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费”需纳入审计监督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7月31日讯】(亚洲时报记者焱桦7月31日报导)中国重庆市政府教育部门,近日推行了一个相当具争议性的措施,将“择校费”合法化,这在全中国尚属首次。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极大争议,褒贬不一。有反对意见认为,“择校费”合法化,实质上不过是主管部门对学校乱收费行为的一种妥协。

日前重庆市政府发文规定,择校生将被纳入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收费标准:市级重点不高于5000元(人民币,下同),区县属重点不高于4000元,其他普通高中不高于1500元。

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极大争议,褒贬不一。有反对意见认为,“择校费”合法化,实质上不过是主管部门对学校乱收费行为的一种妥协。无非是主管部门“管不了”了,才让“择校费”合法化,只要不至于“狮子大开口”,就让它暴露在阳光下接受公开化的监督。该意见尤其担忧,合法化将引发另一种危机:政府将本来应该加大的公共教育投入转嫁给社会,转嫁给了支付“择校费”的学生家长们。

中国教育资源,过去一直由官方严格分配。在实施市场改革后,教育这个板块其实也渐渐市场化起来。时下学校向学生收取“择校费”已是公开的秘密,甚至得到当地的默许。

早在2002年广州市物价局也公布了2002年广州市高中、职高择校费标准,各类学校的择校费都比去年下调5000元,借读费维持去年标准不变的政策。某种程度上讲,“择校费”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现实。

包括“择校费”在内的各种名目繁多教育乱收费之所以存在,皆因目前中国的教育资源的确存在严重不足。对此,中国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2004年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毫不讳言,“教育乱收费的根本原因还是投入不足。”

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产生了“择校费”,而现实情况是,“择校费”已经成了学校固定收入的一部分--教职工福利的主要来源,也成了校领导任意开支的小金库。因此,有种意见认为,在没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之前,规范择校费的收支情况,对择校费实行阳光运作,肯定比单纯呼吁取消择校费更有建设性。

在今年两会期间,重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甚至提出了,要把“择校”纳入管理轨道,对公开收取的“择校费”应硬性规定其出路,即主要用来向“薄弱学校”输血,以终于达到不断缩小“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的教育质量差距,以消除择校根源的提议。

重庆市教育部门近日在“择校费”问题做出反应,公布,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所收择校费应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主要用于改善教学条件、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并自觉接受物价、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既然重庆这次在“择校费”问题上迈出了尝试性的第一步,对治教育收费之乱就看政府能否对“择校费”收费标准及其开支从严把关,否则“择校费”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校领导腐败提供资金“小金库”。

因此有意见认为,公布“择校费”的收支情况,仅仅是规范“择校费”管理的第一步。政府要做的是,审查各重点学校收取择校费的资格;通过各方参与的听证会确定择校费的具体数额,列出择校费的开支专案,明确择校费支付的财经纪律;必要时,可以由相关行政部门直接收取择校费,并将择校费的开支情况通过政府向人大常委会报告。(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审计报告加剧民愤 胡温趁势掀反腐风暴
国家审计署下“封口令” 李金华扛不住吗?
中国将用网路联网审计中央一级预算单位
北京检察机关全面介入 预防奥运工程腐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