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中国智库专家:中国仍须接受美国独大

标签:

【大纪元3月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育立柏林特稿)德国政府智库学术与政治基金会中国问题专家穆勒强调,在可预测的将来,中国没有能力改变政治现实。中国其实很清楚,未来还是得靠美、欧等西方国家,加强与西方交往是中国外交政策最重要的内涵。

世界到底是多极还是单极?欧盟加速统合进程,是否会在世界舞台发挥更大的影响力?还有,欧盟准备在六月解除天安门事件以来对中国实施的军售禁令,与中国发展更“成熟与密切的战略伙伴”关系,那么,美、欧在对中政策上是否真的如许多人预料走向对立?

欧盟 还不足以独当一面

世界局势与时变化,这些进行式的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不过回到现实面,欧盟与中国结盟共同发挥影响力的前提是,欧盟二十五个国家行动一致而且力量够强大,足以在国际事务上扮演重要角色。

对此,德国政府智库学术与政治基金会中国问题专家穆勒在接受专访时认为,中、欧战略伙伴关系成功的基础是国际格局的多极化。不过目前的问题是,没有一个“极”是真正的“极”,不只亚洲国家如日本力量还不够,就算欧盟也不足以成为改变国际局势的“极”。

关于欧盟,穆勒分析说,欧盟共同安全与外交政策其实才刚成形,军力整合也还在起步阶段。此外,光处理中、东欧尤其是前南斯拉夫的问题就耗掉大部分精力,根本没有能力在世界其他角落发挥制衡作用,更何况,欧盟经济远远落后美国一大截。

未来欧盟也有层层难关亟待克服。穆勒举例说,欧盟持续东扩带来的难解问题、随便一个国家举行的〈欧盟宪法〉公投失败,至少会象征性严重打击欧盟统合的进程、还有土耳其将来如果真的入盟,那欧洲联邦(注三)的理念很可能就真的完蛋了等。总之,这些内部的挑战正削弱欧盟的统合,目前还看不出欧盟真的能在国际舞台上独当一面。

美欧 对中政策越走越近

那么,什么是中、欧的“战略伙伴”关系呢?穆勒指出,“中欧战略伙伴”这句话,欧盟特定国家领袖和中国很喜欢提,不过到目前为止还停留在空谈,实在看不出具体的内容。有趣的是,如果仔细观察布鲁赛尔欧盟执委会与中国交涉的项目,就会发现欧、美在对中政策上遇到的问题其实很类似。

怎么说呢?穆勒举例说,像欧盟商品能不能进入中国市场、智慧财产权的保障、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承认与否、甚至人权也逐渐成为对话重点等等。实务上,大西洋两岸的对中政策似乎越走越近。

穆勒指出,中国应该也观察到欧盟统合带来的问题,宁愿把对欧工作重点放在巴黎和柏林,而不是整个欧盟,不过难不成法、德两国能在西太平洋地区扮演什么战略角色?

单极 中国处处受美牵制

至于中国一再提的“多极世界”架构,穆勒认为可能出自意识形态,现实上中国还是得接受美国独大。中国积极在亚洲推动区域整合计划,穆勒认为这些整合目标都订得太长期而且不明确,纯粹是理论罢了,看看这次东南亚海啸灾难就知道,中国的军力还是无法超出本身势力范围太远。与中国智库学者常有接触的穆勒说,他的印象是,中国连自己都不相信“多极世界”,最多寄望能与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抗衡。

对中国未来发展至为关键的能源问题,穆勒分析说,中国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油源来自波斯湾,而当地却逐渐成为美国势力的天下。中国虽打算在非洲和拉丁美洲拓展油源,不过中国其实更难掌握这些地区,美国如果要的话,随时可以切断海路或油源、甚至更换这些国家政府的领导人。总之,中国想要摆脱对波斯湾的依赖,不过新油源却没有保证,这是中国的两难。

中国 未来得靠西方国家

中国宣称要建立世界新秩序,积极与部分第三世界国家如巴西结盟,甚至带点反全球化的味道,穆勒表示,这些行动终究还是口号,在可预测的将来,中国没有能力改变政治现实。穆勒强调,中国其实很清楚,未来还是得靠美、欧等西方国家,加强与西方交往是中国外交政策最重要的内涵。

谈到中国前途,穆勒说,欧盟各国政坛和商界绝大多数人相信中国一定会崛起,不过他自己抱持比较怀疑的态度。穆勒分析说,由于社会问题、贫富不均、以及无能民主化等因素,中国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概率会动乱甚至爆发内战,不过他承认这种意见在欧洲不是主流。

相关新闻
温家宝边念和平 边磨屠刀
中国军费 实际增幅远高于12.6%
台湾维持现状 岂非等死
辜老回忆录︰没有九二共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