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十岁李尚轩 最懂渐冻阿嬷的眼神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6月18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刘荣╱专访

  “阿嬷,你有乖乖歇困没,呒通黑白跑哦?”暑假后才要升上国小五年级的李尚轩,在罹患罕见疾病,已经是“渐冻人”的阿嬷耳边轻轻哄着,听见尚轩低声呼唤的外婆,用眼神跟乖孙应允,嘴角泛起一丝笑意,让眉宇间藏着忧郁的尚轩也笑开了。

  十岁的年龄,对多数小朋友来说,日子应该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但对尚轩而言,却因为爸妈必须长时间在外赚钱养家,得负责照顾得了“肌肉缩侧索硬化症”的外婆,同学们下课后忙着学才艺、打电动,他却得帮外婆喂饭、喝水,还要帮她擦身体、换尿布,做这些照顾起居的看护工作,看在大人眼里,却是既感动又心酸,超乎同龄的成熟性格,也让他成为今年全国孝行奖中,年纪最小的得奖人。

  尚轩还没念小学前,曾陪外婆在日本长住过一年,那段祖孙在异域相处的时光,一直是尚轩记忆里,最快乐的日子,祖孙间的亲情,也奠下彼此心领神会的特殊默契,一年多前,尚轩的外婆在日本被诊断出罹患这种罕见疾病,当时日本的医生还声称,只要勤做复健就会康复,但前往日本探视阿嬷的尚轩,回台湾却告诉妈妈:“阿嬷不太对劲”,家人才赶紧把老太太从日本接回台湾。

  小小年纪就这么懂事,妈妈杨祖芳说,尚轩的外婆去年底病情愈来愈严重,因为吞咽困难,体重在几个月内掉了十几公斤,一度还能自己起身时,又不小心在卧房里摔了一跤,尚轩背不动也扶不动阿嬷,情急之下,只能用一条大毛毯,慢慢把外婆拖到客厅坐下,一整个寒假,爸、妈白天不在的时候,都靠他陪着老人家说话,为她打气,要外婆千万不能放弃。

  渐冻人的病情严重时,只剩下眼球能够转动,正常人很难想像,苏醒的灵魂,长时间被关在动弹不得的身躯里,是什么样的滋味,更难了解病人的想法,因为长时间看顾外婆,尚轩只要一看“阿嬷的眼神”,就了解她的念头,身上那里不舒服,全家人,没有人比尚轩还清楚。

  即使得了奖接受表扬,但尚轩心里却还挂念着在荣总住院的外婆,他忧心地自问:“为什是阿嬷,三万个人才有一个人得的病,为什么是我阿嬷?”很难令人想像,这样的口吻,居然是出自一个十岁的小朋友。

张金国 尽孝当福气 全家一起来

记者杨政郡╱专访

  获得今年全国孝行奖楷模的张金国,在他的口中“孝顺”只是在日常生活中很自然发生,照顾中风卧病在床的父亲八年,及有红斑性狼疮、巴金森氏症,经常会无理取闹的母亲,在他们夫妻身上却甘之如饴。

  在张金国家中,其实除了他们夫妇,他的三个小孩也会关心如何照顾爷爷、奶奶,全家常在一起细数、讨论与中风的爷爷聊天、协助爷爷尿尿。小儿子还曾指责张金国夫妻,说他们很自私,三个叔叔也应该有孝顺爷爷、奶奶的权利,都被他们一家人霸占了。

  孝行在五十四岁的张金国家中就是这样自然发生,没有人认为这是伟大,每天对父亲晨昏定省、把屎把尿、翻身洗澡等数年如一日,太太林君英是职业妇女,分担张金国的重担外,数十年来从未发生婆媳问题,当小儿子质疑为何不让叔叔们也一起来分担照顾爷爷奶奶的责任,她对小儿子说,要体谅叔叔们的小孩都还很小,有时候自己家庭都照顾不暇,“我们能做就多做一点,这是一种福气”。

  张金国说,母亲虽然还行动自如,却因为巴金森氏症,很可能走出门就回不来,而母亲又偏偏喜欢出门,且不喜欢张金国或是孙子跟在一旁“监视”,有一次母亲走进电梯,想要出门,他静静的随后就跟进电梯,母亲看他跟进去,又走出来转向楼梯,他也赶快要跟上,没想到一个不小心绊到脚,眼看母亲就要摔倒,一出手又没拦住,母亲摔倒,手臂脱臼,医了好久,他自责实在是不孝,为何会绊倒母亲﹖

  张金国世居台中市南屯区文山里,承继父亲务农的工作,为了增加收入,又兼土木工程的承包,但是八年前父亲中风后,已经无暇再承揽土木工程,就在家里专心照顾父母亲及耕田,最近担任该里保安宫主任委员,是一位热心公益的人,当全国孝行奖选拔时,文山里长黄美玉第一个就想到他,黄美玉说,平常看到一些孝行楷模,好像都有坎坷的故事,但是张金国一家人的孝行,让人感觉平凡中见伟大,每天与他们相处,才能体会出那种无尽的孝行。

蔡沂叡 种菜报亲恩 好样ㄟ少年

记者黄旭磊╱专访

  位于高县大寮乡中庄的菜园,是蔡沂叡报答亲恩的良心田,自从父亲在种菜时,患急性脑溢血病逝,蔡沂叡就利用课余到此地挑肥、耕地、拨菜报答亲恩。

  十七岁的蔡沂叡目前就读国际商工二年级,课余时都会到菜园帮忙,爷爷蔡振南今年已经七十七岁,终生以种菜为生,欣慰地说,这个孙子很乖,大人说的话都听的进去,挑肥、种菜都会。

  去年五月三十日,蔡沂叡的父亲种菜时突然爆发急性脑溢血,几颗菜苗还留在田埂,就这么撒手西归,留下蔡沂叡等三名子女,蔡家生计都靠种菜自销,父亲走后少了一个壮丁,哥哥蔡政宪在台北读大学夜间部,姊姊蔡佩瑾在台南念书,蔡沂叡接下了父亲的担。

  别的高中生上网咖、去KTV唱歌,爷爷说,“伊拢唔闲去,除了到学校上课,就是来田里种菜”,休假日常可见到蔡沂叡与爷爷、奶奶蔡杨罔好、妈妈彭国蕙一同种菜,三代同堂虽然少了一席父亲,一家人共同在一块土地上滴汗,也是天伦之乐。

  爷爷每天都要到盐埕区卖菜,妈妈则到五福路的早市,蔡家自种自销,农药放得少,品质控制好,已经有数十年的老顾客,妈妈说,蔡沂叡从小就听话,身强体壮,帮忙种菜已经一年多,长大后继承家业没有问题,偏偏他的兴趣在于组装电脑。

  蔡沂叡表示,喜欢组装电脑的感觉,未来想要报考四技的资讯工程系,目前则多充实这方面的学识,另外,蔡沂叡还有书法专长,从小学起就学习书法,妈妈要他借此怡情养性,十几年来写出心得,今年连续参加了两届校内书法比赛,分别获得前两名。

  爷爷称赞说,“讲的听,大人说什么都照着做”,回忆起小时候叫他要“敬茶”,蔡沂叡就乖乖地每天到神明桌换水,一般家庭的幺子个性骄纵,蔡沂叡却懂事听话,不会染上坏习惯,让家人很放心。

  姊姊蔡佩瑾也很孝顺,每天早上跟妈妈到市场卖菜,下午再到台南去读夜校,有了孝顺的子嗣帮忙,蔡爸爸在天之灵也心安了。

简密竹 孝养婆婆 慈爱脑麻儿

记者林金池╱专访

  六十岁家住台北县板桥市的简密竹女士,次子俊文因先天脑性麻痹,导致全身僵硬需要照料喂食,加上瘫痪褥疮及浓痰窒息的危险,让简女士必须花费许多时间来慈爱照顾,不仅如此,八十四岁高龄婆婆因中风而不良于行,无论入浴、如厕,都由于简女士细心打点,三十多年如一日的照料,成为社会的模范。

  甫获孝行奖肯定的简女士高兴得留下眼泪,她说,过去三十多年来的生活真的很辛苦,从照顾小孩、照顾婆婆,到摆地摊、帮人打扫,每天就像陀螺般忙碌,让活到六十多岁的她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做玩乐旅行。

  简女士说,得知老二俊文罹患先天脑性麻痹后,为了能让他病情早日好转,她和老公从南到北四处求医,无论任何秘方都愿意尝试,尽管耗费家中的金钱,但儿子的病情却没有任何好转。

  她说,曾经有医师劝她将小孩送往爱心疗养院,但毕竟这是自己的骨肉,她不愿也不忍心将他送走,尽管生活再怎么艰辛,但她认为只要能抱着俊文,就是一种幸福,她还是希望俊文能在温暖的家中继续生活下去。

  除了照顾小孩与中风的婆婆,为了家计负担,简女士除了与丈夫晚上在夜市卖广东粥,更兼了两份打扫工作,让她从每天早上五点忙到深夜,生活虽然异常忙碌,但简女士说,为了家庭努力是职责所在,就算再怎么辛苦,也愿意继续撑下去。

  过去由于做生意失败,让简女士与丈夫扛下四、五百万的债务,面对如此庞大的债务,简女士不由得感慨,政府应正视低收入户的困难,若能提供低利贷款协助低收入户渡过难关,这比颁发再多的奖项更有帮助。

  除了家中的照顾,为了能贡献一己之力给社会,简女士还参加社区巡守队工作,简女士开朗的说,有句俗话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自己因为没有钱,只能奉献劳力了,由于过去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才会希望回报绵薄之力。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