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达人】创新竹艺-刘文煌

陈丽文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创新竹艺-刘文煌



拿 起一本竹制的餐厅菜单,刘文煌嘴里念了声“阿弥陀佛”,右手轻轻一掀,就翻开了菜单。面对使尽蛮力也打不开的客人,他说:“只要诚心诚意的说阿弥陀佛,就可以打开啦!”听着刘文煌煞有其事的说着,大伙总是笑得东倒西歪,念多少次的阿弥陀佛都没用。原来,这菜单也是有“玄机”在里头的呢!

 来 自德国宾士厂的十八位工程师,因为打不开“大禾竹艺工坊”所生产的“玄机盒”,从原本兴趣缺缺的表情转为佩服无比;也曾有日本游客买了玄机盒之后,钻不透其中玄机而专程再跑一次台湾,向设计产品的竹艺师刘文煌请教。“我是用读畜牧系的这颗脑袋在思考。”非本科系出身的刘文煌说,设计玄机盒,不光是“想出来”而已,“做出来”又是另一个考验。

 光 滑的竹面,细致的接合,即使是第一款设计的玄机盒,也看不出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刘文煌指着另一款提篮茶组说:“提把可以卸下但不会脱落,盖子可当托盘,隔板是茶盘,第三层摆设茶具还可以装茶汤,使用过程中的所有细节都要考虑到。”所有产品都得先精心思考,再经由手工制作,除了经验和技巧,还需要耐心和智慧。

 二 十年前,刘文煌退伍后回到家乡竹山镇,买了二台老旧的“夹具”,开始了他的竹艺师生涯。接到第一笔订单时,虽然对方只需要30个玄机盒,但他却眉开眼笑的乐了足足三天。低价卖出的结果,却造成订单接得越多,钱也赔得越多,若要降低生产成本,又是刘文煌办不到的事情。



 最 后,刘文煌终于下了决心,不再考虑产品卖不卖得出去,只是埋头做自己想做的东西。如果卖不出去,该怎么办呢?“就赌一赌吧,不接订单,自己来卖!”或着是因为年轻,也或着是凭着那股莫名的执著,今天在竹科、京华城、新光三越,还有国际饭店中,都可以见到他的专柜。如果过了营业时间,还看到有人抱着竹制品死命钻研,不用怀疑,那一定是刘文煌设计的玄机盒。
 
刘 文煌在竹山镇成立“大禾竹艺工坊”,制作与其他竹艺家不同的设计性产品。从民国80年起,开始连年获得各种奖项,包括多次的台湾手工业产品评选展、台湾工业设计竞赛的最优奖和优选奖,还得到了中兴文艺奖章的竹艺奖。见到刘文煌的产品价位虽然偏高,所打下的市场却逐年增加,近年市面上也初现很多类似的仿制品,但刘文煌并不在意,因为竹子是有生命、有深度的东西。“我的竹制品在生产的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是用心去做的。”制作竹艺品,若一心想的是以产品来卖钱,那么生产的品质绝对不一样。
 
取 下圆面的竹片,经过干燥之后,竹片都已变得歪七扭八,要让竹片变得平整,而且在小小的产品中,利用细微的空间做设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眼神扫过架上林林总总的竹制品,刘文煌说:“每一样产品,至少都要经过四个月的设计,而人生又有多少四个月?我能够做出多少来呢?都还是未知数。”距离生产一百件玄机盒的目标,刘文煌还有八十多件产品需要努力。而设计产品需要全心专注,这漫长的过程没人可以帮忙,在这种时候,刘文煌是十分寂寞的。
 
白 手起家,从困难的环境体验人生,刘文煌笑说自己那时穷得连鬼都不怕,因为“连买金纸来烧的钱都没有,当然不用担心他们会来找我啦!”刘文煌十分珍惜从无到有、一路走来的过程,而他一直放在心头的,不是产品的销售,不是分店的营运,而是竹工艺的传承。
 
不 一定非得是自己的家人,五十多岁的刘文煌希望在下一个世代的年轻人中,找到有心将“大禾竹艺工坊”源源不绝传递下去的人。让“大禾”已崭露的头角,茁壮为台湾工艺界的一颗大树,让自己的创新精神,替台湾竹工艺产业保持源源不绝的生命力。
——本文转载自《OTOP地方特色网》 http://www.otop.org.tw(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亲切的笑容、热情的招待、几十年的用心经营,这就是金门著名的闽式烧饼负责人-黄星再的写照。曾获选为金门高级农工职业学校杰出校友的他,是个道地的金门人,虽然店铺并不起眼,一个只卖8块的烧饼靠着口碑,成为许多人来金门必吃的美味!
  • 来到金门的小径村,到处所见尽是平凡的村落与住家,然而这里却住了一位用相机记录金门的文史工作者蔡显国,曾经举办过坑道影像展、末代金莲、炮弹工厂等摄影展的他,对于金门有一种寻根的渴望与动力,也因为金门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造就了他选择以相机做为出发点,替金门也替自己找回一份失落的回忆。
  • 曾经是开着百万名车出入的简连生,在十多年前投入有机农业的领域后,这辆昂贵的名车顿时成了他的运菜车,每天除了上前跟菜市场的妈妈们寒暄外,发挥生意头脑的简连生也开始从他们的回应里进行问卷调查的工作,并在面对客户时进行农药与人体健康的观念,一步步将当时高过时蔬6倍的有机蔬菜推展出去。
     
  • 如 同古老的传说,在一个神秘的岛屿上,住着一位岛主,他在这块无人居住的岛屿上,默默的守护着祖先所留下来的瑰丽之地。“这是我好几代以前的祖先所留下来的岛屿,地契现在都还在喔!”涂义福自从回到澎湖之后,就十分用心经营这个属于家族传承的地方。在开发观光方面,他始终秉持着不会对环境的保育上构成威胁为准则,只要是来这里玩的游客,他都会一一教育,让大家和他一样了解这块土地,珍惜海里的资源。
  • 远 洋渔业船长谢哲三,即使周游列国将近50年,对于英文的应对,他也总是以“no”及“party”闯天下。

  • “ 司机麻烦,我要到夫人村”“去那边喝咖啡?”10个到夫人村的人有10个一定都是去喝咖啡,而且报到率最高的时段一定是落日,因为游客可以坐在贝壳装饰的墙垣静数红咚咚的太阳沉入海面,等粼粼的波光退去接着上映的是一张绣满璀灿晶亮的星光黑幕,笼罩着岸边所有需要被安慰的人。
  • 从 桃园县复兴乡的泰雅部落嫁到南庄乡东河村的赛夏部落,朵细·马幸(徐年枝),做的不是传统的泰雅族编织,而是从赛夏族的传统编织延伸而成的创新产品,不论是现代的手机袋或实用的零钱包,朵细·马幸运用赛夏传统图腾与色彩编织出的不仅是无止尽的创意,更是文化的传承。
  • 一 年要求自己得发表六篇文章、四处游历各国比较林业经营的中兴大学森林学系罗绍麟教授,除了一步步踏实的在学界耕耘外,同时也是造林将近30年的育林人,除双重身份以外,性格也随之改变。面对群众,罗绍麟侃侃而谈的以实作经验发声,但在退居自己那片隐世的小林地后,常常可以看他目光飘远,停留在地平线的尽头,这位将林地所见所闻提供给学界专业人士及学生的教授,谦虚的说“野人献曝而已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