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陶艺家的煎熬淬炼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4月17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凌美雪报导﹚第一次见到蔡尔平,他手上拿着一个个约莫巴掌大的昆虫造型珠宝,几分腼腆地对人解说成为“旅美珠宝陶艺家”的心路历程。那些珠宝乍看犹如真实的昆虫穿上珍珠彩衣,精密的烧陶技法,搭配金属缎饰,使每一件作品都散发着琉璃般的光彩。蔡尔平的陶艺珠宝设计之路,也如每一件缤纷流丽的作品一样,是经过多时的煎熬淬炼转化而成。

现代雕塑转型“陶质琉璃珠宝”
  在美国打出“珠宝艺术家”的一片天空,如今还在长岛亲手打造了一座内涵比公园更精彩的私人花园,蔡尔平谈到让他在美国由贫穷翻身的“陶质琉璃珠宝”设计时,竟然情愿被称为“工艺家”,而不是“艺术家”!

 他认为工艺比艺术更贴近每个人的生活,实际上,如今博物馆内传世的文物精品,最早出现时不也是当时人们所使用或收藏的装饰品?

 这个眼光独到的珠宝艺术家,来自北港一个知名的医生世家,是诸元医院创办人蔡深河的后人,学医的蔡深河也精通书画,育有三子,蔡尔平是老二,承袭了父亲的艺术天分,弃医习艺,并进一步赴美深造。

为了不想做一位只能仰赖家庭经援的“艺术家”,蔡尔平结束美国的学业之后就矢志自立更生,与妻子一同在异乡开创梦想中的艺术天地。然而最初“真的很穷”,所谓创作天地不过是一方租来的小房,学现代雕塑的蔡尔平居然连摆放作品的空间都没有。

 后来蔡尔平转念想到,艺术作品不应受限于重量或体积,关键在于理念,于是,在雕塑上的造形训练以及绘画中培养的色彩观念,后来都浓缩到巴掌大的珠宝里。但是,这样的生活还是穷,所以,蔡尔平选择“土”为创作材料,越来越有心得,于是先到街头摆摊子卖,后来卖进博物馆。

 蔡尔平的陶质琉璃珠宝多以昆虫动植物造像,他曾如此形容在北港农村长大的美感经验,“华丽的雕梁画栋、建筑结构、庭园布局……长年耳濡目染的结果,造就我以工艺为一生的志业,尤其以其中的交趾陶、剪粘对我的陶艺事业有决定性的影响。可是真正对我有如宿命般塑造了我的命格,是雕刻壁画里的花虫鸟兽!它们不是雕虫小技,它们是一种来自大自然的野性呼唤!有如宝玉钻石般镶嵌在我童年的岁月记忆深处,成为我生命的成分。”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记忆,让蔡尔平对自然环境的动植物有很深的感情,因此,他的作品中开始出现螳螂、蜥蜴、蝴蝶……等,一只只造型栩栩如生,不同的是幻化了更缤纷的琉璃色彩。

家族共同打造老家新生命
 虽然长年定居美国,蔡尔平每年至少回台两次,并不疏于与家族兄弟的来往。蔡尔平的大哥继承父亲衣钵成为医生,弟弟则管理诸元医院的行政工作。但兄弟们都不乏艺术的素养,这也是蔡尔平始终相信艺术要能生活化的原因。

 蔡尔平的父亲蔡深河不仅喜欢艺术,也喜欢园艺,诚如诸元医院所揭示的:“这家医院是以智慧和相互信任为基础,以哲学为骨架、科学为肌肤,让悲悯流贯其中,并且艺术美化她。”

 蔡深河在自家庭院的三甲地种了上千种植物,有的来自南洋及中南美洲。蔡深河过世后,全家人决定以此为基础,把老宅与庭院变身为热带丛林里的博物馆。

 为了实践父亲以艺术来美化住家的遗愿,不仅三兄弟都投入老宅庭院的更新工程,自己的子女们也都各认养了一块“创作的区域”,经过多年时间的雕砌,老家有了新面貌。

 大部分人对这栋宅邸的新外观,第一联想都是“高第”,西班牙白净的圆拱建筑,饰以缤纷愉悦的马赛克拼贴墙面,还有融入庭园的北非沙漠粗犷雕堡形式,使这房子从任何角度看都亮眼。

 细看还各有内涵,如仿梵谷《夜间咖啡屋》的马赛克拼贴画,延伸而上,仿佛也看到《星夜》,《星夜》为背景的外墙小窗上饰了红屋顶,两旁雕植在墙面上的树木停着夜鹰;二楼露天阳台,俯看像一个悠闲的海摊,也可直接欣赏楼下的庭园景致,是全家人共享黄昏、品味生活的好地点。

 在蔡尔平的努力下,长岛的大花园与老家的绿园城堡遥相辉映,近年来,蔡尔平往返两地,留在台湾的时间也多致力推广庭园美化与善用植栽重塑自然生活空间的观念。

 蔡尔平用“我的三把土”来形容受到大地滋养,并回馈于自然土地的情感,他说:“我常笑说我是靠三把土安家立业的土人,很土的,没土就如鱼水,有如被拔离土地的树,真不知怎么活才好!这三把土就是乡土、陶土和园土。”(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奇特的旅游新趋势:搭机时什么事都不做
专家推荐搭机前吃这种水果 让飞行更舒适
什么是鸟击? 飞行员应该如何处理?
飞机乘客登机时 空服员有哪些事要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