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希纳奖:德语世界地位最崇高的文学桂冠

文学桂冠的连线报导

人气 21
标签:

【大纪元2月1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育立柏林特稿)在剧场界,任何说德语的舞台剧演员,无不视登上维也纳城堡剧院舞台为个人的最高荣誉;而颁给德语系作家林林总总的三百多座文学奖中,也同样有一个地位最崇高、最受瞩目的文学桂冠,那就是布希纳奖。

以德国、奥地利和瑞士为主的德语系国家,政治尽管互不隶属,不过由于语言和文化相通,文人和艺术家可以轻易优游于各国之间,几百年互通声息下来,整个德语世界的文艺界早已成为水乳交融的整体,大家共同认可的标竿也相当一致。

流亡瑞士、二十三岁即英年早逝的德国作家布希纳,留下了《伍采克》、《丹顿之死》等跻身世界文学的名作和六百多页的哲学和自然科学手稿。身兼科学家、作家和革命家,布希纳不只代表了十九世纪初欧洲革命年代的行动热情和解放思想,同时也开了后来德语文学和文化独立自主的先河。现在每隔一段时间,德语世界的知识份子总要热烈讨论一阵布希纳,他的少数几部剧作也仍然上演不坠。

一九二三年,以这位早逝天才作家为名所创设的布希纳奖(Georg-Buechner-Preis),最初原本只颁给他的故乡黑森邦的作家和艺术家;到了一九五一年,才转化为针对所有德语创作的文学奖。战后几十年,布希纳奖逐渐发展成德语世界至高的文学荣誉,奖金也逐年提高,二零零二年起为四万欧元(约近新台币一百七十万元)。

根据主办单位达姆城(Darmstadt)“德国语言与诗歌学院”的规章,布希纳奖颁给“以德语写作、作品特出而且对当代德语文化生活贡献卓著的作家和诗人”。由学院独立评审团选出的布希纳奖得主每年上半年宣布,于法兰克福书展前后颁发,表扬的是作家的毕生成就,得主受奖前大多早已文誉卓著而且获得无数的荣耀。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隔阂,获得布希纳奖的大多数优秀德语作家并不为国外所熟悉,常常要等到得诺贝尔奖后,国际名气才会打开,布希纳奖也因此被外界视为德语世界的诺贝尔奖摇篮。例如刚获得诺贝尔奖的奥地利作家叶利尼克(Elfriede Jelinek),一向不假辞色揭自己故乡的历史和人性的疮疤,饱受保守人士的恶意攻击,剧作在德国上演屡屡造成话题,但是一九九八年布希纳奖已经肯定她的才华。

另外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出身科隆的作家海因里希.伯尔(Heinrich Boell),一九六三年出版《一个小丑的看法》,描写演员在天主教会迫害下事业、爱情失败的故事,曾引起当时西德社会热烈的回响。一九六七年伯尔获布希纳奖后,一九七二年又夺诺贝尔奖,锦上添花。

多本著作译为中文而较为华人世界熟悉的葛拉斯(Guenter Grass),曾拍成电影的名作《铁皮鼓》一九五九年出版,一九六五年葛拉斯就得到布希纳奖,比伯尔还早。虽然后来他的著作没有一部像《铁皮鼓》一样受到广泛认可,不过一九九九年终于获得诺贝尔奖的桂冠,也算是实至名归。

自谈自唱的歌手毕尔曼(Wolf Biermann),作品尖锐批判东德共党,一九七六年前往西德科隆开巡回演唱会时,被东德政府剥夺公民权以致无法返回东德。毕尔曼一九九一年获得布希纳奖。

相关新闻
推销员之死作者 亚瑟米勒辞世享年八十九
银河系的其它行星可能有钻石层
上天赐予 情人节之“花”
天文学模拟计算表明黑洞制约着星系的生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