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拟申请海上丝路列世界遗产

【大纪元8月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于国香港七日电)联合国将澳门的殖民建筑纳入世界遗产,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透露,准备将“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为世界遗产,并于十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咨询机构提出建议。

负责统筹香港古迹保护的古物古迹办事处执行秘书吴志华博士接受明报访问时说,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影响绝不逊于陆上丝路,只是近二十年才开始受到国际关注。

他认为,海上丝路有潜力成为世界遗产,香港则在南方海上丝路扮演了重要的转口角色。

南方海上丝路的路线,由福建的泉州出发,经广东和香港后,转口往中东和欧洲等地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路线。

海上丝路路线早于秦汉时代出现,历史长达二千年。吴志华说,香港在海上丝路担当销售和消费角色,过去的考古印证,香港的沿岸地区极有可能是中国南方海上贸易的停泊处,为往来广州的船只补给;香港的墓葬和荒废的村落,过往亦曾发现不少广东、福建以及东南亚国家出产的瓷器。

港府的考古资料显示,港府1974年在西贡兴建万宜水库时发现一艘明代沉船,发掘过程中找到不少由东南亚国家生产的瓷器碎片。直至90年代,考古队伍于大屿山竹篙湾发现几万件明代景德镇民窑的外销瓷器,部分发掘地点更满是废弃瓷器,相信是当时的商船把破烂的瓷器扔进海里。

“香港的重要在于证明了中国文化不是封闭的”。吴志华说,不少传教士会先到香港学习中文才转到中国内地传教,香港人亦曾被“卖猪仔”到美国落地生根。葡萄牙人16世纪到中国做生意时,本来选择在香港屯门建设城堡,后来被中国军队打败,才转移阵地到澳门。

根据联合国的世界遗产定义,世界遗产不一定是可触摸的古建筑,文化、艺术和语言也可申报。

吴志华认为,香港可与广州和邻近东南亚国家合作,共同向联合国申请把海上丝路纳入世界遗产。他将于今年十月到西安参加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召开的年会,论述海上丝路的重要,并介绍香港在海上丝路的角色,以及建议保护丝路的文化遗产。

吴志华强调,倡议成为世界遗产并非为名,保护文物古迹的过程才最重要,港人可从历史中寻回自己的文化,掌握香港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

相关新闻
中国担忧境外组织介入恐掀颜色革命
月饼环保包装 六成香港民众说OK
香港会考生下周放榜失业升
香港民政署开放九个避暑中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