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银波:深切关注–9个求助孩子调查报告

杨银波

标签:

【大纪元9月12日讯】作者:杨银波(作家,《维权通讯》主编)

本《调查报告》极其沉重,其“求助意向”长期有效。2005年9月11日,杨银波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亲笔。联系杨银波:电话:020-33956064;020-34774774;邮件:[email protected]。这9个求助孩子都是我的血缘亲人:7个叫我哥哥,1个叫我大舅,1个叫我表叔。此次对其轮番调查,实可谓“惊心动魄”!

内容纲要:

1、求助人杨丰荣调查报告(10岁,男)
2、求助人杨丰林调查报告(9岁,女)
3、求助人罗庆君调查报告(6岁,男)
4、求助人梁荣贵调查报告(15岁,男)
5、求助人梁荣华调查报告(14岁,男)
6、求助人梁永川调查报告(6岁,男)
7、求助人刘莉调查报告(17岁,女)
8、求助人刘磊调查报告(16岁,男)
9、求助人冷茂强调查报告(8岁,男)
10、接受捐助方法

⊙求助人杨丰荣调查报告(编号:0001)

姓名:杨丰荣(系杨银波堂弟,10岁)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年月日:1995年5月31日(五月初三)

现住地址:重庆永川市朱沱镇新岸山村山角井村民小组 杨明华(收)
邮编:402191
父亲:杨明华,系杨银波七叔(双脚有残疾),电话:023-49607033(系杨银波故居住宅电话,离七叔家仅10米)。1967年6月25日出生,农民,现在留守在家。身份证:510229670625915。
母亲:贾先秀,系杨银波七娘。1972年5月5日出生,农民,现在留守在家。身份证:522131197205053620。

就读学校:重庆永川市朱沱镇涨谷小学
就读年级:五年级(3)班
班主任:刘老师
学费情况:307元/学期(注:半年为1个学期)。以后,涨谷小学中午要打饭吃,所以又将增加200元/学期的“午餐费”。也就是说,实际学费是:约500元/学期。
学习情况:语文、数学成绩一般。这孩子在逆境中长大,很有骨气,能吃苦,又比较“童年老成”,盖因见证贫穷灾难太多,属于典型的“农村的孩子早当家”。

调查时间:2005年9月10日20时—21时
调查人:杨银波(通过电话)
调查记录:

1、杨丰荣过去有些壮,现在因营养匮乏,偏瘦。他平时很勤劳,放学以后经常回家帮父母做家务,如割猪草、宰猪草、洗碗、煮饭、砍竹杆(凑柴火)等。
2、杨丰荣从幼儿班到小学四年级,一直是在朱沱镇新建小学念书。念到五年级时,被集体性地转入朱沱镇涨谷小学就读。他从家里沿着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山路走到学校,约五里路那么远,需40分钟左右。
3、杨丰荣父亲杨明华双脚有残疾,此残疾从小即成,后因脚踩尸水,愈加腐烂,
每年都会有好几次伤口崩裂,异常疼痛。农村赚钱无路,只能靠贱卖庄稼,如稻谷、玉米。如今家中已不种小麦,土地已大规模实行退耕还林政策。杨明华家中有一台抽水机,但因家乡实行“农网改造”,已经无人再找他去抽水。至于其他赚钱途径,唯有出去帮人收割稻谷,工钱仅有25元/天,但也就那么几天而已。而自己请人收割稻谷呢,约需800—900元/回的开销。
4、杨丰荣母亲贾先秀是从贵州嫁过来的人,身体很差,更无力挣钱。
5、他们一家三口多年生活在“欠债”阴影之下。即使是如今,也仍然在外面欠债1700多元。这些债,包括:新岸山村商店的700多元肥料钱,朱沱镇街上160元饲料钱;以及今年收割稻谷所花费的人工钱、啤酒钱等。这学期杨丰荣的学费,是靠杨明华卖掉两条生猪才换来的。
6、杨明华根本无力负担双方老人的赡养义务,唯有在过年过节时送包糖表示表
示。
7、目前朱沱镇的物价是:稻谷0.65/斤,普通米1元/斤,瘦肉5.5元/斤,肥肉4.5元/斤,电费0.465元/度。由此可以看出,在这个特殊的地方,农民靠种粮食为生是没有任何前途的;但即使是几块钱、几十块钱的开支,那也令人心痛不已,如每个月的少许电费。杨明华一家正是陷入这种“无前途”群体当中的显著者。
8、无疑的,这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家庭。第一胎是个女儿,一岁时被水淹死;第二胎是个儿子,刚生下来,死了;第三胎就是杨丰荣了。杨丰荣刚满六个月的时候,其母贾先秀因为下身太过痛苦,取环时因医生不慎,割出一个窟窿,而后窟窿越变越大。经过大半年如炼狱般的痛苦折磨后,贾先秀奇迹般地康复。然而,又因严重经济危机导致精神崩溃,患上精神病。后经精神病院治疗多时,渐得康复。
9、杨丰荣父母唯有一次到过外省打工,那便是2002年到广东东升农场的半个月血泪史。结果,这半个月的血汗工钱也被扣掉了50%。从广东回到重庆后,杨明华又到重庆大路口帮老乡周希才的忙,因为没有技术,脚有残疾,无法再外出打工。从此以后,所谓“打工”,也不过就是在村里帮别人修房子时“打杂”,如调灰、提桶、送砖之类。但即使如此,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山村,他连帮别人修房子的机会也没有几个。

⊙求助人杨丰林调查报告(编号:0002)

姓名:杨丰林(系杨银波堂妹,9岁)
性别:女
民族:汉
出生年月日:1996年7月26日(六月十二日)

现住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何厝五强金属工业有限公司 杨运华(收)
邮编:361009
父亲:杨运华,系杨银波八叔,电话:13063097040。1972年6月19日出生,农民工,现在五强金属公司当冲床工。身份证:510229197206190155。
母亲:朱本群,系杨银波八娘。1972年5月10日出生,农民工,现在五强金属公司当冲床工。身份证:510229197205109161。
老家地址:重庆永川市朱沱镇新岸山村山角井村民小组 杨定发(注:杨定发系杨丰林爷爷)
邮编:402191

就读学校: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何厝小学
就读年级:四年级(2)班
学费情况:730元/学期
学习情况:语文和数学颇有优势,属于中上流水准。数学一般是80—90分,语文也一般是80—90分。这孩子目前操一口流利的“台湾味”普通话,长得很漂亮,模样很可爱,有时甚至有点另类的味道。

调查时间:2005年9月10日17时—18时
调查人:杨银波(通过电话)
调查记录:

1、杨丰林两岁时,亦即1998年,父母因经济危机外出打工。六岁,亦即2002年,杨丰林才与父母在厦门聚首。她曾被爷爷杨定发在农村带过一年,又曾被表哥闫关伟在农村带过三年。到厦门之前,她曾在重庆家乡念过幼儿班;到厦门后,分别在育苗小学、东方小学念书,念到二年级结束。然后,转至何厝小学继续念书。
2、思明区何厝社区的初中,目前的学费是1000多元/学期。这笔“未来的费用”,也同样令杨丰林父母吃惊不已。
3、杨丰林父亲杨运华目前的工资是900元左右/月,母亲朱本群的工资也差不多。
上个月,朱本群被扣除社保金后,工资是850元。他们的工作时间是这样的:星期一至星期四,每天工作11小时;星期五至星期天,每天工作8小时。一般来说,一个月之内,仅有两个星期日可以休息。
4、杨丰林父母从事的冲床工作比较危险,但凡在五金厂做过工的民工对此都是非常清楚的。每次开工,须把手戴上模具,以防工伤事故的发生。
5、他们一家三口的开销较大,每月最起码超过1000元,有时达至1200元、1300元。房租费是160元/月,加上水电费,就是200多元/月。水费2.5元/度,电费0.6元/度,普通米1.4元/斤,瘦肉7元/斤,肥肉6.5元/斤,煤气70元/罐。此外,三人偶有生病。
6、他们有赡养双方老人的义务。朱本群的父亲朱泽华已去世,母亲健在,每年约需400元;杨运华的父母健在,每年约需1000元。
7、他们估计:最少再需五年,亦即到2010年,才能回到重庆家乡修建起属于自己的房屋。
8、杨运华打工历史:8岁,小学二年级辍学;18岁,到贵阳打工;21岁,到苏州打工;23岁,到重庆打工;26岁,到厦门、广州打工;其后,又到厦门打工至今。打工历史足有15年。

⊙求助人罗庆君调查报告(编号:0003)

姓名:罗庆君(系杨银波外侄、干儿子,6岁)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年月日:1999年1月17日(1998年腊月初一)

现住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甲村汇港电子有限公司三科 章正月(转)
杨修会(收)
邮编:315137
父亲:罗江柏,系杨银波姐夫,电话:13586626217。1974年10月27日出生,农民工,现在云龙镇搞建筑。身份证:510229197410278757。
母亲:杨修会,系杨银波姐姐,电话:0574-81131781。1979年2月8日出生,曾系农民工,现在云龙镇照顾丈夫和孩子。身份证:510281790208916。
老家地址:重庆永川市朱沱镇汉东村1组 罗永华(注:罗太华系罗庆君爷爷)
邮编:402191

就读学校: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甲村“绿艺幼稚园”
就读年级:幼儿班(大班)
学费情况:1125元/学期。其中包括每天中午吃一顿的“午餐费”和30元/月的汽车接送费。
学习情况:罗庆君曾在重庆家乡念过幼稚园,因想念父母,到云龙镇与父母共同生活。这孩子头脑很聪明,但不爱说话,怕生人。

调查时间:2005年9月10日15时—16时
调查人:杨银波(通过电话)
调查记录:

1、罗庆君曾患睾丸病。因家中经济危机,父母很早就外出打工,他基本上是由爷爷奶奶在农村带大,直到2004年末,才与父母真正聚首。
2、2006年9月,亦即明年9月,罗庆君的父母计划将他送至云龙镇甲南小学念一年级。父母的意思是:“重庆老家条件太差,上学路又远,教得也不好。这里呢,甲南小学三年级就在教英语了。”但是,甲南小学的学费是近800元/学期,另有近400元/学期的借读费。
3、2004年12月,罗庆君母亲杨修会从甲村汇港电子有限公司辞工。原因是:(1)工资低,约600元/月,实行计件制,每天的工作时间一般是12小时,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2)当时,杨修会的父亲杨兴华以53岁的年龄到云龙镇打工(搞建筑),家中需要照料。
4、杨修会决定等罗庆君读到小学二年级足可“自己上学、自己放学”的时候,亦即2007年9月,她再进厂打工。孩子还小,外面情况复杂,需要接送、照顾。
5、罗庆君父亲罗江柏是工地上的“大工”,搞装修。工地人少,他也负责贴砖;工地人多,他就让别的民工贴砖。工资确实不算低,一般是50元/天,有的时候是70元/天。但搞建筑不同于进厂打工,一个月能干上20天已属不错,因为工程经常接不上。现在,罗江柏又空耍了近一个月。而且,他的工资经常是上半年的钱要等到下半年才能拿到,那里被拖欠工资的情况很严重。
6、他们一家三口的开销很大。原因是:(1)罗庆君作为外地民工子女,上学费用高昂,这一学年就需要2250元;(2)杨修会因常年打工而导致多种疾病,主要是肠、胃上的病,每年要花1000多元。(3)云龙镇物价较高,房租费是150元/月,暂住费、清洁费是10多元/月,普通米1.2元/斤,瘦肉8元/斤,肥肉7元/斤,煤气80元/罐,电费0.7元/度,水费1元/吨。每个月,他们三人最少要用1000多元,一般都要用到2000元,乃至更高。(4)他们还有对双方父母赡养的义务。男方父母这边,每年约需1400元;女方父母这边,每年约需600元。今年的赡养费还没有寄出去,但是目前恰逢农村正在收割稻谷,急需一笔钱,他们对此唯有无能为力。
7、目前,他们欠债5500元。
8、罗庆君父母都没有参加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
9、杨修会打工历史:10岁,小学四年级辍学;16岁,到重庆打工;18岁,到厦门、宁波打工至今。打工历史足有10年。她进过打火机厂,也做过电器。进汇港电子有限公司时,是经当地人介绍的,那时进厂容易,但她担忧两年以后还能不能那么容易就进厂。她说:“现在进厂太难了,我的岁数稍大了,很难挤得进去。”

⊙求助人梁荣贵调查报告(编号:0004)

姓名:梁荣贵(系杨银波表弟,15岁)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年月日:1989年11月17日(十月二十日)

现住地址:重庆永川市朱沱镇四宝村3组 罗永福(收)[注:罗永福系梁荣贵外公]
邮编:402191
父亲:梁如德,系杨银波五舅、干爹,电话:023-49607033(系杨银波故居住宅电话);13984199581(系杨银波八舅梁如兴电话,身在贵阳的八舅常与五舅相伴)。1963年5月17日出生,农民工,现在留守在杨银波故居,2005年12月后又将到贵阳与八舅相伴。身份证:510229630517915。
母亲:罗江树,系杨银波五舅娘、干娘。1968年3月9日出生,曾系农民工,现在留守在杨银波故居照顾丈夫和两个孩子,2005年12月后又将到贵阳与八舅相伴。身份证:510229680309916。
贵阳地址:贵州省贵阳市黔灵西路基督教堂 黄弟兄(转)梁如德(收)
邮编:550001
中国邮政储蓄绿卡(储蓄卡):6065 3900 8220 0064 22
开户名:罗江树

就读学校:重庆永川市第十二中学
就读年级:高一(1)班
班主任:王孝勇
学费情况:800多元/学期(含美术特别学费)
学习情况:超出永川十二中高中(位于朱沱镇)录取分数线20多分,数学、语文成绩较好,英语略差。学习非常勤奋,有一定艺术天赋。

调查时间:2005年9月10日19时—20时
调查人:杨银波(通过电话)
调查记录:

1、梁荣贵身体很饥瘦,仅有80多斤。他和弟弟梁荣华一起,放学后都住在外公外婆家。
2、梁荣贵父亲梁如德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供养两个孩子,非常艰难。他是多年建筑“大工”,目前一个月能干20天左右的活,收入大约是1500元/月。2005年8月9日,他回到重庆家乡,预计将于2005年12月后前去贵阳。
3、梁荣贵母亲罗江树负责建筑“打杂”工作,工资很低,仅有450元/月的水平。自2005年开始,因身体、工程等多方因素,她没有再做工。
4、梁荣贵、梁荣华才两三岁时,父母就离开了他们,直至今日这一家四口也没有真正聚首在一起。他们两兄弟,曾被外公外婆带过,又曾被村民余民芳带过,而后又被杨银波一家带过。这就是外出打工给家庭带来的“影响”。
5、梁荣贵、梁荣华父母外出打工,多年以来都是睡在工地上,条件异常艰苦。梁如德也因此变得消瘦、多病。
6、他们家目前欠债10000多元。至于资方拖欠梁如德工资这方面,约3000元。
7、梁如德很小时,母亲失踪,父亲去世。他现在要赡养女方父母,每年需1000多元。
8、梁如德说:“我是尽我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供养两个孩子,供他们上学。我有多少力就出多少力,哪怕是卖血、讨饭,我也不能让荣贵和荣华读不起书!”。
9、梁如德打工历史:19岁,到遵义打工;26岁,到上海、贵州六盘水打工;31岁,到厦门、遵义、云南澄江打工;33岁,到贵阳打工至今。打工历史足有23年。

⊙求助人梁荣华调查报告(编号:0005)

姓名:梁荣华(系杨银波表弟,14岁)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年月日:1991年2月4日(1990年腊月二十日)

现住地址:同上
邮编:同上
父亲:同上
母亲:同上
贵阳地址:同上
邮编:同上
中国邮政储蓄绿卡(储蓄卡):同上
开户名:同上

就读学校:重庆永川市朱沱镇二郎山初级中学
就读年级:初三(3)班
班主任:梅正国
学费情况:750元/学期
学习情况:2004年上、下学期,成绩居于全班第二名;2005年上学期,成绩居于全班第一名。数学堪称一流,语文也不错。这孩子憨厚、冷静、沉着,有一定思辩能力。

调查时间:2005年9月10日19时—20时
调查人:杨银波(通过电话)
调查记录:同上。此外,梁荣华4岁多的时候,曾于贵阳失踪过一次,后被一个老人收留,并归还给他的父母。

⊙求助人梁永川调查报告(编号:0006)

姓名:梁永川(系杨银波表弟,6岁)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年月日:1998年11月9日(九月二十一日)

现住地址:重庆江津市西湖镇彭家村11组 唐银祥(收)[注:唐银祥系梁永川外公]
邮编:402224
父亲:梁如兴,系杨银波八舅,电话:13984199581;023-49607033(系杨银波故居住宅电话)。1971年11月29日出生,农民工,现在贵阳油榨街工地做“大工”,2005年9月20日后将回到杨银波故居,2005年12月后又将前去贵阳。身份证:510229197111299152。
母亲:唐长芳,系杨银波八舅娘。1971年8月11日出生,曾系农民工,现在贵阳油榨街工地照顾丈夫,身份证:510225197108115142。
贵阳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油榨街诚南枫竹苑146号A栋2单元 杜明云(转)梁如兴(收)
邮编:550005
中国邮政储蓄绿卡(储蓄卡):9551 0065 3002 2180 270
开户名:梁如兴

就读学校:重庆江津市西湖镇彭家村小学
就读年级:二年级
班主任:代传强
学费情况:270元/学期
学习情况:数学95分,语文95分。这孩子内向,不爱说话(谁见了他的眼睛,谁都觉得可怜),但成绩很不错,蛮有志气。

调查时间:2005年9月10日18时—19时
调查人:杨银波(通过电话)
调查记录:

1、梁永川偶有生病。一岁,父母就离开他外出打工,交由外公外婆带大。4岁多,父母才回来和他见上一面,然后又匆匆离开。
2、梁永川父亲梁如兴每天的工资是70元左右,但一个月开工不足20天。一般的工资,有1100元/月。他负责抹灰、做砖;很少做装修。干这一行,在贵阳工地就是干的时间特别长,非常累,很吃体力,而且相当危险。一有不慎,就会发生工伤事故。
3、梁永川母亲唐长芳从2005年正月开始,因身体、工程等多方因素,没有再做工。2004年,她的工资仅有450元/月的水平。
4、梁如兴很小时,母亲失踪,父亲去世。他现在要赡养女方父母,每年需1000多元。
5、西湖镇彭家村没有所谓“农村经济”,唯有务农。过去还能卖些桔柑,如今也桔柑也不管钱了。可以说,梁永川的外公外婆过得相当艰苦。2005年正月,梁永川59岁的外婆石少群动手术,总共花去7000多元。目前,石少群仍然经常犯病。
6、他们多年以来住在工地上。不幸的是,梁如兴也经常患病,平常的如头痛,严重的如胃病,肾病。他一直没有断过药,一年的药费需要1000多元。贵阳医院的医疗费太高,他一般进的是小药店,随便拿点药,打点针,撑一撑,便又做工去了。
7、唐长芳的右膝有肿瘤,已有五年历史,至今无钱动手术割掉。
8、他们已欠债5000元。
9、梁如兴打工历史:17岁,到上海打工;18岁,到贵州六盘水打工;23岁,到厦门打工;25岁,到遵义打工;26岁,到贵阳打工至今。打工历史足有17年。

⊙求助人刘莉调查报告(编号:0007)

姓名:刘莉(系杨银波表妹,17岁)
性别:女
民族:汉
出生年月日:1988年5月27日(四月十二日)

现住地址:重庆万盛区万东镇新华村天池社 刘万文(收)
邮编:400800
父亲:刘万文,系杨银波七姨叔,电话:023-48000682。1965年2月28日出生,农民工,现在万东镇以收废品为生。身份证:510225196502283633。
母亲:梁如芝,系杨银波七姨。1969年4月11日出生,曾系农民工,现在万东镇照顾丈夫。身份证:510229196904119161。
老家地址:重庆江津市羊石镇丛林村3组 刘有清(注:刘有清系刘莉爷爷)
邮编:402260

就读学校:重庆市窍角沱职业中学
就读年级:二年级
刘莉宿舍电话:023-86110537
学费情况:5500元/学年(注:含两学期,期限是:2005年2月—2006年1月)。2006年2月—2007年1月,学费是:2000元/学年。
学习成绩:成绩很不错,这孩子很刻苦。目前学的是电子专业,诸如电器、电脑等。性格有些内向。

调查时间:2005年9月10日16时—17时
调查人:杨银波(通过电话)
调查记录:

1、概括地说,刘莉和弟弟刘磊生活在一个颠沛流离、动荡不安的家庭之中。他们父母的变动和悲剧,深深地影响了这两个孩子的心灵与成长。那种难以叙述的艰难和坎坷,是一般孩子所无法比拟的。
2、刘莉、刘磊最初由爷爷刘有清、奶奶成守玉带大。1997年,他们的父亲刘万文从监狱里释放出来,两个孩子当时正在羊石镇家乡念小学五年级,而后到万东镇与父母相依为命。为谋生的实际技能考虑,两个孩子共同选择了职业中学。这个重庆市窍角沱职业中学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大佛段东坪1村79号(邮编:400061),与万盛区万东镇相距甚远。
3、刘莉、刘磊的父亲刘万文当年在重庆因犯盗窃罪被判入狱,出狱以后励志重生,承受着比一般人更大的精神压力和生存压力。然而,刘莉、刘磊的母亲梁如芝因生活上、经济上的种种压力,迄今共有三次患精神病,目前已被治愈。这个灾难重重的家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命运考验。最后,梁如芝信仰了上帝;刘万文吃苦耐劳,艰难地扶持着这个家;两个孩子发愤图强,着实令人感动。
4、刘万文收废品来卖,每天仅能赚20元钱。2004年8月,梁如芝再次住院后,从此已不能再从事过分的体力劳动。也就是说,自此以后,梁如芝没有再和丈夫一起出去收废品来卖。并且,她的药一直没有断过。
5、他们面临的当地物价是:房租费100元/月,煤气55元/罐,普通米1.3元/斤,瘦肉7元/斤,肥肉5元/斤,电费0.4元/度,水费2.8元/吨。
6、梁如芝很小时,母亲失踪,父亲去世。他们现在要赡养男方父母,每年需近2000元。
7、他们已欠债6000元。

⊙求助人刘磊调查报告(编号:0008)

姓名:刘磊(系杨银波表弟,16岁)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年月日:1989年9月7日(八月八日)

现住地址:同上
邮编:同上
父亲:同上
母亲:同上
老家地址:同上
邮编:同上

就读学校:同上
就读年级:同上
学费情况:3500元/学年(注:含两学期,期限是:2005年2月—2006年1月)。2006年2月—2007年1月,学费是:2000元/学年。
学习成绩:成绩中等,聪明,较姐姐而言更为“敢言”。目前学的是机电专业。

调查时间:2005年9月10日16时—17时
调查人:杨银波(通过电话)
调查记录:同上

⊙求助人冷茂强调查报告(编号:0009)

姓名:冷茂强(系杨银波表侄,8岁)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年月日:1997年2月8日(正月初二)

现住地址:重庆永川市朱沱镇新岸山村3组 冷文汉(收)[注:冷文汉系冷茂强爷爷]
邮编:402191
电话:023-49601405(系村民罗国祥电话,离冷文汉家仅10米)
父亲:冷其,系杨银波表哥(大姨梁如会之子,国家二级伤残),电话:0760-7824060(系泰丰五金厂守卫室电话,中午12时、晚上12时可拨打)。1973年10月16日出生,农民工,现在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泰丰工业基信五金厂(邮编:528415)做工。身份证:510229731016917。
母亲:李建梅,系杨银波表嫂。1975年9月13日出生,农民工,现在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泰丰工业基信五金厂做工。身份证:510225197509133587。

就读学校:重庆永川市朱沱镇奥妮小学
就读年级:三年级(2)班
班主任:罗永明
学费情况:468元/学期。因离家很远,约八里路,年仅8岁的冷茂强中午必须自己到饭馆或者其他地方吃饭,约须1.5—2元/顿,所以又增加了近300元/期的“午餐费”,另有约150元/学期的乘车费。也就是说,实际学费是:约900元/学期。
学习情况:语文83分,数学85分。跟杨丰荣一样,这孩子很有骨气。每天八里路,一个来回就是16里路,天天如此,特别吃苦。

调查时间:2005年9月11日12时—13时
调查人:杨银波(通过电话)
调查记录:

1、冷茂强由57岁的爷爷冷文汉带大,是一个特别可怜的孩子。如果天没有下雨,他就要从早上6点出发,自家里走八里路到奥妮小学;中午自己找地方吃饭;傍晚5点放学,又走八里路,约6点半到家。如果下雨,只能乘公共汽车回家。
2、冷茂强身体很饥瘦,只有60斤,经常头痛。他原来在朱沱镇星光幼稚园念书,然后转到朱沱镇新建小学继续念书,念到二年级结束,刚刚才转入朱沱镇奥妮小学。
3、冷茂强已没有多少近亲:他的奶奶梁如会于1999年去世,外公李星全于2002年去世,外婆也不在人间了。
4、冷茂强父亲冷其于1999年在宁波搞建筑时被玉制板砸断右腿,成为国家二级伤残。雪上加霜的是,冷其受重伤后的第三天,其母梁如会突然去世。直至今日,冷其右腿中的钢筋还没有取掉,因为取掉钢筋需要花费10000多元。
5、冷茂强一岁时,父母就离开了他外出打工。两岁时,他的奶奶去世、父亲受重伤,这才得以和父母团聚。冷其回来后,靠卖烧腊为生,挑着烧腊一瘸一拐地行走在坎坷的山路中叫卖(有时也卖煤),就这样延续了一年多。然后又离开家,前去广东中山。五岁时,冷茂强的外公去世,父母又回来,与儿子短暂聚首,然后又迅速前去广东中山。如此一别三年,冷茂强仍然看不到父母的影子。
6、冷茂强爷爷冷文汉在家里干庄稼,家里总共有近三亩地,每年稻谷仅产2000斤。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后,每年只有100多元补助费。
7、2005年,冷茂强父亲冷其仅仅寄过一次钱给家里,是1000元,农历五月寄的,用来给冷茂强做学费和部分“午餐费”。冷文汉说:“钱远远不够,娃儿是要饿肚子的啊!”
8、冷其从16岁开始打工,从贵州六盘水到贵州大湾木冲沟,再到宁波,再到中山。打工历史足有16年。

⊙接受捐助方法

作者:杨银波

方法(一):通过邮局汇款

汇款之前,请捐助人先与求助人(孩子)的家长进行电话联系,或者与杨银波进行电话、邮件联系。然后,直接汇款给求助人的家长,也就是通过邮局“汇款单”式的汇款,直接汇款到每份《调查报告》中的“现住地址”(包括地址、收款人姓名、邮编)。由求助人的家长将款项转交给求助人。有中国邮政储蓄绿卡(储蓄卡)的家长,目前有两位:一位是梁永川的父亲梁如兴,一位是梁荣贵、梁荣华的母亲罗江树。汇款人也可到邮局将款项汇至这两位家长的储蓄卡上。

方法(二):委托杨银波转交汇款

因邮局距离杨银波现住处颇远,故杨银波唯一不接受的是邮局“汇款单”式的汇款,但接受邮局“中国邮政储蓄绿卡(储蓄卡)”式的汇款。

汇款之前,请捐助人仍然先与求助人(孩子)的家长进行电话联系,或者与杨银波进行电话、邮件联系。然后,请阅读《维权通讯》“资讯栏”(位置:每期刊尾)之“告读者书”,包含杨银波的邮政、银行、农信社等个人全面资讯〈http://www.cn99.com/cgi-bin/getmsg?listname=yangyinbo&id=114〉也就是说,委托杨银波转交汇款,无论捐助人来自海内外、台港澳,或者是欲通过网上支付、银行电汇、ATM转账、西联汇款(WESTERN UNION)等任何途径,都可以进行汇款。作为这9位求助人的亲人,我负责转交款项给他们。在他们接到的款项之中,将被唯一扣除的,是由广州汇至求助人的家长的邮局汇费。

备注(一):鼓励捐助人与求助人及其家长彼此互动,以实现捐助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备注(二):对于任何捐助人,杨银波都鼓励他们通过邮件向银波信箱([email protected])提供《捐助人档案》。其格式是——

捐助人档案

捐助人姓名:
性别:
年龄:
邮件:
电话、手机:
职业:
现住址或单位位址:
邮编:
捐助期限(一次性;或者至何时为止)

求助人姓名:
收款人姓名:
汇款方法(通过邮局汇款给求助人的家长;或者委托杨银波转交汇款)
汇款金额:
汇款日期:
特别嘱咐(汇款用途;或者委托杨银波具体做些什么)(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杨银波 : 必须寻求高效率的维权途径
杨银波 : 呼吁扩大援助的层面和范围
杨银波 : 关注民工     外界打击和心灵扭曲
杨银波 : 别把自己牢牢地钉在屈辱的地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