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破美军钳制 中国另寻石油供给线

--中国是否在考虑通缅甸运石油以减对马六甲海峡依赖的问题再引关注

标签:

【大纪元7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方涵综合报道/将于7月17日结束为期一周访华行程的缅甸军政府总理钦纽在北京同包括胡锦涛、温家宝在内的多名政治局常委进行了会谈,这使得中国是否在考虑通过缅甸运输石油以减低对马六甲海峡依赖的问题再次引起外界关注。

*咽喉水道马六甲

随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在政府投资驱动下高速增长,国内对能源需求的缺口急剧增加。中国自1993年开始净进口石油以来,到2003年净进口量超过9000万吨,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净进口国。中国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预测,2004年中国大陆石油进口量将超过一亿吨,到2015年和2020年时,中国的石油需求量将可能达到3.6亿吨和4.3亿吨。

中国的石油进口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地区,进口原油运输80%左右是通过麻六甲海峡。据测算,每天平均通过马六甲海峡的137艘船只中近6成是驶往中国的船只。这个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3国共管的全长约l080公里、西北部最宽达370公里,东南部最窄处只有37公里的马六甲海峡,成了东亚国家的能源咽喉。

目前可使用新加坡建基地的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实质上控制着整个太平洋和印度洋,其中包括南中国海和中国海军却鞭长莫及的中国“海上生命线”——马六甲海峡。一旦台海危机爆发,中国石油进口通道有可能在马六甲海峡被切断,而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只有7天左右。

这使得外界认为目前解放军在东山岛举行的带有象征意义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含有军委主席江泽民借升温台海危机应对政府高层反对力量和民间逐步兴起的“踩江”运动的权谋手段。

*缅甸油路争议

为解决中国与西亚、欧洲和非洲贸易通道,尤其是石油运输线路的安全和便利问题,10年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议开辟通经缅甸的外贸运输通道。随本周缅甸总理钦纽防华,这一问题再次引起关注。

建立缅甸通道的直接好处至少有二:一是绕开令人头疼的马六甲,保证了石油安全,其战略价值类似于抗日战争期间的滇缅公路;二是大大缩短了海上运输距离。从缅甸仰光登陆转运云南四川,比绕道马六甲从广州上岸铁路转运,缩短里程1820海里,而陆路距离差不多。至少对于西南地区而言,具有显着的经济意义。

间接的好处也很多,促进中缅边境的和睦,巩固缅甸政局的稳定,可以为中国创造极具价值的地缘缓冲;促进中国西南地区的落后基础设施建设,并使其受惠于海外商贸活动,有助于实现东西部平衡。

已经参与了缅甸本土的油田开发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展研究部主任严绪朝曾表示,“围绕中缅铁路,曾经作过考察和论证,初步结论是工程难度大,而且涉及的事情太多,尤其是复杂的国际间外交因素,最终不了了之。”

中国社会科学院安全问题学者卢国学也认为,缅甸通道意义肯定是很大的,但由于缅甸政府是军政体制,与东南亚关系不睦,与东南亚的合作存在不少困难,所以缅甸通道目前仍然停留在专家热论阶段,还没有提到政府层面。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纽约期油升破40美元
财经简讯
中油与伊拉克洽签购油合约 开启两国经贸关系
俄最大石油公司账户被扣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