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经验吃不了苦 北京大学生就业难

标签:

【大纪元11月25日讯】2006届毕业生首场招聘会日前在海淀区展览馆开幕,140多家单位,4700多个岗位竟然吸引了来自北京、河北、天津和沈阳等地的上万名大学生应聘。而僧多粥少的现象明显的表现出中国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此外,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就业、高校就业指导内容肤浅等问题,都是导致首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据《北京晚报》报道,从2001年至2006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从6万多人增加到18万人,而岗位需求却没有太大的变化。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学者指出,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的增加,社会需求和毕业生的择业愿望之间有很大差距,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当前大学生就业率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学生“有业不就”,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很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比较高,不愿到基层就业;二是很多毕业生选择考研而不就业。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近日发表一项调查显示,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因为吃不了苦而被淘汰高达50%。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许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某些企业要求新进人员必须经过基层锻炼,但往往实习三天就有人因为吃不了苦而被淘汰。此外,大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是造成企业不愿意接收大学生的另一重要原因。

调查还显示,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3%。企业代表则认为,中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来到单位的大学毕业生连什么是界面都搞不清楚。

一些企业的代表反映,现在的老师都忙于搞科研、发表论文,没有时间花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上。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礼仪和法律观念,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大学应当开设实用教育学这样的课程,教育和训练学生如何做人,学会与人沟通,增强团队精神,做一个企业所欢迎的大学生。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调查显示,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外贸、法律、金融、管理以及工业设计等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广告、法学、环境工程、人文类专业签约率较低。

此外,专科(高职)生就业难度加大,目前在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存档的未办理就业手续的毕业生中,专科(高职)生占59%。@(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新外劳政策 求才广告 限登4大报
马英九屏东山地乡为王进士辅选 承诺照顾住民
就业服务协会推动认养殉职伤残员警孩童募款
林益世与青年对谈  推五大青年政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