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维录:“盛世”悲歌

——关于河南棉农的调查(上)

曹维录

标签:

【大纪元11月2日讯】美丽富饶的华北平原,是中国重要的产棉区。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到处散落着河南的拖家带口的棉农,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承包的土地上辛勤劳作,每家所包土地,一般都是一百几十亩,其所付出的辛苦代价,不是亲身去作或亲眼所见,恐怕很难体会其中一、二。

每年农历正月,棉农们就开始从家里出发了,他们开着拖拉机,带着简单的生活用具,到几千里以外的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在前一年已经承包下来的地里从事棉花种植,直到农历立冬节后才能回家,他们不住村子里,一年的衣食住行,都在远离村庄的棉田里。

农历正月,大地渐渐解冻,春天的寒风掀起尘沙,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呼啸着狂奔,天气还很冷。他们到了地里,刨开刚开始解冻的土地,在上边建自己的住处。划出一个宽十四、五米、长四、五米的地方,在上边挖一个整整齐齐的方坑。然后在四周用碎砖垒起来,前边垒一人来高,后边垒到齐腰高,房顶上用木棍架好,盖上塑胶,再在上边放些乱草,压一些土,住的地方就盖好了。这种半地上半地下的“房子”四面透风,门口没有遮当,砖缝大的地方能伸进去手指,由砖缝中可以看到屋子里的一切。外面刮风,屋里也到处飞尘,和住在外边差不多。屋子里没有炕,没有床铺,在地上铺上些乱草,那就是他们睡觉地方。按理说,他们在一个地方一承包就是几年,住处不用每年都建。其实不行,每年他们走后,当地农民就去把他们的房子折掉,把那点碎砖拉走去垒猪圈或垒院墙,他们只能每年都重建自己的“房子”。

有一些棉农为了省钱(碎砖也要花钱买)省事,就用挖坑挖出来的土筑“房子”,下边的土也正好够上边用,这样的“房子”虽然不太结实,但也不会有人去给他们折,第二年来了简单地收拾一下还可以接着用。用简易的方法造“房子”的不只是棉农,我在各地见过许多从事别的农业的如菜农、花农、果农等,他们也是用简易方法建住处,石棉瓦、油毡,塑胶、木棍、木板、泥土、碎砖都是他们建住处的原料。

在解决住处的同时,还要解决吃的问题。棉农一般不到街上去买吃的,他们在“房子”里垒起两个灶,把带来的锅安好,在上边蒸满满一大锅馒头,吃自家腌制的咸菜。他们还在承包的地上开出一小片菜地,到了蔬菜收下来的时候,就可以吃上熟菜了。他们有时也到街上去一下,或是买一些油盐之类,或是请村里的干部们吃饭。

郭敬田(化名),河南周口人,有三个孩子,加上父母共有七口人。大女儿十四岁了,二女儿十一岁,最小的儿子八岁。在大女儿四岁时他们夫妻就在外边承包棉地,到现在已有十年了,其间承受的辛酸苦辣,说也说不完。现在母亲瘫痪了,父亲在家照顾家里的孩子老人,他们夫妻二人常年在外地种棉。由于受市场、自然条件的影响,加上两个超生的孩子罚款,瘫痪母亲治病,他们辛辛苦苦十年也没有能够积攒下钱。2003、2004、2005连续三年,他们在河北的廊坊地区承包120亩棉田,农历正月十四就来到了他们承包的土地里工作上了。

吃住安排好以后,他们开始整理土地,先把土地深翻一遍,把前一年地里的棉花殃用耙聚在一起,弄到地外边,附近农民有要的就让他们弄走,没有要的就在地头上烧掉。把地里上一年复盖的塑膜检拾干?,用水浇一遍,浇过水后再耙一遍,就可以打畦、豁沟、施底肥、下种了。下种以后复塑胶膜,种籽长出苗后再用打眼机打眼透气。

这一套工序说起来很容易,一百二十多亩地,在不雇人帮忙的情况下,郭敬田夫妻作起来是很不容易的。他们常常是夜里四点多起来干活,直到夜里十一、二点还在打着手电工作。简易的“房子”虽然不好,但在整个棉花种植期间,在里边呆上一会儿,也是难得的享受。

没有水电,没有电视、收音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现代化的物质生活除手机外没有一样他们享受得上,完全过着一种原始的生活。吃的水要到村子里去拉,晚上从来不点灯,他们的手机要到村子里找认识的人充电。

到了学校放暑假的时候,他们的十四岁的女儿也从河南周口来河北帮着干活。那时正是棉花打尖儿的季节,孩子每干一笼地,就给她一块钱。她干得很快,常常比大人干得还多。一百多亩棉田打完尖后,差不多就到了开学的季节了,她再回去上学。

每年的9月中旬以后,也就是农历的白露节,第一茬棉花就要收获了。这时郭的妻子回到老家河南周口,从那里雇一些老家的人来给他们收棉花。每次大约二十几个人,那些人需要他们给提供来去的路费,住处和吃的。他们就让那些人住在他们的简易“房子”里,自己住在刚刚收下来的棉跺上,一方面是为了腾出地方给帮工的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看护自己一年的收获。如果天气好,他们就少遭些罪,天气不好,赶上刮风下雨,那真是苦不堪言。不管天气多冷,他们就一直住在外边,直到立冬前后回家。

帮工的民工们吃的也不好,简易“房子”里有两口大锅,一个放笼屉,蒸三、四屉馒头,另一个大锅熬菜,他们每摘一斤棉花,可得三毛钱的工钱。

这就是棉农的生活,他们住的地方阴暗潮湿,四面透风;吃的简单粗糟没有营养;工作没日没夜,超时超体力,在这样情况下要不落下病根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他们没有挣下很多钱,没有给以后生活打下基础,没有养老保障,在年轻时超强体力支出,过分地摧残自己的身体,一旦年岁大了,各种因劳动条件恶劣造成的疾病一起上身,他们将无法应付,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如果我们说的“盛世”就是这样,如果我们的温饱需要这样的付出才能维持,说得好听一点是代价太大,说得难听一点这是拿人不当人。

═══════════════════════════════
简介:曹维录,原籍天津,1950年出生,现为大陆自由撰稿人。

--转载自《议报》第222期 http://www.chinaeweekly.com(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小说:连三
小说:连三 人气 1
小说:连三 (二)
小说:连三(三)
小说:连山(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