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农:《中国宏观经济现况与前景》研讨会演讲 (三)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10月21日讯】

连接收听

无限度地去全世界资本市场筹措资金到中国大陆来,发展产业出口。然用出口经济来支撑,作为出口导向。对中等规模或小规模的国家而言,出口导向是可以的。但是,发展经济学有点没有谈到的就是,对一个超大型的,世界最大的国家,完全依赖出口导向,出口占GDP的比重高达40%,这是难以唯计的。原因也很简单,中国大陆如果它的内需不正,也就是说它没有办法从国内需求带动国内产业,然营造新的就业机会,那么它就有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无法在大陆内部为内需产业服务,于是这个劳动力就需要寻找就业机会,他只能指望外资来提供。大家可以想到,中国大陆可是有几乎对全世界有无穷的劳动力供给,它有五、六亿劳动力在等待着国际资本的雇用。

那么,问题是如果真的有那多国际资本,那怕美国、日本,全世界的工厂都搬到大陆去,中国真成了世界工厂,我们也不管美国的工会,日本的工会怎么的抗议、怎么的反对。那么这个时候,在自由贸易的旗号下,是不是各国就能容忍,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就是虽然讲的这个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当中,贸易越来越自由化,但是毕竟这个背后还是有国家利益的。以现在中美贸易摩擦、和中国和欧盟的贸易摩擦,已经看得越来越清楚了。就是:当中国大陆的贸易出超,持续地以百分之几十的速度连年(增长),隔几年翻一翻,隔几年翻一翻,乎是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忍受。它不光涉及到那些国家的就业的萎缩,它而且带来了两个国家利益冲突,这面还有更严重的问题就在于中国大陆不是一个民主国家,它是把美国做为假想敌的。贸易出超的结果,它是把大量的资金用到扩大军备,然反过来威胁美国。所以在这情况下,美国可不可能像对待日本和台湾那样,长期的容忍一个无限扩大的一个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我相信是不太可能的。美国的国策、美国的安全也都不会容许这么做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事实上中国的这无限度试图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做法是有限度的。也不光是在美国,在欧洲也是这样,也会遇到瓶颈的。这一点是中国大陆当局到现在为止没有看清楚,它还在继续盲目鼓励吸引外资,但是外资可能比中国当局要清楚一点。所以现在事实上,从今年以来中国大陆吸引外资已经开始放慢,我相信这个拐点过去了。今后随着中美和中欧贸易摩擦的加剧,已经在那里投资的外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出口瓶颈,那么进一步限制新的外资。

那么在公共工程方面,这个支柱能不能够无限下去呢?很多人说,我到大陆去看,啊!高速公路盖的好漂亮,公共场馆盖得很豪华。然后市政府的大楼、甚至县政府的大楼,都快达到高雄市政府的规模,当然还到不了台北市政府的那高了。就是很多中国大陆的县城现在都修上了六车道的公路,尽管县城总共没有百辆车。中国大陆还修了很多机场,最有名的是靠近澳门的那个广东的珠海国际场,在修的时候当时就有很多反对,香港已经有两个机场,启德机场把它关了,香港的机场、深圳的机场、广州的两个机场,加在一起已经四个了。珠海非要建一个新的国际机场,是建起来了,但也差不多同时就废掉了,因为它根本就没有航班降落,只有少数国内航班。

像这情形在中国大陆非常的普遍,它的公共设施的建设本身在大陆有个词叫作“政绩工程”,就很多政府官员热衷于做这个事情,还不光是说为了经济成长,它还直接是脸面。你看我当市长任内我盖了几个体育馆、修了几条高速公路,盖了几座大楼,是豪华。但是有一点,这些资金很多都不是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投资,而是用政府行政首长的条子从银行硬拿来的钱。大家可以想到体育馆能够回收投资吗,像产业一样?市政府大楼是毫无疑问了,不可能有投资回报的。那么这些东西都是银行帐换来的,所以短期内可能看得到说,啊呀!城市建设是亮丽、是光鲜,也带来了建行业相关产业的短期繁荣,铝合金、玻璃、水泥、建材料、甚至相关的钢铁工业的螺纹钢筋,需求都会大幅上升。中国大陆前一阵子在国际市场上成很多基础原材料的最大的购买者。这个与公共工程盲目投资了一个很大关系,但这个事情到现在也差不多做到头了。

譬方说以上海为例,它大概再也搞不出一个“浦西”或者“浦北”的开发区,或者在弄出三个、四个、五个、六个这样的开发区,现在这一个就已经差不多够用了,或者说已经都闲置了。那么对于很多县城来讲,它乎已经把这个县城能想到的事情,本来是未来五十年的工程,它短短五年内完成了。所以短期内它是支撑了经济,造成了建相关的产业的短期繁荣,但事实上它是透支,把未来的成长借到短期来完成。这些工程一旦完工,银行的帐一旦形成。那么,在相当一段时期就不会有新的工程大规模出现。

大陆的铁路、高速公路路的改造也基本完成了,机场的设置也差不多完成了,所以可以看的见的是公共工程作为支柱来撑经济也不会有太大的作用了。因此,中共在90年代末期开始又转向开发城市的房地产,那么大家从一些媒报道也许可以知道,在这个过程当中出现了政府和房地产商勾结,强迫居民搬迁,把他们的房子甚至拆毁,然后基本上不给或者只给很低的补偿。开发出来以建豪华的住宅或办公楼。希望用这个来带动经济,这是大陆讲的所谓经济成长点。问题是,大陆的房地产泡沫终于是政府被迫承认了,它现在承认说房地产实是有泡沫的,而且开始挤压。因为他担心的是房地产的投资是百分之百是贷款,所以房地产格每掉百分之十,就是银行房地产贷款的坏帐率呆账上升的同样的比例。中央银行心肉跳,所以他既希望房地产泡沫快缩小,免得怀帐进一步增加,它又害怕破得太快,金融系统被拖垮。所以过去这一年来,中共当局最吃力也是最辛苦的事情就是怎把这个房地产泡沫一点一点的挤下来。当然,此相关的是事实上这个房地产泡沫今后不会再维持了。

上海现在房地产格在主要地段已经跌到百分之六十,泡沫被挤掉百分之四十。预计还会继续下降,可能降到四成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讲中国大陆的主要利润来自房地产贷款,那时候大陆银行的帐又会飙涨。此同时,中国大陆很多城市政府现在主要财政来源是批租土地的收益,和房地产相关的税收。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像上海市政府就陷入困境,因为它的财政支出是压不下来的,而财政收入会出现大幅度缺口。这就是为什么上海市政府坚决顶着温家宝,不肯对上海的房地产加压,不肯把它的房地产的泡沫挤掉。因为那关到上海市政府的存亡。

那么我们刚才谈到几个经济成长点,都不可能在今继续发挥过去十五年来的作用。下面再谈谈经济社会结构的恶化,在过去十五年当中中国大陆其实发展路径的转变,和成长点的转移,这个过程当中经济社会结构进一步恶化。首先就是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国大陆资源流向越来越倾向于被权贵群体操纵,甚至慢慢变成了不是被政府机构操纵而是被个人操纵,很多人是利用了政商关来影响政策。现在也有越来越多大陆经济学者在为这些利益集团说话。打着的旗号是公共政策讨论、公共政策分析,事实上拿了钱以后出来替财团说话。那么在这过程中,大陆的整个经济资源配置,根本就不是市场导向,不是市场机制在配置,而是在权贵群体的操纵在配置资源,往不合理方向移动。像我们刚刚谈到公共工程的浪费,还有房地产泡沫的形成,这都是这种不良配置的特点和表现。

另外是中国大陆的产业结构发生很严重的恶化现象。首先是农业的全面萎缩,所谓“三农”问题的出现。在中国大陆的洞庭湖平原,中国的鱼米之乡地带,有个乡党委书记曾经在三年前给朱镕基写了一封信,其中有句很有名的话叫做:“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他这封信主要是给朱镕基上书,说我们农村完了,农民完蛋了,你还不救我们?结果是朱镕基批示两次,派了两次调查组,结果是乡党委书记卷铺盖滚蛋。每次朱镕基派去调查组都被县政府、行署,还有省委这些官员好吃好喝招待再连蒙带骗把他们哄走了。完了以后,调查组一走,他们就倒过头来逼这个乡党委书记,说你就是我们这不安定的因素,你要走,结果是告状的滚蛋。他这个事情是个案,但反映一个全局性的现象:中国大陆农业已经萎缩了,现在农村农民种地根本上都不能维持生计,要靠家庭的子女出去到城里找工作,汇钱回来家庭生活才能维持,尤其是城里汇钱回来,他才有钱交当地的税和乡政府摊派给他们的大量收费。

另外,中共国营工业企业改造基本上可以说是失败的,同时,私营企业发展也面临困境。因为私营企业在大陆现在只有走官商结合的道路才能发展,那么官商结合过程本身就给私营企业造成一系列的困境。因为官和私营企业业主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他想得可不是说我拿一点钱就算完了,他是看准了私营企业,把它当作肥羊的,你宰完了我来宰。所以,对许多私营业主来讲他的业绩没办法发展的,因为有太多的勒索。它不发展关不行,发展一个就有一百个要来找他要钱的, 哪一个官你都得罪不起。所以最后我在一篇论文中曾经做过分析,我发现中国大陆实际上,尽管有这么多外资进去,如果你去分析一下它的制造业占整个GDP的比重,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结论;制造业在中国大陆整个GDP中的比重在过去15年来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也就是Deindustrialization (去工业化)。一个发展中国家要通过工业化过程把农业社会改造成现代社会。本来造业要不断上升才对,但是中国大陆正好相反。这当中还包含一部分虚的、假的工业,因为我在分析过程中发现,大陆所谓统计在制造业面有很多不是真正的制造业而是手工业,有一个标就是根本没有独立的厂房,也没有独立的核算,甚至也没有专门的设备。总体来讲造业相对萎缩,就是加外资补上去以后整体的大陆制造业还在萎缩。

刚才讲了资源配置的恶化、产业结果的恶化,现在再讲一下就业结构的恶化。现在大陆的农民和蓝领工人普遍出现贫困化状态。农民的收入处在一种最低状态,城市的蓝领工人也处在最低状态,工资处于最低状态在大陆是普遍现象。

一般来讲,在沿海地区,外资企业雇用的17、18到23岁的女工,在装配线上的,月工资也就是六百块人民币而已。那么这点钱基本上是她省吃俭用,还能一个月余100块钱寄回家去,但她个人消费压到最低限度。这就是说她基本上不能养家糊口,更谈不上结婚。为什么在大陆的工资提不起来,原因是外资企业在大陆用工原则是:你只要一结婚,我就不要你,更不要想生孩子。所以工人年龄永远保持17到 23岁之间,女工你只要是结婚,你就走人,用这方法能够把工资降到最低限度。但同时就造成了整个蓝领阶层的贫困状态。(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程晓农:经济增长率为中共升官标准
中国学者:中国渐衰败  投资宜三思
程晓农:中国高经济成长假象
程晓农:中国经济在拐点上 将衰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