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英伦随笔:诸事不宜的一天

标签:

【大纪元1月26日讯】(BBC中文网记者苏平)1/8W+(D-d) 3/8XTQ MxNA? 如此复杂的公式,爱因斯坦在世,不知是否会为自己的相对论而汗颜?

1月24日,卡迪夫大学的一位”专家”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这是今年最悲哀、最惨淡的一天。

详情不在本文讨论之内。有趣的是,BBC新闻网在发布这条消息时,提醒大家,”卧床一天”是最佳选择。

颇有点中国黄历警告各位”诸事不宜”之味道。因此,我顺从地请了一天假,在家休息。 躺在床上,有大把的时间苦思冥想。如此科学研究,不知意义何在?警告大家千万别想不开?

事实上,热衷于给公众提醒的岂止卡迪夫的这一位科学家呢。

信息爆炸

手机损伤儿童大脑;手机保护儿童安全;
牛奶胆固醇含量过高;不喝牛奶,不能保证钙的摄入量;
吃红肉,脂肪太多;不吃肉,容易贫血;
叠被子,讲究卫生;不叠被子,抑制虫;
碳水化合物好;碳水化合物不好;
抽大麻,犯罪;少抽点,问题也不大;
穿高跟鞋,改善妇女姿态、增加自信心;穿高跟鞋,破坏骨骼结构、穿久了脚疼。
妈妈自己带孩子,有利于孩子健康、家庭稳定;妈妈辞工,危害女权,不利于妇女实现自我价值;
送孩子上幼儿园,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送孩子上幼儿园,伤害孩子的”安全感”;

吃饭,麻烦;不吃饭,饿死……

当然,最后一条,纯属玩笑。但事实是,当今英国,从政府到专家,丛慈善机构到独立组织,从厂家到商家,从媒体到广告,都特别热衷于给公众发警告、提建议。结果正如上面举的例子一样,威胁、警告、建议、提醒方方面面、多如牛毛。

其中有一部分,根本就是毫无必要,有一定生活常识的人完全可以自己决定。更严重的是,有些建议互相矛盾,让人无所适从。

言听计从的话,生活的选择所剩无几,置之不理,又有可能错过重要的指南。信息爆炸了,选择太多,反倒成了负担。

负担给人压力,压力让我紧张,紧张带来头痛。欲吃止痛片,打开药盒,说明书上赫然注明,该止痛片的副作用之一是”头痛”。

借东风

又一个警告!

警钟长鸣,无所适从。厂家却有了赚钱的新契机。

比如说,最新一起的健康警告,来自英国全国无线电学保护局。两个星期前,该组织的负责人斯图尔特爵士说,九岁以下的儿童不应使用移动电话。因为,儿童的头骨还未发育完全,移动电话的辐射波可以”渗透进入大脑”。

但是,他在最后又说,没有”绝对肯定的证据”证明移动电话确实有损健康,给不给孩子买手机,父母应自行决定。

移动电话经营者联合会的总裁在听了斯图尔特的报告之后说,儿童携带移动电话有很多好处,最大的一条就是保护安全。

这样一来,父母需要自己在移动电话”伤害大脑”(有多少普通的父母完全理解个中的科学道理呢)和”保护安全”之间权衡选择。

听起来够吓人的!

五年前,斯图尔特爵士也曾发过手机有害健康的警告。当时他建议说,免提装置可以减少辐射50%!

一时间,形形色色的免提装置纷纷问世。走在街上,时常可以见到有人看似自言自语,好像喝多了或是脑子已经有了毛病,其实是在免提对话。

生产免提的厂家借斯图尔特的东风,发了一笔小财。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人们对健康威胁的淡忘,除了开车时还有人”免提”之外,平常,还是提着手机对话的人多。

斯图尔特最新一起警告一出,据说已经有人看到了油水。如果儿童携带手机,只为紧急情况下打电话,厂家应该特别为儿童生产一种方便发送短信、玩游戏、听音乐的手机;不把电话举到耳朵边上,辐射岂不是不能伤害大脑?

儿童都有了手机,营销公司不是也可以借短信将广告直接发到孩子手中吗?

牛奶?

健康饮食是另外一个”警钟长鸣”的领域。这个领域中,自相矛盾的提醒更常见。

比如说,英国人饮食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奶制品。人们普遍认为,牛奶和奶酪中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应该不吃或者少吃。

但是,前不久读报纸看到,英国的奶制品开发委员会正准备大力反击,投资数百万英镑,大力宣传奶制品的好处。奶制品开发委员会说,他们调查发现,目前英国74%的少女避免吃奶制品,这是因为”缺乏认识”和”误解”。

但是,指责别人误解的广告本身也不容易理解。打开冰箱,拿出一块最普通的奶酪chddar,脂肪含量34%。多高才算高呢?

奶制品开发委员会的广告攻势意在警告女性,奶制品吃得太少,钙的摄入量不够,将来有患骨质疏松的危险。但是,人们完全可以从中得出另外一个结论:奶制品委员会不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他们存在的目的就是要推销奶制品。

听其所听

凡事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常发警告,也是逃避责任的一个”有效”途径。因为,出了事的时候,负责的一方可以说,我早就告诉你了。

当然,我并不是说警告无用。如果从最开始就有人警告抽烟危害健康的话,可能早已经有成千上万的人避免了死于肺癌的厄运。

问题是,在面对如山的提醒和建议时,人们最普遍的反应是”听其所听”。也就是说,只有那些自己喜欢、最适合自己生活方式的建议,人们才最有可能听得进去,只有那些和自己的选择没有矛盾的警告,人们才最有可能接受。

如果健康和安全警告继续像现在这样排山倒海地冲击公众的话,人们可能会更加怀疑一切,因此,也就更倾向于听体所听、不听其所不欲听。

这样一来,那些真正重要的警告和提醒,反而更难取得应有的效果。

收回思绪,”诸事不宜”的一天也就结束了。

(2005年1月25日)(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英伦随笔:当官无饭局
英伦随笔:烤火鸡与包饺子
BBC英伦随笔:说不尽的英伦天气
英伦随笔:海啸、车票、大熊猫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