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片介绍】《我﹐机器人》(I, Robot)

人气 12
标签:

【大纪元7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董洁报导)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享受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开始反思科技可能带给人类的负面效果﹐这也引发了好莱坞一部部大片的诞生﹐不论是早前的《魔鬼终结者》(Terminator)还是《黑客任务》(The Matrix)以及这部新近上映的《我﹐机器人》(I, Robot)都以不同的视角展开这个热门话题。

  《我﹐机器人》根据科幻小说家艾萨克 .艾西莫夫(Isaac Asimov)的短篇小说《我﹐机器人》改编而成﹐艾西莫夫是(Isaac Asimov,192O-1992) 是美籍犹太人﹐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艾西莫夫科幻杂志”(Asimov’s Science Fiction)﹐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重镇。

  艾西莫夫不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化学博士﹐更是举世闻名的全能作家﹐一生著述多达五百余本﹐内容广及科学类的数理化﹑天文﹑生物﹑医学﹐还旁涉人文类的文学﹑宗教﹑史地等。如此渊博的学识使他的笔下世界具备了奇幻的想像与高度的预言性。

  在他刚开始写机器人小说时﹐机器人学尚未发展出来。艾西莫夫在短篇小说《我﹐机器人》中首次提出的机器人三大定律:即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或允许伤害人类;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在不违反第一条定律的前提下执行人类的任何指令;第三定律﹕机器人必须在不违反第一﹑二定律的前提下保护自己的存在。这三条定律成了以后科幻作家创作有关机器人的作品时必须遵循的法则。不可思议的是﹐这上世纪早期惊人的“设想”竟和现实的科学领域有着完美的有预见性的吻合。科学家和工程师都把机器人定律当成机器人研究中很严肃的话题。作为艾西莫夫忠实的读者﹐本片导演亚历克斯.普罗亚斯(Alex Proyas) 将这部小说中的其中一篇搬上银幕﹐并在此篇的基础上展开更丰富故事并加入了足够的娱乐元素。

  这部耗资超过一亿美金的现代科幻电影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公元2035年﹐即平均每五个人就拥有一台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和机器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机器人开始在各个领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有的甚至已经渗入家庭中。由于众所周知的机器人三大法则的限制﹐人类对这些能够胜任各种工作且毫无怨言的伙伴充满信任﹐只有芝加哥警探史普纳(威尔.史密斯﹑Will Smith饰)例外。

  史普纳警探一直对机器人充满怀疑﹐他不相信人类与机器人能够等同﹐而这种疑问终因一起凶杀事件而加重--美国智能机器人的创意者蓝宁博士神秘死亡。上级派史普纳调查这宗案子﹐经过周密的调查和分析﹐他发现机器人研究中心的负责人行迹可疑﹐但在更深入的调查后﹐种种迹象使得史普纳确信这死亡的背后有巨大的人类生存危机。

  史普纳警探成为在茫茫人海中对机器人不信任的少数﹐机器人欲除之而后快。然而大众对机器人的依赖与信任程度为史普纳增加了巨大的难度﹐除了面对机器人的杀机﹐还要说服其他人类接受一个看似荒谬不可信的事实--更可怕的事情即将在眼前发生……

  史普纳警探的扮演者﹑好莱坞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黑人影星威尔.史密斯(Will Smith) 此次身兼影片执行制作人﹐他饶有兴趣地表示﹐除了影片的故事必须让人感兴趣外﹐所有的特效和爆炸都必须来的超酷才行。威尔.史密斯主演的影片《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和《黑衣人》(Men in Black)一直保持着夏季票房纪录﹐直到《蜘蛛侠》(Spider-Man)的上映才打破了这个纪录。而这次﹐威尔.史密斯誓言通过这部影片夺回夏季票房霸主的位置。本影片在7月18日北美票房排行榜中名列第一。
 
  为本片电脑效果制作的是四届奥斯卡特效得奖队伍﹐他们为本片制作了超过 900个电脑独立特效﹐以使效果更加逼真。三位金牌特效制作人加上数十位特效制作师以及新西兰知名的 WETA 的鼎力协助﹐成功地将《我﹐机器人》全力描绘出一个 2035年的芝加哥——机器人遍布﹐流光玻璃街道和未来建筑繁屹的未来都市。除了特效绝佳外﹐导演亚历克斯.普罗亚斯(Alex Proyas) 还强调说﹐“我们把故事和情感放到第一位﹐如此电脑动画将提高电影效果而不是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我﹐机器人》的编剧阿奇瓦.古斯曼(Akiva Goldsman)表示﹕“这部电影是企图告诉大家﹐不要以为你可以一直控制你可以控制的东西。”电脑的普及似乎是人类操控的结果﹐那么现在人们对电脑的依赖已经成为事实﹐将来呢﹖◇




相关新闻
中国电影《一百万》获纽约独立电影节最佳外语片
《无极》大腕即将约满 陈凯歌将“扶正”刘烨
艾美奖入围揭晓  欲望城市女星全上榜
北京首映 “十面埋伏”票房不如预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