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平、发展与民主为轴线前进

阮铭:站在历史高度看两岸新关系

阮铭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6月18日讯】世界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代,然而我们的政府官员、立法委员、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在谈论两岸关系时,还停留在旧时代的旧思维。什么“九二共识”啦、“一中各表”啦、“中程协议”啦、“不独不武”啦、“军事互信机制”啦,钻不出这些陈旧的牛角尖。我们只有抛弃这些旧时代、旧思维的牛角尖,才能开创世界历史新时代的两岸新关系。

* 两岸关系的新旧历史角度
 
  旧历史角度,就是从国共内战、美苏对抗的历史角度看两岸:两岸关系是国共内战的残局,又是美国对抗中苏或联中抗苏棋局中的棋子。

  所谓“一个中国”原则,是国共内战双方争夺中国主权归属的历史产物,那场国共内战,是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打的,并没有在台湾打。共军没有一兵一卒到过台湾,所以那场国共内战,同台湾人民是没有关系的。然而蒋介石被毛泽东打败,带着他的党国败兵败将,退到台湾来了,同时也就把国共内战的残局带到了台湾。蒋介石像明亡后的郑成功,一个要反清复明,一个要反共复中。蒋介石的“一中”,不承认毛泽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拥有中国主权,他要“宰朱(德)拔毛(泽东)、光复大陆”,坚持他流亡来台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代表全中国”。

  毛泽东呢?也不承认蒋介石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拥有中国主权,当年共军口号就是“打到台湾去,活捉蒋介石”,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全中国”。

  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更是可笑。从一九五○年韩战到一九七二年美国总统尼克森访问北京的二十二年,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是只承认在台湾的蒋介石政府是“全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根本无视毛泽东的中国存在于世界。那时被戏称为美国的“鸵鸟政策”。美国政府偏爱这个在台湾实行专制独裁的党国政权,只是为了拿它当作美国同中苏共产主义阵营对抗的一枚棋子。

  一九七二年尼克森会见毛泽东,美国这只鸵鸟第一次从沙里伸出头来,看到了台湾海峡两边存在两个国家,毛泽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蒋介石的中华民国,双方都声称只有“一个中国”,自己是“全中国的代表”。美国对此表示“认知”,即“认知”世界上有这样两个都自称“一个中国”的国家,而美国“不表异议”。美国在对抗苏联共产帝国的棋局中,把中国拉到自己一边,是其全球战略的成功之举,自然也就装作无视毛泽东中国对本国人民的专制暴政了。于是从一九七二到一九七八年,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是在同台湾的“一个中国”继续保持正式邦交的同时,在中国的“一个中国”建立了大使级联络处的官方关系;也就是美国对台湾海峡两边一边一国的双重承认。

 然而到了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六日,美国这只可笑的鸵鸟又把头藏进沙里,装作看不见台湾存在于世界了。虚伪的“人权总统”卡特,根本无视台湾人民的人权,为了讨好邓小平,毫无道理的单方面改变台海稳定的“现状”,对台“断交、撤军、废约”。卡特的“一个中国”政策,是只承认邓小平的共产党党国政府是“全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把台湾从世界上一笔勾销。卡特的台海战略,实质上是支持邓小平以“一国两制”吞并台湾,只是希望邓小平“不使用武力”;而且他的特使布里辛斯基唯恐邓小平听不懂,特别说明“不使用武力”这一点,只是美国政府应付国内舆论之需,“对中国完全没有约束力”!

  这就是一九七九年以来二十五年间台湾海峡屡起风波的历史根源。

  一九七九到二○○四年,是世界历史大变动的二十五年。

  第一、全球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瓦解了苏联东欧共产帝国,美苏对抗的雅尔达格局不再存在。美国没有理由再把台湾当做“联中抗苏”棋局中的一枚棋子。

  第二、台湾已从外来政权的专制党国转型为主权在民的自由国家“亚洲和全世界的民主典范”。主张“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国民党旧党国已被台湾人民抛弃,国共内战的残局在台湾已经消失。

  第三、二十一世纪是人类进入和平民主发展的新历史时代,日趋壮大的自由民主力量同走向灭亡的专制制度与恐怖主义力量之间的冲突,不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而是文明与野蛮的冲突。世界上最后一个军事霸权帝国中国不放弃武力吞并民主台湾的扩张主义野心,不但是对台湾人民的威胁,也是对世界自由民主制度和人类和平的威胁。所以手护台湾就是手护世界自由民主制度和人类和平。

  今天的问题是:许多人观察两岸问题,还停留于旧时代的旧思维,中国的“一中原则”,停留于国共内战时代的中国主权之争。美国的“三个公报”,停留于联中抗苏冷战时代的鸵鸟哲学。而台湾呢?虽已完成从外来政权到自由国家的“宁静革命”,许多人的头脑并未意识到自身的变化,习惯于跟着中国和美国的旧思维亦步亦趋。

  新时代的两岸新关系,要从新时代世界历史的高度去观察。两岸关系的未来,不可离开世界进入和平民主发展新时代的主体。一个是和平,一个是民主,一个是发展;世界的未来,两岸的未来,都不可离开这三个时代主题。

* 中国对台战略策略的变与不变

  五二○前后,中国有不少动作,蓄意制造两岸紧张空气,如国台办的反扁蛮横声明,张铭清记者会上打压台商,人民日报海外版攻击许文龙等等。其实都属于无可奈何的小动作,不足为奇。

  第一、对阿扁无可奈何。选前中国花那么大力气打扁,动用全世界的关系联合反独打扁,包括美国总统布希都在被动员反独打扁之列,结果阿扁还是当选。连战“拿回政权,再造党国”惨遭失败,使中国把台湾套进“一个中国”绞索的打算落空。不借国台办声明痛骂阿扁一顿,焉能下得了台阶?这篇蛮横声明在阿扁就职典礼之前发表,适足以表明中国无可奈何地接受阿扁当选的事实,事实上是对连战“不承认主义”的当头一棒,骂的是阿扁,痛的是连战,使连战“翻盘”的最后一点幻想破灭。

  第二、对美国无可奈何。中国于一九九六、二○○○年两次台湾总统大选,以文攻武吓谋求影响选举结果,均告无效。这次改持联美压扁(陈水扁)战略,以求一逞。此举确让连战一派产生错觉,以为美中联手弃扁,连战胜算机会大增。殊不知台湾人民独立自主性强,既不随中国指挥棒转,也不随美国指挥棒转。而美国是民主国家,选后必须尊重台湾人民的选择。终使中国与连战双双落空。中国对美国祝贺陈水扁当选无可奈何,只得在美国祝贺团抵台时发表那份国台办声明,还请美国驻中国大使过目后才宣布。李登辉说“叫狗不咬”,一点不错,叫前还知会美国将是怎么个叫法呢!

  第三、对连战无可奈何。中国原来期待连战击败陈水扁当选总统,却没有料到连战会背弃从蒋经国晚年到李登辉时代国民党传统的民主化、本土化中道路线,去走极端主义路线。在政治上,连战打“战争”牌、打“一中原则”牌、打“再造党国”牌、打“反公投”牌,全面采取负面战法,宣称“选陈水扁就是选择战争”,动员“百万母亲一人一信反战反扁”。在组织上,连战依靠自己身边少数“宫廷卫队”、宋楚瑜的“宋家军”和陈文茜的“外籍兵团”三支极端主义特种部队操盘造势,使国民党内马英九、王金平等理性中道力量边缘化了。连战之败,败在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全盘皆错,咎由自取。败选后还死不认错,死不辞退,继续依靠那三支极端主义特种部队把国民党带向反理性抗争死路。中国除了不再寄之以“希望”,又能如何?

  第四、对江泽民无可奈何。胡、温联美压扁,江泽民在旁边看。现在连败扁胜,江泽民幸灾乐祸,南巡视察军队,制造台海紧张空气,藉以攻击胡、温软弱,好继续赖住军委主席位置不退。江派得意嚣张,打击台商等非理性动作迭出。有人说中国国台办声明是“胡七条”,比“江八点”更强硬,表明胡锦涛无意改善两岸关系,而且会越来越硬,准备一战。这是错估形势。国台办声明只是应付江泽民的文宣攻势,胡、温终究还必须回到理性、务实的台海战略。

  从中共十六大到今天,胡、温执政一年半来,与江泽民时代有显着差异的新思维,是国内经济社会领域的科学发展观和国际事务领域的和平崛起论;总目标是实现二○二○年全面小康。胡、温的台海战略,必须服从其新思维和大战略。那就是回到去年十二月布温会的“维持台海现状”与今年三月中国人大闭幕记者会温家宝的四个“以最大努力”。

  第一个“以最大努力维护台海稳定”,即温家宝会见布希时表示“非常赞赏”的“布希总统立场”:“台海两边均不得单方面改变现状”。中国从“促统”演变为“防独”,从直接对台文攻武吓演变为要美国帮助阻止台湾“走向独立”,这种战术上的退却,表明中国新领导人的战略重心在国内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其相应的对外战略是求和而非求战。那种认为台海形势已到“战争边缘”的判断完全违背事实。

  第二个“以最大努力促进三通,推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表明中国新领导人对台政策的近期目标,仍在推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人员往来和促进三通。单列一条,与设有政治前提的“两岸对话、谈判分开”,也可以说这一条是陈水扁条款。因为当时连战已公开宣布当选后立即以中国国民党主席身份访问北京,同中国共产党在“九二、一中”基础上签订“综合性协议”。即若连战当选,这一条不必分列。

  第三个“以最大努力推进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恢复两岸对话、谈判”;可以说是连战条款。若连战当选来说,先套上“一中”绞索再谈其他。

  第四个“以最大努力推进和平统一”,则是最终目标。

  这四个不同层次的“最大努力”,区分了中国新领导人对台政策的长远战略目标与当前策略手段。

  战略目标不变:还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不承诺放弃用武。就像共产党的“共产主义”目标一样,属于虚拟远景。

  策略手段有变有不变。不变部分是“一个中国,联合反独”斗争纲领。变的部分,是承诺不单方面改变现状,即从“促统”变“防独”,而且是联美防独。

* 走向和平、民主、发展的两岸新关系

  未来两岸新关系,大致不会离开和平、发展、民主这三个原则或主题,今天不少人对两岸关系表示悲观,只从两岸看两岸,“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国台办一个打扁声明,就是什么“胡七条”。张铭清骂了一句台商,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篇署名文章,网上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就以为中国要经济制裁台湾”了。从表面看,台海似乎不平静,不但文攻连连,台湾、美国、中国三方都在军事演习。但这些只是转瞬即逝的现象。走向两岸新关系,要有新的观念,新的视野,应从中国国内整体发展战略和中国对外关系的全球视野去观察台海形势和两岸关系。

  第一离不开和平。布温会宣布不片面改变台海现状之后,和平原则已是台、美、中三方共识。有人说,现状由美、中两家定义,台湾无定义权。这种话根本不通,现状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任何主观的定义都改变不了客观存在的事实。赵高指鹿为马,鹿还是鹿,不会变成赵高主观定义的“马”。除非赵高杀了鹿,换上一匹马,那就叫“改变现状”。所以胡、温承诺不改变现状,也就是承诺不以武力或胁迫手段谋求统一。假如中国真要订定统一法并付诸实施那就是要杀鹿换马,背离不片面改变现状之承诺。胡、温为了实现二○二○年全面小康的国内整体发展战略目标和“和平崛起”的对外关系战略目标,应当不会作此愚蠢之举。因为显而易见,胡、温若铤而走险武力犯台,必陷于国内发展目标破灭与国际孤立困境,甚而导致党国之覆灭。

  第二离不开发展。台湾与中国,虽有政治上的根本分歧,但也有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领域,如温家宝四个“以最大努力”的前两个:和平与发展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是两岸发展的共同需要。今天的分歧是“三通”。主要的争论有两点:

  一是有无“一中”前提?中国过去要求台湾承认“一中”前提才谈三通。台湾若钻进“一中绞索”,一定走向丧权灭国。温家宝的“促进三通”,不谈前提,是务实的表现。

  二在国家发展战略上,是台湾主体开放战略的三通,还是中国主体开放战略的三通?举例来说,许文龙和张忠谋都主张三通,就属于两种不同开放战略的三通。

  许文龙是台湾主体的全球开放战略。他七、八年前就主张两岸应赶快三通。他说为什么船只要先到香港盖章,再绕到上海?损失时间和金钱的不是中国,是台湾。开放三通,节约运输成本和运输时间,不是可以提高台湾竞争力吗?奇美企业在台南,追求的不只是赚钱,是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整体发展,提升整个国家和国民的生活品质。中国若封杀奇美,封杀的是中国自己,封杀不了奇美。我说过奇美是人文企业,是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企业,奇美是台湾的典范,是世界的典范,全世界哪里都可以去。

  张忠谋自称发明了一条“张忠谋定律”,还想同“摩尔定律”相提并论。什么是“张忠谋定律”呢?就是所谓“全球半导体产业中心转移中国”。张忠谋的三通,是中国中心、中国主体的三通。中国是主体,是中心,台湾是附庸、是边缘。

  中国主体的开放战略,把产业发展的中心转移中国,可以使台湾边缘化。台湾主体的封闭战略,降低产业发展的竞争力,也可以使台湾边缘化。台湾要避免边缘化,必须采取台湾主体的开放战略,实现台湾主体的三通。也就是说,台湾和中国,各自的主体都保持独立发展,都向全球开放,实现不设政治条件的两岸三通,互补互利,共同发展。

  第三、离不开民主。

  台湾在两岸新关系中的优势是什么?一个是名列世界前茅的国家竞争力,一个是亚洲和全世界的民主典范。被媒体封为对台“不友好”的美国助理国务卿凯利在国会听证会的证词中指出:“不论在亚洲或在全世界,台湾都是民主典范。美国会和在台湾的朋友讨论如何将他们的经验介绍给全球,如何让台湾的范例供全世界有意推动民主改造的国家引为借镜”。

  今天困扰两岸新关系的因素是什么?是所谓“反台独”、“反对走向台独”、“反对渐进性台独”、“反对切香肠台独”、“反对台独公投”等等。中国共产党反,连战国民党也反,一唱一和。什么“渐进性台独”、“切香肠台独”之类,还是连主席的创造发展,贩卖到美国和中国去的。破解中国共产党和连战国民党以“反台独”破坏两岸关系的有效武器,就是民主。

  道理很简单。一个自由民主国家,一定是独立国家。世界上不可能有一个外来政权统治、奴役下的自由民主国家。但一个独立国家不一定是自由民主国家,也可能是一个独立的专制独裁国家。美国不是“不支持台湾独立”吗?但又说台湾是亚洲和全世界的民主典范,这显然不合乎逻辑。照谭慎格的说法,“美国可以在哲学思考层次接受独立的台湾;只是中国扬言一旦台湾走上独立,就会对台动武”。

  这就是问题的实质。台湾在事实上是独立国家,在哲学上也是独立国家,而且是亚洲和全世界独立国家中的民主典范,早已超越“一旦台湾走上独立”那个历史阶段。今天中国已经无法改变事实上和哲学上的台湾独立现状,其终极恐惧,只剩下“独立”这两个字,就像西班牙斗牛场上的牛见不得那块红布一样,一见就要疯狂冲撞。

  为了防止中国疯狂冲撞,我看可以退让妥协,把那块红布换成绿布,就是民主。

  大家不是不满意陈总统就职典礼演说把“制宪”改成“修宪”吗?但我既未找到“制宪”,也未找到“修宪”,只找到“宪政改造”。我看改得好,更确切地界定了未来新宪法的功能。本来宪法的功能是建立一个独立国家内部的宪政体制及其运作,并非对外宣布“独立”之用。美国对外宣布“独立”,是一七七六年杰弗逊起草的《独立宣言》。而一七八七年的宪法,是各州代表在一起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争论设计的国家内部宪政架构。什么国旗、国歌、疆域之类均未入宪。

  我在七年前,就写过一篇《江柯宴与李登辉的独立宣言》,说的是李登辉在接见美国在台协会主席卜睿哲,听取他简报柯江会内容的当天和第二天,连续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和英国《泰晤士报》专访。李登辉道:

── 我们的人民不同意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台湾是台湾,我们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 湾自立于北京之外,像英国、法国一样,是个独立国家。

  那是一九九七年。后来一九九九年,李登辉总统的两国论,二○○二年,陈水扁总统的“一边一国”,都是“独立宣言”。这就是所谓台湾早已事实独立、哲学独立,哪里还要等“一旦走上独立”?

  但这些《独立宣言》式的文字,如同美国杰弗逊的《独立宣言》一样不必入宪。因为与独立国家内部的宪政架构无关。而且不必像西班牙斗牛士那样晃动红布,刺激中国那头斗牛来疯狂冲撞。为两岸和平、发展计,台湾可以多谈民主,毋论统独。

  最近救国团和某报合办所谓“基进和平主义”研讨会,鼓吹共军发动战争入侵台湾时放弃抵抗,投降共军的“权利”。这种诱敌入侵的“基进和平”理论,给台湾带来的将是战争而非和平。真正经过历史检验的和平理论是民主和平论,Democratic Peace。

  和平、发展与民主是普世价值,也是两岸新关系的基石。今天两岸对立的根源是民主与专制的差异。台湾不但要通过宪政改造发展与巩固自身的宪政民主制度,并且要以自身的民主典范引导中国走向民主。要让中国人民懂得,今日之台海危机不在台湾一边,是在中国一边。台湾不存在“一旦走上独立”的问题,中国存在“何时走上民主”的问题。中国“一旦走上民主”,就是两岸和平、民主、发展新阶段的开始。

  愿台湾与中国人民共同缔造和平、发展、民主的两岸新关系。(本文为作者于行政院领导研习营讲稿)

转载自《Taiwan News财经.文化周刊》, 137期 (2004.6.10), 页34-38。

作者阮铭, 原为中国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副主任, 离开中国后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与台湾淡江大学访问研究。著有《邓小平帝国》、《民主在台湾》与《两个台湾的命运》等书。■(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丘岳首:无忧无虑到公卿
阮铭谈国台办声明 点评北京对台最新七政策
阮铭:国际会满意鼓舞正面的总统就职演说
阮铭:中国没有对台动武正当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