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今年水泥销售估2016万吨 成长靠外销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1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戴海茜台北十日电)2005年在民间建筑需求增加下,台湾水泥需求可望微幅成长,但总需求仍仅约1600万吨,外销将占发货量30%以上,仍为成长主轴;在外销的挹注下,预估今年台湾业者水泥销售量可达2016万吨,年增率6.4%,销售值约新台币325 亿元,年增率8%。

水泥产业为典型内需产业,在西部矿权停采及台湾市场成长有限下,厂商纷赴大陆投资设厂,龙头厂台泥、亚泥更积极拓展外销市场,以去化台湾过剩产能。就台湾水泥需求来看,公共工程与民间建筑工程为水泥需求主要来源。

公共工程部分,观察政府固定资本形成及营造业整体产值变化,近5年均呈逐年下滑现象,2002年高铁土建工程及二高土建工程高峰后,重大工程多告一段落,即使民间建筑需求自2003年及2004年起已有加温现象,但台湾整体水泥需求在2003年仅1485万吨,2004年预估亦仅1454万吨,均远低于2002年的1758万吨,整体水泥需求持续创下10年来新低,使得业者必需加速大陆的投资及外销拓展,以维持未来成长。

法人预估,2005年台湾水泥需求量将较2004年微幅成长3%,预估全年需求量约1600万吨,平均单价部分,2004年逐季调涨价格后,2005年预估价格将呈持平,全年水泥销售值预估将较2005年成长8%,略低于2004年的成长率15%。

法人指出,需求量小幅成长主因为营建工程等使得去年大幅成长 40%,不过由于公共工程案量持续缩减,预估今年整体水泥需求成长幅度远低于建照的成长率。就景气循环来看,预估台湾水泥销售值成长率于2004年第四季达到高峰,2005年第一季转入成长趋缓。

过去10年进口水泥占台湾水泥需求平均约 15%,其中1997年进口水泥比重仅占国内需求9%,但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导致菲律宾、韩国等进口水泥大量增加,2000年时进口水泥达到368 万吨的高峰,占台湾国内需求达到20%,更导致台湾水泥价格持续下滑。

2001年中,台湾对菲律宾等国进口水泥实施反倾销税,加上2002年后,整体亚洲景气逐步复苏,使得进口水泥不论是销量或者所占比重开始呈现下滑现象。

2001年进口水泥量仅232万吨,比2000年大幅减少136万吨,减少幅度达到 37%,此后进口水泥量仍逐年下滑,估计2004年进口水泥量仅139万吨,比2000年高峰时的368万吨减少 63%,进口水泥占台湾需求比重也由2000年高点的20%下滑至2004年的10%,预估2005年进口水泥118 万吨,占整体台湾需求比重有可能进一步降至8%。

进口水泥减少,使得台湾水泥业者寡占性提高,水泥价格得以回升,内需市场衰退的冲击也得以降低。以2004年市场来看,台湾水泥需求较2003年衰退约2%,但业者2004年内销水泥量则约维持2003年的1315万吨,销量表现略优于整体台湾市场表现,若再考虑进口水泥减少导致价格上扬等因素,则进口水泥的减少对台湾水泥业者贡献,实具有相当影响力。

由于近10年台湾水泥需求持续下滑,明显转为供过于求,业者为去化产能因而积极拓展外销,外销水泥从1998年的171万吨,逐年上扬至2003年突破500万吨,外销水泥占台湾业者水泥发货量的比重也由1998年的8.8%逐年上扬至2003年的27.7%。

预估2004年台湾业者外销水泥量将达580万吨,出口年成长率为 15%,远优于内销市场的零成长,外销占水泥业者发货量亦达30.6%,预估2005年在全球景气成长放缓下,外销水泥量可达638万吨,年成长率为10%,仍优于内销市场的4.8%成长,但占台湾水泥业发货量则进一步提升至31.6%。

就水泥供给面来看,台湾水泥供给自2001年后大致维持2361万吨的年产能,若纯粹以需求来看,1996年后,水泥年需求就未曾高过2361万吨,且需求亦呈逐年下滑,换言之,台湾水泥产业持续供过于求现象,且供给超过需求的缺口日益扩大。

内需不佳但外销的成长,基本上有助于台湾水泥业者产能的去化,以业者内外销量合计推估,水泥业的产能利用率于2000年达到低点 69%,此后即呈回升,2003年小幅下降至77%,2004年再度回升至80%,预期2005年产能利用率将进一步提升至85%。

水泥业在经济发展趋于成熟、公共工程明显减少下,2003年及2004年水泥需求均略低于1500万公吨,续创近10年来新低,预估2005年在民间建筑需求增加下,水泥需求可望微幅成长,但总需求仍仅在1600万吨左右。

因此,外销水泥仍将占国内业者发货量 3成以上,外销仍为国内水泥发货量成长主轴,在外销的挹注下,预估2005年业者水泥销售量2016万吨,年增率为6.4%,销售值约325亿元,年增率8%。

就分季的角度来看,水泥销值年增率预估于2004年第四季达到高峰,2005年第一季落入成长趋缓。由于台湾水泥业主要以台泥、亚泥为主,其中台泥的本业获利占其税前盈余近5 成,因此目前景气定位仍采营收年增率方式订定,其景气位置在2004年第四季为成长高峰,2005年第一季转为成长趋缓。

至于亚泥,由于水泥本业获利占其税前盈余不到 2成,裕民航运及远纺所贡献的转投资收益占亚泥税前盈余比重达5 成,在考量转投资获利已于去年第二季达高点下,亚泥2004年第四季景气定位为成长趋缓,2005年第一季转收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