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颖:献给第六个记者节

——喜欢跳楼的男人

曾颖

标签:

【大纪元11月15日讯】社会新闻记者最怕采访的,莫过于跳楼的新闻了。如果单纯从新闻的角度讲,在现在的城市里,跳楼或坠楼或试图以跳楼为手段达到某一目的的事件已让老记们有一 种疲劳感了。而且,这种稿件有时一等就是六七个小时,而最终以跳楼者乖乖下楼为结局,最终连稿子也没法写。我曾经在一天之内接到6个跳楼线索,最终,却只 有一条小狗跳下来砸伤行人而最终成为第二天见报的新闻。

平心而论,跳楼者们最终放弃轻生念头或被解救下来,使一条生命得到重生,这本身也是一 件令人高兴的事。但任何报纸也架不住每天发几条跳楼未遂那样的“新闻”去折腾。即使总编答应,读者也不答应啊!因此,这种新闻见报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老 记们自然也不愿在这样的事情上多花力气。这无异于往沙漠里种花那样费力而渺茫。

但问题就在于,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之中,还有一条可怕的漏报制度。假如别的报纸都有,而本报没有,则会对记者进行处罚。这又使得记者们对跳楼的线索又不敢轻易放弃——万一跳楼的是个美女呢?万一跳楼的人身份特殊呢?万一……

我的同事大象就常在这样的取舍中挣扎。他对跳楼两个字,已有些近乎于神经质的敏感,像肥胖者对肥肉的既爱又恨感情复杂。

但人生中有很多事,往往你越是担心什么,它偏偏就给你来什么,这就如同痛脚往往最易被踩到一样。在跳楼这件事上,大象就遭遇到了这种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惨景。他每天上班,从领导那里得到的线索三分之一以上是跳楼,搞得他每晚睡觉之前都拼命反思,是不是平时对领导有什么冲撞和不敬,要让他受如此的磨难。

几天前,大象的磨难和郁闷到了顶峰——他在同一天时间里,接到四次跳楼线索。而这四次跳楼事事件,都发生在同一个小区的同一个男人身上。员警、社区和周围的人费尽力气,一次次把他从房上拖下来,搞得整个小区都热闹之极。而且据说此君前两天还跳过两回。

大象毛了,决定写一篇批评报导,呼吁全社会一起来谴责和声讨那些动辄兴风作浪,没事老跳楼玩的人。如果有必要的话,应该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惩治和处罚。

他把想法汇报给主任,主任比他老到,说:同一个人几天之内连续几次跳楼,必然有原因,也许新闻的点就在这里面。

大象一问,此人生有癫痫病,他跳楼的原因是想让离家出走的妻子回家。这又比单纯的跳楼又有些意思了。但主任认为,这样还不够深入,难免流于家长里短之中,还可以再挖。

于是又往下挖:他的妻子跟别的男人跑了。

这又比前面摸到的情况更有意思了,再挖!

再挖,他的妻子跟别的男人跑,不是因为感情,而是因为那个男人愿意负担她女儿的学费。

这几乎已有些感人了!

主任在电话里有些激动了:“再挖,看还有没有料?”

大象又挖,发现这个癫痫男人原本是可以挣六七百元钱,但近段时间不能挣了。

这个故事已经吊住了主任的胃口,他像一个急于听到故事结尾的孩子,在电话里急切地催促:后来呢?是因为病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看看我们能不能开个热线帮助他?

大象说:他原来在城里摆地摊,把收来的旧衣物卖给民工。后来咱们市要创建文明城市了,就不许再摆摊了,他就……

…………

电话那头,主任沉默了很久,说:还是别挖了吧!

第二天,报纸报导了这件事,内容是:昨日,某小区一男子跳楼上瘾,四次让邻居虚惊,市民们呼吁有关部门对此事严管。

很多看报的市民都说:这小子实在太无聊了!没事跳楼玩?

这条新闻让大象郁闷了整整一个星期。

──转自天涯杂谈(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曾颖:帮帮忙  再悲伤一次
曾颖:险些闹出人命的勤工俭学
曾颖:九十岁抗日老兵终于领到退休证
曾颖:报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