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秋之旅II

张三 撰文、摄影

人气 1
标签:

这次行程的早餐满特别的,是去吃一家菜粽,听说是老板还愿茹素,所以也发愿作素食普渡众生,这样有故事的早餐,味道就不一样了,只有糯米包土豆加花生粉,配茶?,生意还好也有宅配,所以东西好只要是卖一样就好了,这种特别的早餐也只有我们这种团体,才会有这样子的安排。 


有一些更早起床的人,坐计程车去拍大场面的陈中和墓,我由于昨夜晚睡,就没有去凑热闹了,吃完早餐我们先去爱河边的玫瑰圣母堂,玫瑰圣母堂是入选2001年全国百景历史建筑,名列首位。

早晨的高雄五福三路,宽大干净少车,有点清晨的宁静,在玫瑰圣母堂,一早就沐浴神恩,心里有点平和,圣母堂门口,就有两只天使护着“奉旨”的石碑,一九二八年李安斯神父担任本堂时,开始重建圣堂,一九三一年完成宏大的哥德式建筑。

正面高塔钟楼高耸于蓝天下,照相都要跑到马路上,两旁是较矮的圆拱窗,走近圣堂整个的天花板拱架装饰线条延伸而去,黑白对比自然有纯静的感觉,加上色彩缤纷的彩色玻璃,使圣堂在静穆气氛中多一些活泼亮丽,当兵时玫瑰圣母堂和市役所都只是经过而已,当时并没有想进去看一看,认为是不同的信仰文化。



附近的高雄市役所,也在爱河旁边,我当兵时常在附近晃晃,对面是昔日的地下街,几年前被火烧之后现在已经改建成公园了,当兵比较无聊时常去大舞台看电影,那时有部电影“英雄本色”正在流行,快退伍时又看到了“倩女幽魂”,感觉国语片非常有希望,而不要一味的崇洋。

市役所是现存帝冠式样建筑最完整的,另一栋建筑当然就是高雄火车站了,正等待三铁共构回銮的一天,这类样式通常有像日本传统的戴冠戴帽的大屋顶,屋檐下有钢筋水泥的仿木构架的斗拱,等均为日本古典建筑常见的特征,在军国主义年代,走出日本自己的建筑风格,仔细看装饰的话,其中另有一些中国传统的金钱纹及方胜的图案,我满喜欢这种中西合并的样式。
 



到西子湾搭渡轮到对岸,其实夜晚的渡轮味道更好,港边的灯光有点像是香港的夜景,旗津地区还保留了骑三轮车作为观光用途,旗津的天后宫当兵时有来过这里,当时只是简单的看简介而已。

天后宫是高雄最早的妈祖庙,里面有个老匾“鉴观不爽”,庙方人员向我们解释意思,代表着文物珍贵不违背溢美之词,看多了“神威浩荡,普渡众生”之类的匾,我满喜欢有点文学意义的老匾,天后宫门口的金炉占了一些空间,我只记得昔日人少车少略嫌安静的妈祖庙。 

然后走长长的路到旗后炮台,沿路照相,路上就有骑三轮车载游客的经过,我有看到英文解说牌,原来炮台是“Battery”,好好玩喔,我也要找寻双喜的砖雕,旗后炮台是否也称双喜炮台呢?

看到这我就想到梁山泊山寨里的大王,娶了个押寨夫人,张灯结彩就在山寨里成亲,是否就是双喜炮台的由来?哈哈哈,小说不能看太多喔,收音机里放着有关三国的台语酒歌,“双呀双炮台,买卖呀两包烟,三请孔明依得刘备有诚意,六合七巧八怪……”。



有摄影学会的人带着Model倚在城墙边照相,我顺手跟拍一些,我们的重点都要照双喜砖雕,还有正面入口的八字门,这些中国式的元素,丰富了古建筑的情怀,四周人来人往的,路人甲路人乙挡到照相路了,后面拍照的人,大声的喊走开走开,而游客散布四处,也各自成为各自的背景,除了铁水泥的建筑格局外,各种砖雕的排列组合,也让古建筑样样红。  
 


车行休息时间,游览车已经过海底隧道到本岛,前往凤山龙山寺了,这里是凤山城,龙山寺正在整修中,看古地图这凤山溪附近有打铁街,有东便门东福桥,桥有桥神,名曰“东福正神”,有别于一般的庄头土地公,而是桥头土地公,这一点我也很有兴趣。

还有一座训风炮台,原凤山县城至道光十七年筑炮台六座,目前尚存三座,分别为训风、澄澜、平成,附近河川也都在整治,护城的濠沟仍然可见,这些景点在一般的旅行社更不会亲临,旅游刊物也都较不会提及的,能够看到一些古建筑,是我们自己的眼福。
 

然后游览车要开到外埔乡,还有一大段路程距离,想起以前当兵到外埔是搭军用卡车的,毕业抽签分发到屏东内埔陆战队,年轻的阿兵哥飞跃的心,前往陆战队新兵中心,我们先参观屏东五沟水的宗圣公祠,这里已经残破不堪,最主要的特征是门口山墙的两只狮子,像以前的电影米高梅公司的标志,是用洗石子洗的,洗的形式及工艺水准俱佳,但四周环境急待整修。



后面还陆续参观六堆天后宫及内埔昌黎祠,天后宫的龙柱,左右龙头不对称,一升天一个降地,是传统建筑中少见的例子,而昌黎祠的屋顶又更特别,难以名之,三层的燕尾翘脊,比一般庙宇较高,又不是太子楼的型式。

今天这里办韩愈文化展“2005昌黎祠韩愈文化祭”活动,园游会摊位有场外埔老街巡礼,我们搭导览便车,在此看了一些当地有名的古厝“香谷居”“步云居”,最后也看到了大场面的客家围笼屋。  
 



晚餐去吃万峦猪脚的风味餐,在海鸿饭店,也是万峦猪脚的总店,人潮如流水散布在短短的街道,味道果然比北台湾的好,不油不腻不燥不热,生意好到要加价都没办法,我当兵时同袍带我去屏东分店,就着猪脚配啤酒吃,满难忘的回忆滋味,一个乡镇因为一个小吃口味而出名,也是另一种的台湾文化。  



车子进入天主堂,远远的看到教堂,平和安静的教堂静静的伫立,分配完床位后洗个澡,我就出来照相取景,里面正在作弥撒,心不定,我进去听五分钟就出来,到附近四周继续照相,

事后感觉满后悔的,实在是不差这几张相片的,倒是不会再有机会来听弥撒的,尤其是在万金天主堂里,忽然之间,我听到“离家五百里”的曲调歌声,我心里跟着哼唱“This a way, This a way……”,这首改编成圣歌的民谣,我在东吴校园也曾听到过,弥撒完毕,很多居民从教堂散出来,满平静的表情,在这些平凡的人们心中,一定有一个美好的夜晚。

我们到教堂周边逛逛,附近住家几乎家家都有十字架,晚上和超市的老板娘聊天,对附近居民的生活,有进一步程度的了解,此地圣诞节比过年还热闹,圣诞节前夕当地居民是有办马槽的布置竞赛,整个村庄美丽起来了,宗教的浸润人心,对于另一种宗教的体验,这个晚上对于台湾的信仰我们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夜宿万金天主堂,晚上睡不着,再去门口庭园逛逛吹风,我也想起夜凉如水的东吴校园,看着教堂灯光,直到灯光暗了去,寤寐中,听到雨声,有点下雨,万金天主堂一夜的雨声,关于下雨最好的形容词是“雨之为物,能令昼短,能令夜长”,个中心情只有自己能够体会和思量。

——本文转载自虎茅庄的旅行http://home.kimo.com.tw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台湾新屋范姜古厝
观音乡八卦窑
观音乡八卦窑 人气 28
桃林铁路之旅
桃林铁路之旅 人气 25
台湾三坑铁马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