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毛城重新修容 淡水古色再现风华

人气 12
标签:

【大纪元11月6日讯】文/自由时报记者康俐雯 摄影/自由时报记者沈昭良

走进淡水老街,有的不只是铁蛋、阿给跟鱼丸,前人在淡水这个百年前最重要的联外窗口,留下许多珍贵的古迹遗址,“红毛城”、“沪尾炮台”与“前清淡水关税务司官邸(小白宫)”即为“淡水古迹园区”中最具代表的三大招牌古迹,她们以硬体建筑见证了台湾的历史,也诉说着淡水的过往。红毛城历经一年半的闭馆整修,这座淡水古迹园区中最老的古迹11月10日起将重现风华。

红毛城“英”姿勃发
说起“红毛城”的由来是,17世纪初来到台湾的外国人,因长期航行与本身发色稍淡且偏红,所以平埔族人大多称外国人为红毛番,红毛番住的地方即为红毛城。

“领事官邸”的墙面共有12幅砖雕。(图/自由时报)

现在位于园区入口处的“南门”,是红毛城园区里唯一的中国式建筑,是清初修建红毛城围墙时的同期建物。采用观音山石条堆砌而成,非常坚固,门额上题有“南门”二字。
清初建构保护红毛城的四周城墙,并设置东西两大门,南北两小门,目前仅留南门,其余三座城门已于英人时期为出入安全管制而拆除并封闭。

“淡水红毛城”的主堡是一座方形城砦,最适合防卫,同时它的地基深、墙壁厚,加上“外石内砖”的砌法,在古代可不畏炮火的攻击。主堡内分为上下二层楼,内部采半圆筒形的穹窿(拱型)结构建造,上下楼的穹窿方向相互垂直,让主堡更加稳固。

英国人进驻后,除了将尖形屋顶改成平台式,在东北及西南角位置增设角楼二处,二楼南侧外也增建露台,露台上同样设有雉堞及枪眼,居高临下看守,以防止入侵者侵扰。

最重要的是英国人将原先灰白色的红毛城,粉刷成红色的特色墙身。建筑内部为了办公而增置的设备有文件焚化炉、保险库、文件保险箱及壁炉等。

当时英国领事拥有“领事裁判权”,在底楼设有四间牢房,用为在台湾犯罪的英国犯人的临时拘留所,牢门上并设有送食口及窥孔。

领事官邸大富大贵
位于红毛城旁的则是“领事官邸”。官邸底楼西侧为客厅及书房,东侧为餐厅及配膳室,后侧为洗衣间及数间佣人房。二楼有三间大卧室及贮藏室。底楼入口设一座扶手大楼梯通往二楼,天花板悬垂大吊灯以示气派。

值得一提的是,“领事官邸”的墙面共有12幅砖雕,其中“长方形”砖雕上的图腾是以英格兰的蔷薇花与苏格兰的蓟花共同组成。“正方形”雕有“VR1891”图案的则表示此建筑是在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改建为两层楼建筑,另在地基上的通气孔使用了中国古钱纹做装饰,在中国传统建筑上的隐喻是:期望让住在此建筑的主人日后可以大富大贵。

沪尾炮台——北门锁钥
公元1884年的清法战争——沪尾之役,法军奉命向基隆进攻,此战役亦称“西反仔”。当时台湾巡抚刘铭传,发现淡水的重要性,因为法军可以利用淡水河直接进入台北城,因此决定弃守基隆,把兵力改移至淡水。

当时清朝曾在淡水的沙崙、中崙、油车口先后修筑炮台,但在清法战争时,法舰炮轰淡水,这三座炮台几乎被法军摧毁。清法战争后,刘铭传深知台湾海防的脆弱及重要性,遂加强台湾海防的建设,所以决定在各个海口增建炮台以利防御。

刘铭传知道中国炮船、科技、训练方式,皆远逊于外国的船坚炮利,所以采取“师夷之长以制夷”,希望能学习到外国先进的技术,所以特别聘请德国籍技师巴恩士(Lieut Max E. Hecht)负责督造,以西洋炮台为建筑范本,于1886年在澎湖、基隆、沪尾、安平、旗后等五处海口赶造十座新式炮台。

其中,沪尾有两座炮台,一为“北门锁钥”(“北门锁钥”四字为刘铭传亲题),即今日的沪尾炮台,另一为“保固东瀛”,但已不见其遗迹。沪尾炮台现址位于台北县淡水镇中正路一段6巷34号。位于五虎岗的第一岗,视野良好,可远眺淡水河口及关渡大桥,四周景观尽收眼底,可惜今为树木所遮。炮台西侧为淡水忠烈祠,东侧为台湾高尔夫球场,北侧为财团法人中央广播电台,现定为二级古迹。

小白宫首度露脸
“小白宫”虽然年代仅次于“红毛城”,却从未对外开放过,此次成为淡水古迹园区的一点,11月10日同步开放民众参观。

“小白宫”全名是“前清淡水关税务司官邸”,正立面向南,面对淡水河,有十一个半圆拱圈,东、西面各有四个半圆拱圈。规律对称的拱圈,在视觉上具有协调柔和与美感。

东、西、南三面的拱圈回廊,除视觉效果外还可增加光照面积,使每一个空间都能得到充足的日照与视野。门窗的位置均与回廊拱圈相呼应,除采光性及通风性良好外,更便于由室内观赏室外景色。回廊每一扇门窗上,都附有木质的活动百叶窗,作为调节光线及加强遮阳效果。

屋顶是四坡式斜屋顶的基本形式,方便排水,亦可增高室内空间或作成阁楼使用,同时具有隔热作用。屋顶上设有烟囱,是壁炉设备,壁炉主要作为取暖及防潮用。地基用红砖及石材砌成基座,外侧周围则留有通风口,基座抬高约一公尺,既可防潮又能表现出主人的尊贵气派。(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余政宪移交红毛城给台北县政府
台湾观光地景国际竞图 美日西建筑师获奖
“台湾第一堡”──安平古堡
台淡水古迹  红毛城修复后风华再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