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故事:鉴法师

史然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14日讯】唐宪宗元和初年,吴郡长乐县的冯生以明经科考被选入吏部供职,后来被免除了官职,客居在长安。有位名字叫鉴的老僧,有一天来到冯生住处,对冯生说:“你与我同姓。”于是两人相互来往了一年多的时间。等到冯生置办好行装,要到东越出任都尉时,鉴法师背着书箱来向他辞行。冯生问道:“法师要去什么地方呢?”鉴法师说:“我在灵岩寺西廊下住了很久了,后来才云游到长安城里,至今已十年了。值得庆幸的是,在长安认识了你。今天我要回故居去,所以来向你道别。恰好你要去东越作都尉,会路过灵岩寺山下,应当去访我一访。”冯生应诺道:“我一定遵嘱前去拜访。”

几个月后,冯生自长安前往东越赴任,走到灵岩寺门前,立马望瞭望说:“这不是鉴法师居住的寺院吗?”他立即下马走了进去。这时正有一个僧人在庭院里,冯生上前问他道:“不知鉴法师住的小屋在什么地方,我想到那里去看看。”僧人说:“我们这里有好多法师,独独没有名字叫鉴的。”冯生开始有些怀疑,心里思忖道:“鉴法师是讲信用的人,怎能骗我呢?”于是一个人在寺院内游览起来。

走到西廊下面时,冯生忽然看见有许多僧人的画像,其中一人的形状与鉴法师一样,冯生大为惊奇的说:“鉴法师果然是个异人!而且象神一样的出现在我面前。”冯生慨然而泪下。冯生仔细察看了画像下面的题辞,写的是:“此人姓冯,吴郡人,十岁始学佛法,以道行高深闻名于世,终年七十八岁。”冯生看完题辞,更觉鉴法师神奇。

(出《宣室志》)

【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北齐时有个冀州人,从军去讨伐梁国,战败后被俘虏为奴。他在家乡的父母由于失去他的音讯,以为他已战死,于是就为他盖了一座砖塔。砖浮图(佛塔)完成时,就设斋会,有几百位出家人和民众来参加。
  • 在唐中宗、睿宗之时,武则天夺嫡之谋得逞,肆行不义之威,大唐的国祚差点脉断武则天之手。然而就在睿宗被诬告“谋反”、命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一位忠臣义士舍命护主,忠义的魄力震慑奸逆,改变了逆乱之势。
  • 次次都能逢凶化吉,他为什么如此幸运?蒋家与布袋和尚的奇特缘分……虚云和尚凭借什么,收服了民国政要?
  •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翠碧如绢的蕉叶,可入诗、入画,是传统艺术中的典型意象。在清朝初年,有一群江南闺秀,以此为名号,在良辰美景中结社唱和、赋诗填词,为当地带来一幕幕文化盛宴。这便是大名鼎鼎的蕉园诗社。
  • 明末的某个烟雨时节,苏州郊外,支硎山中,出现了一位揽胜探幽的青年才俊。忽遇骤雨,他躲进一座庄园,却驻足在庭院中,凭栏观鱼,困倦之际忍不住沉沉睡去。当晚,庄园主人就梦见山中别业,有神龙卧于栏杆。次日清早,主人亲自入山察看,恰好看到仍在休憩的青年。
  • 暗喻清贫贪馋的太守表兄文同,手拿斧头逮着竹笋就砍,把渭水边上千亩竹林都吃进了肚里。这生动的形象,刻画了文同豁达、爽朗的性格,也可看出这对表兄弟亲密的关系。
  • 10岁就当国师,受到三朝统治者礼遇,他到底是得道高僧,还是政治和尚,一件事揭开谜底。
  • 天启年间,大明国运走向没落。仕宦书香之家,尚能享有片刻闲适安宁的天伦之乐。在大学者王思任家中,聪慧婉丽的三小姐正无忧无虑地成长着。 清白的家风,渊博的家学,将她塑造成标准的才女。三小姐天生几分伟丈夫气概,竟不似一般的江南闺秀。在后来国仇家恨、命运浮沉的考验中,她仍然坚守着忠孝节义,在苦难中构筑了她的文学世界,并将那不让须眉的性情贯穿一生。
  • 晚明时期,若论文学灿然之乡,首推江南形胜;而江南诗书风雅之家,又以“午梦堂”文学家族为代表。情深意笃的沈宜修、叶绍袁夫妇,诗意地栖居尘世,抚育了众多才华横溢的儿女。叶家的三小姐叶小鸾,更是一位神仙般的妙龄才女。
  • 古代的中医博大精深,某种程度上就在于它所蕴藏的神奇力量。望、闻、问、切是古代中医的基本技能,诊病方式看似简单,但成效要想达到极高层次却并非易事。这其中的每一项都神妙莫测。不抱着“普救含灵之苦”的“大慈恻隐之心”,古代那些药到病除的医术、能断人生死的脉术都是练不出来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