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的《台北波西米亚》 鸿鸿捕捉剧场人的内心戏

标签:

【大纪元4月15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凌美雪台北报导)能够在非主流的小剧场圈子里坚持对戏剧的热爱,基本上都需要耐得住吃苦、禁得起漂泊,血液里有一些波西米亚的性格,还搞得让外人看起来很浪漫的样子。“我们需要一个家吗?”这是导演鸿鸿做剧场多年后,时常浮现于心中的问题,于是,他花了九个月的时间,记录不同角色的剧场工作者寻找答案,最后剪辑成一部纪录片《台北波西米亚》。

鸿鸿说,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里,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拍当红小剧场编导黎焕雄或魏瑛娟,但是“他们为什么做剧场,我知道。而我很想问的,是那些可能从未被报章媒体提到名字的工作人员,这么辛苦是怎么撑下来的!”基于此,九个月的拍摄内容,出场人物多达四十余人,共记录了七个剧团一年来排练、演出及平日生活的片段。拍摄完成后,鸿鸿由毛片中剪下二十分之一辑成《台北波西米亚》,七位主要拍摄对象包括郭文泰、郑志忠、许逸亭、马照琪、橘子淇淇、叶素伶、许雅红,分别在不同剧团担任导演、表演、设计、行政等工作,多半不是媒体或观众注目的焦点,有些人也已不再年轻,却仍执著于剧场之路。

一如波西米亚寻找家一样,一九九二年来台研究小剧场写论文的美国人郭文泰说,他没想到自己因此投身剧场界,而且一晃眼真的已不年轻,“有人说每个小剧场都像一个小家庭,然而,我发现其实并不是一个、一个的剧场家庭,而是所有小剧场圈的人,就像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的份子们时常跨刀协助其他人,彼此获得温暖,不过,郭文泰也自嘲说,“结果很多人因此忘了要为自己的人生组一个小家庭了!”。

许雅红则表示,她看完鸿鸿剪辑的内容之后,发现其中有很多的片段是剧场朋友的聚会,而这些吃喝玩乐的画面“会不会让人以为剧场人天天逸乐?其实这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不过鸿鸿却认为聚会中的情感交流是常常让他很感动的真实生活片段,所以就不自觉剪了很多。

鸿鸿说,“这是我多年来参与和观察心得的一份报告,也是为台湾当代剧场珍贵的生命留下刻痕。记录他们也就是台湾奇迹之一的小剧场,留一份有生活质感的纪录。”关心的是这些剧场的默默工作者,如何在严苛的生活考验下徬徨与寻找,自我提升或沉沦的历程。其中也包括鸿鸿自己过去一年来的生活转折。这一部纪录片《台北波西米亚》,将于今天晚间十点于公共电视首播,明天早上十点重播。(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教宗主持复活节前夕守夜礼和大礼弥撒
南风剧场六月推出葡国诗人改编作品疾病备忘
扁十二日与百位青年学生红楼对谈
全球基督徒欢庆复活节  教宗吁团结反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