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女婿福尔摩沙寻宝记

人气 5
标签:

【大纪元1月3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陈士廉╱罗东报导
  庞书樵,这位来自美国的宜兰女婿,自小就对古文物有着一份狂热,来到台湾后,接触到早期使用的碗盘,开启他搜藏台湾文物的岁月,每件文物不仅代表着他对本地文化的喜爱,还希望借此将热情与感动传递下去。

  一九六五年出生在美国威斯康辛州的庞书樵,因外婆任职于芝加哥博物馆的缘故,从小就喜爱收藏旧文物;大学毕业后前往中国留学年余,一九八九年来到台湾,考取政治大学中文研究所就读,至此对东方文化倾心不已。

  认识妻子后,随着妻子来到宜兰定居,在乡间意外发现淳朴的农村中,竟然还保留着过去彩绘的碗盘,被那种朴拙的材质、带有台湾文化色彩的画工所吸引,开始他搜藏台湾文物的历程;因为不知如何着手,庞书樵一开始就以挨家挨户的方式,走入乡间或庙宇寻找,虽然是金发碧眼,不过一口流利的国台语,沟通起来没有困难,也让收藏工作进行得顺利许多。

庞书樵说,当初来到台湾时,许多人都建议他,搜藏古文物要到中国、日本等地,台湾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不过在他的眼中,台湾文物所散发出来的光芒,却是更加独特,不同于其他国家。

  他发现,中国十分排斥外来文化,所制作出的文物都非常传统,知名的古物不是瓷器就是皇室文物,显得高不可攀;而在台湾,可能是曾被日本占据过,连带使得制作出的器具不仅融入多种风貌,还自己衍生出一种独有的风格。

  庞书樵以两地的佛像为例,他说,中国的佛像脸部雕刻得较为削瘦,但台湾的佛像却是脸庞圆滚、鼻子大大的,看来十分福气、也非常可爱,而雕工的技法上也是较为活泼,最重要的是,不论佛像或碗盘,都是与社会基层的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带有旺盛的生命力。

  庞书樵也认为,台湾的古文物具有特殊性,在世界上绝对称得上是珍品;而一路收藏至今,他所搜集到的碗盘、佛像已接近两千件,把玩自赏外,也会以所受过的中文训练来研究文物,例如一件腰挂武士刀的关公像,就证明是日治时代的产物。

  进入搜藏的行列,庞书樵一开始见到珍品,就会想办法购得,如今,则是采取随缘的态度;他说,搜藏文物是陶冶心性,若得失心重,反而会变成折磨自己的苦难,十分不值得,也因为这样的随缘态度,许多的文物都是靠着“有缘”才搜集而来。

  在庞书樵搜藏的雕刻作品中,有尊是以香檀木雕塑的佛像,虽然外表看起来很粗糙、不起眼,不过却是他一眼就爱上的古文物,直到后来无意间翻书时才发现,竟是日治时期原住民雕刻用来供奉的佛像,让他十分宝贝;他说,搜集文物的乐趣就是在此,永远不知道收获为何。(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寻宝,教室里打了38个洞
莫哥德湖畔小镇寻宝
台湾43年挖宝梦 前仆后继
阿曼风情之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