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 张守慧精研犹太语言学

新世纪女性勇敢追梦系列专题报导二十

人气: 4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1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梁君棣台北十九日电)“不想走传统研究路线,想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东西”“多学一种语言,就是打开世界另一扇门”,这是目前台湾唯一的犹太语言学者、文藻外语学院德国语文系助理教授兼系主任张守慧致力研究冷僻学门的动力。她说,念书一点都不苦,就看自己要学到多少。

就在目前已有人倡导除了英语外应该学习第二外国语之际,在张守慧个人网站上却记载着她专精德国文学、德国语言学、犹太文学、犹太历史和意第绪语文学,让人感到再“高深”不过 。

事实上,一如德国人给人的刻板印象─一板一眼,对照张守慧在治学上,颇有相似之处。自文藻德文系毕业后,她考取辅仁大学德国语文学系研究所,研二时,就考上公费留学,但仍读完硕士学位后才出国,在德国念了六年,拿到德国特里尔大学德国语文学系博士,并曾任特里尔大学德国文学及语言学系助教、德国特里尔市天主教团契“犹太文化与德国”研究小组组长,最后回到母校文藻贡献所学。

五年级生、台湾麻豆人的张守慧,默默研究德国、犹太语文学,当别人把视为“难”的冷门科目避之为恐不及的时候,她却执着地要将它“搞懂”,从念德国文学,进而再研究犹太历史,学习希伯来文中的流亡语文(意第绪语文学),她告诉中央社记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感觉很好。

个子娇小、喜欢历史的张守慧,自认很“胆小”、“保守”,但也坦承,只是因为不喜欢当“跟屁虫”,想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东西,所以,才会想从德国文学中研究犹太历史,却自此踏上这条别人眼中的冷僻学门研究之路。

她回忆在学习意第绪语文学时,由于它包含了百分之八十五的德文语素、百分之十的斯拉夫语素及百分之五的希伯来语素,开始时花了不少时间阅读、研究,但愈念愈有趣,最后还要“解码”,就好像时下畅销书“圣经密码”一样,张守慧以“非常好玩”来形容。

因为目标明确,张守慧一步一脚印的完成心中的梦想,尽管在德国有不少研究犹太史和犹太语言学的专家,但她却是至今华人学术圈中,首位研究犹太语言学的学者。

张守慧表示,在德国求学过程中,德国人对居然有东方人有兴趣研究犹太历史,感到不可思议,因此,也很热心协助她的研究,而这也验证她“多学一种语言,就是打开世界另一扇门”的想法。

治学严谨、自我要求也高是张守慧友人对她的一致评语,但张守慧了解,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而每名学生的资质都不同,要对德语有兴趣学习,并灵活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教学上就要有方法。

因此,对于既是学生、又是“学弟妹”的文藻人,她融合东西方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采用“互动式”教学和同学们共同研究讨论,希望能够拉进彼此距离,增进学习效果,私底下,也和学生打成一片,随时帮学生解决学习问题。

她在教学上的努力,可以从文藻德文系学生形容张守慧是露德楼 (德文系办公室)的“开心果”看到成果,就连农经专家、文藻外语学院校长李文瑞也对张守慧的教学和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肯定。

虽然有人说,德语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之一,但张守慧以过来人的经验说,如果大家都能以诚心、自动自发的态度学习,把它当成自己的朋友,主动接触、关心,这样,德语也会是个很简单的学科。

张守慧还认为,如果立定志向要在学 术界发展,就不要怕辛苦,有了目标,要勇敢去追梦,而女性若能发挥吃苦耐劳、细心的特质,成功的机会更大。

“让世界看到台湾”,张守慧当初在德国求学,让西方人看到了台湾学生努力研究学问的过程,现在,她在校园筑起语言学的乐园,也希望在系主任任内,能带领同学跨出文藻大门,并踏上德语系国家土地,展现台湾学生学习的实力。

想起当初只为了不想和别人做一样的研究,就去写犹太人形象转变的论文题目,到目前成为犹太语言学专家,张守慧期勉年轻学子,“万事起头难,不要害怕和别人不一样”,每个人都有潜力,套用一句德语“Woein Wille ist, ist auch ein Weg!”(有志者,事竟成),相信只要立定目标并努力去做,凡走过的必留下痕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