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晋龙:另一个18%-谈“卡奴”问题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12月3日讯】卡奴问题在台湾存在已久,循环利息之高,让时下许多喜爱先消费后付款者大吃不消。直至最近,有政治人物为台湾逾百万人数的“卡奴”抱不平,决定提案修法,将信用卡循环利率由一八%降至一○%,对卡奴而言或许是一大福音。调降利息“也许”立意良好,但能解决多少卡奴问题,仍有待商议与观察。

台湾的消费观念与方式,在某些金融机构与媒体广告的推波助澜下,着实有许多扭曲之处。例如:办现金卡“算是”有贷款纪录的,怎么会“得意”呢?过多的消费是一种奢侈,怎么会和“年轻活力”有关系呢?借钱是不得已而为之,和“高尚”又何干呢?即便是借钱还钱也只是一种基本处事道理,谈不上什么高道德标准。

有的人主张,消费可以刺激经济,带动经济成长,因此大力鼓动消费。殊不知,不必要的消费反而是种浪费,借钱从事不必要的消费,只是肥了别人荷包,瘦了自己钱包。

打个比方,若是国人在台湾消费,就好像家里的人跟家里的人买东西,结果家庭总收入还是没成长,只是钱在谁手上的问题。如果是出国消费,无异就像把家里的钱给了别家的人,家里的钱愈来愈少。唯有让外国人民愿意至台湾投资、消费,恐怕才真的能带动整体经济成长,这才是比较好的消费带动经济的型态。

一八%卡债利息算高算低?也许没个客观标准,但要是做个民调,相信回答“高”的民众肯定远高于回答“低”者。立法调降利息,“也许”是一种迟来的正义,也或许能暂时让卡奴松一口气,但更重要的问题没正视,恐怕只是欠多欠少的问题。

首先,部分银行发卡浮滥,资格审核不严,是其一。特别针对是尚无稳定收入但消费力庞大的族群,是否发予信用卡(或现金卡),额度多高,都应该有个明确而严格的审核标准。

大力鼓吹消费的观念,是其二也。虚华的广告内容、“消费刺激经济”的迷思,都直接间接促成了不当消费的问题。部分政治人物、明星偶像的崇拜名牌、名车,也是不当示范。不过,近来许多金融机构们也意识到卡债呆账的严重性,广告有渐趋中肯之势。

最重要的,消费者自己的观念与意志是关键因素。即使外在诱因不小,钱是自己的,管不好可不能全怪别人。在这个出门就得消费的时代,如何学习好财务管理、不趋势从众,恐怕才是真正的治本之道。但这么重要的议题,我们的学校却都没有教…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What is watch?”背后的省思
解读双高现象:高学历高失业率
读者投书:共产党对普通人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绞杀
读者投书:反对《基本法》第二十三条 捍卫香港的自由与权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