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美国防部︰中国扩武台湾亟需反制能力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30日讯】

〔驻美特派员曹郁芬╱华府二十八日报导〕美国国防部今天公布的中国军力报告指出,在连续二十年的惊人经济成长,成功的外交和解放军军力的稳定改善之后,两岸的平衡逐渐转向对中国有利,中国近来种种的声明和举动,显示中国以武力达成统一的意愿增强,包括使用核武的胁迫性军事战略。

 美国国防部指出,中国公布的二○○四年国防预算约二百五十亿美元,比去年增加十一‧六%。然而美国国防部估计中国在二○○三年实际的国防支出就高达五百至七百亿美元,使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俄罗斯的第三大国防支出国。

 美国一向认为中国公布的国防预算数字偏低,看不出对台湾的实际威胁,这份报告则从中国稳定向上的经济成长率等参考数据,估计中国实际的国防支出至少是账面数字的二至三倍,亚洲第二名的军事支出国是日本。

 报告指出,中国的对台军事选项端视其资源上的挑战,还有台湾相对的弱点。台北在外交上的孤立导致台湾与全球的军事专业及科技脱节,陆军与海、空军的比例是二比一比一。台湾仍缺乏专业士官、飞官短缺,训练方式也很保守。

 不过台湾的年度国防预算仍是台湾改善国防缺失主要的指标,在中国陆、海、空军快速现代化,台湾亟需建立反制能力的情况下,台湾国防预算在过去十年仍不断下降,台湾的武器采购和部队精进计划未来需要更多预算。

 台湾的军事挑战不是被北京打败,而是内部对增加国防预算缺乏共识。如果军事现代化成功,中国可以在预警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对台发动灾难性攻击,使外国援军来不及部署、援助台湾。

 报告指出,台湾对国防预算缺乏共识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台湾内部对两岸经济、军事趋势看法不同。由于台湾需要廉价劳力,中国又有无止尽的投资需求,两岸经济相互依赖的情况愈来愈深,数十万在中国居住、工作的台湾人,可能希望避免两岸任何可能的紧张情势。

 美国国防部表示,中国胁迫或实际攻击台湾的军事选项已愈来愈多,中国最可能运用的策略,是以某种形式的武力快速瓦解台湾的国家意志,使美国不及介入,北京可能采用核武军事战略,但也可能以突然的暴力惩罚台湾,然后增加军事压力以使台湾领导人采取有利北京的政策。另一方面,中国也可能对台湾政军领导人采取“断头”策略。

中国为台海冲突作准备…〔驻美特派员曹郁芬╱华府二十八日报导〕美国国防部二十八日送交国会的中国军力报告指出,随着陈水扁总统成功连任并决定推动修宪,中国中、短期的传统武力现代化,已经将焦点放在台海的军事准备,同时应付美军介入的想定。

 国防部这份应国会立法要求每年公布一次的报告指出,防止台湾进一步永久从中国分离,并确保台湾问题最终依中国条件解决,已经成为北京优先的安全顾虑,中国许多战略家相信,台湾占有重要地理位置,掌握台湾可以使中国海军的防卫能力向外扩张,并控制区域内的海上交通,一旦台湾永久独立,将限制中国海军的投射能力,同时提供美国一个接近中国沿海经济中心的据点。

 国防部报告说,中国近些年来对台湾问题产生紧迫感,特别是在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当选总统之后,以及美国军力的提升和对台的军事协助,将强化台湾抵抗中国武力胁迫的能力。陈水扁今年三月再度连任,泛蓝阵营的立场也被解读为放弃统一为台湾未来不可避免的选择。陈水扁的宪改时间表被中国某些评论家视为台独时间表。

 因此,解放军中、短期的传统武力现代化,已将台海冲突视为焦点,同时包括美国介入的可能性。这些军事想定包括中国取得海、空和飞弹系统的压倒性优势,击溃台湾政军领导人的抵抗意志,拖延或拉高美军介入的代价。这些军事现代化的目标是中国总体对台政治战略的后盾,这个战略基本上就是胁迫的,一方面使北京拥有可靠的对台军事威胁;另方面以非军事手段在外交上孤立台湾,迫使陈水扁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恢复谈判。

 北京在选后的辩论在于是否放弃孤立陈水扁,而与台湾政经菁英打交道的策略,转而采用一个胡萝卜与棍棒并用的策略。

 报告指出,虽然中国领导人重申倾向和平统一,但仍拒绝放弃武力犯台。中国领导人虽承认美国在亚洲的军力可以提供稳定,但相信长期而言,美国仍是希望成为地缘战略的主控国,围堵中国力量的壮大。美日同盟的增强,日本在伊拉克战争中日增的军事角色,以及美国决定在关岛部署重轰炸机、巡弋飞弹及核子潜舰,都被视为这个战略的延伸。因此,中国也相信美国发展飞弹防御系统是要挑战中国的核武吓阻能力,最终用来保护台湾,北京领导人因此相信,美中为了台湾、南中国海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愈来愈大。(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