一样,所以我觉得没必要用一届电影节的情况来说中国电影。当年我们拿了一个那么好的奖回来,没想到没有被报道,反过来今年没有内地电影入围,就有人急吼吼地说“我们失语了”。这是抹杀历史,也是一个矛盾的现象,对此我觉得特别无聊。

  记者:以后你拍电影还会去参赛,还希望获得这些电影节的肯定么?

  王小帅:电影节不是一个打靶场的靶子,不是枪法好瞄准了就能打中。对于拍电影的人来讲,可能最重要的先是用自己最佳的状态去拍好一个电影,只不过有些电影它拍出来可能就不适合去参加电影节,所以,重要的问题还是拍,你这电影拍出来如果获得更多人的认可,这些电影节自然就会关注。

  记者:奥斯卡这种奖对你有诱惑吗?

  王小帅:奥斯卡只是美国电影学会对本土电影的一个奖励,其实这是他们家里自己的事,只是拿了一张请柬请了一些外国人去做客。如果可以拿到这个奖,当然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因为它的宣传力度很大,拿到这样的奖项反过来会鼓励创作、鼓励投资,就有一个非常好的广告效应。

  现实无奈,当然要买盗版碟了

  记者:平时看什么类型的碟,最喜欢的导演是谁?

  王小帅:平常撞到什么就买什么。现在有很多很专心的小店,他们很懂电影的历史,真的会进一些很具有收藏价值的影片。我最喜欢电影导演是日本的小津安二郎,还有中国的费穆。

  记者:盗版问题在中国一直很严重,刚刚上映的《恋爱中的宝贝》就做了很多防范盗版的工作,你买盗版碟么?

  王小帅:我当然买盗版碟了,谁不买啊?中国的盗版问题屡禁不止,是因为本身这个规范的市场开发得不好。比如过去都是国营的食堂,只卖包子油条豆浆,现在边上开了小饭馆,有国营食堂里吃不到东西,而且还更便宜,这样你肯定不能阻止人家去小饭馆,一定要人去国营食堂是没道理的。要人家不去吃小饭馆,你必须把自己的国营食堂做好,要靠竞争来调整。像美国就搞法律制裁,同时对正常的市场开发力度又很大。

  记者:假如看到自己电影的盗版碟会是什么心情?

  王小帅:这个没办法,防盗版本身就是一个很庞大的工作。像《英雄》就是各方面都做到了,很多现在的电影都是只是说说而已。真正下力度去做,就会牵涉到资金等很多问题,比如这个电影投资才200万,去反盗版却要500万,那谁有心情去做这个反盗版工作呢?

  他的“禁”片,根本无法重见天日

  记者:你的很多电影都未上映,以后会有发行机会吗?

  王小帅:难说。我的电影,除了《十七岁的单车》以外,可能都不太适合在现在的电影院放,适合播放的艺术院线、小沙龙现在在国内基本是一片空白,所以谈不上发行。

  记者:那你希望你的电影出来重见天日么?

  王小帅:我觉得并不是我的电影受到什么不公正的待遇,我有什么愤怒的情绪。问题是,不是我的电影重见天日的问题,现有的电影环境决定了,没有这样的渠道,没有这样的艺术院线,也没有培养出固定的观众群,它根本没办法重见天日。

  记者:那你认为国家电影总局需要做什么样的改革呢?

  王小帅:就是开放,就是彻底让它面对现在这个市场的竞争,面对正常的有生有灭的市场。

  我们国家应该可以拍两种电影。一种是计划中的,有针对性的做些宣传……这一部分没有票房压力。至于另外一部分,就是完全尊重电影的规律,就要去鼓励市场。

  同是导演,艺谋凯歌肩负责任

  记者:和你同样属于第六代的娄烨去年推出了《紫蝴蝶》,但是在国外电影节上没拿到奖,在国内票房也不理想,你个人怎么看这部电影?

  王小帅:娄烨始终还是停留在自己原有的兴趣点上,他还是坚持自己拍摄的一个手段和风格。但是有的时候不一定非得强求一个导演每一部电影都很好。娄烨的这个电影,最好的一点就是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风格,这本来就是很可贵的。

  记者:张元去年的电影《绿茶》在国内争议也蛮大的,你对这又是怎么看的?

  王小帅:我觉得他也是一种转变,跟他以前的的电影不一样。我见到他也很恭喜他,我觉得像《绿茶》这部电影有很多对白,两个主要演员有很多对白,这个在张元以前的电影里很少见。我没有说《绿茶》本身的对白是好或坏,我只是说张元他这种转变对他自己来说可能是好事。但是从我个人角度来讲,可能我不会拍这样的电影。

  记者:现在陈凯歌在拍武侠片,他以前都拍过艺术电影,你怎么看他现在的转变?

  王小帅:我认为像导演做到陈凯歌这个程度,他的变化一方面有自己的追求,另外一方面我觉得他有他的责任。我觉得他拍这样的电影所肩负的的责任,可能大于这样的转变的本身。这段时间,中国一直在希望做活这个市场,而要做活这个市场就必然需要有对这个市场比较适合的影片。所以,可能从这种针对市场、激活市场的角度来说,他现在做的电影要肩负一定的责任。

  认识王小帅

  王小帅,1966年出生于上海,后随父母迁往贵州,1985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从其自筹资金拍摄电影处女作《冬春的日子》到《梦幻田园》、《十七岁的单车》、《二弟》,王小帅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个人电影风格,虽然这些努力都是在维护一件事情———使我们的生命免遭伤害,但他的电影极少能在国内公映,因此曾被冠以“地下导演”之名。

  王小帅的电影作品在国外屡次获奖。《冬春的日子》被BBC评为电影诞生以来的100部佳片之一,同时也是惟一入选的中国影片;《扁担桢h娘》入围1998年戛纳国际电影节,角逐金棕榈大奖;有望解禁的《十七岁的单车》获得51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二弟》去年入选戛纳电影节参加“一种注目”单元、多伦多电影节“当代世界电影”单元。(青年时报)(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章子怡疑不满新片戏份被剪?受访片段引揣测
为角色增重15公斤 黄晓明领奖时激动手抖
任嘉伦官宣解约A股上市公司 消息登热搜榜首
那英《歌手5》排名垫底 网友错愕 疑是“剧本”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