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点滴(1)

朱长超:苏州河之泪

朱长超

人气 3
标签: ,

【大纪元9月5日讯】上海是水的故乡,河的家园。众多的河流在上海的大地上奔流着。苏州河,黄浦江,扬子江,润泽着这块土地,构成了一条井然有序的河流之网。

在这个河流系统中,苏州河在外滩流入黄浦江,黄浦江在吴淞口流入长江,长江在崇明岛流入东海,东海汇入了太平洋。可以说,苏州河是黄浦江的女儿,黄浦江是长江的女儿,长江是东海的女儿,东海是太平洋的女儿。这些纵横交错的河道,是大自然在大地上创作的作品。苏州河的清流,黄浦江的潮汐,长江的洪波,东海的惊涛,使上海充满了生命的律动和水的灵秀。

这些河流孕育了上海。上海所以称为沪,是因为它是渔民捕鱼的地方。沪是一种竹制拦鱼工具。渔民们在苏州河和黄浦江的滩涂上插上竹排,宛似一个迷宫。潮水上涨的时候,鱼儿乘着潮水游了进来。退潮的时候,鱼被竹排挡住,渔民们可以从沪里拾到一条一条鱼。追根溯源,上海在遥远的古代,是先民们创造了沪用来在河滩捕鱼的地方。

上海的这些大河小溪,一条条都是清波碧草,春来江水缘如蓝。一个多世纪前,有一个英格兰姑娘乘船从外滩沿着苏州河上溯,一直到太湖。当时正是阳春三月,她看到了碧绿的麦苗,金黄的油菜花,红艳艳的桃花。她写信给英国的亲人介绍她沼途所见,清彻的苏州河及其两岸田野的景色给她留下了难忘的景象。这封信,成了苏州河少女时代美丽形象的见证,成了苏州河一个世纪前面貌的真实的留影。

1960年代,我第一次看到了苏州河的容貌。1962年我从乡下到复旦大学到,经过白渡桥,在位于苏州河畔的上海大厦下等车,看到苏州河水翻滚着瓜皮杂物,河水也不清澈。第二年暑假,我与一位同学何大炎从上海步行到苏州,有一段路就在苏州河上游的河岸,我们休息时,看到苏州河中水草荡漾,游鱼历历。我们还去河中游泳,至今留下美好的印象。当年的苏州河,它的下游已经污染,但是,它的上游,还保持着美丽的容颜。

月换星移,沦桑多变。不多几年时间,苏州河变成了一条臭水河。1982我考取了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就住在苏州河畔的一间小屋里。苏州河散发着一阵阵臭气,扑向我们的鼻子。夏天的晚上,我们能清楚地听到河上船工的么喝声,机器声,摇橹声,嘈杂一片。有时候我带着孩子到河畔散步,河面不时翻滚着塑料袋,破鞋子,河水变成了黑水,一圈圈的气泡从河中升起,一个个油花在扩大着。苏州河成了一条黑色的河流。

当年,苏州河入海的地方,白帆点点,清波汩汩,上海大厦就建造在两河交界的地方。而后来,由于河水发臭,一阵阵臭气扑向上海大厦里的旅客,不得不做了双重玻璃阻挡苏州河的臭气,用茶色挡住苏州河黑色的污水。如果说,英格兰姑娘看到的散发着青春气息的苏州河,它反映的是苏州河的少女或少妇时代的形象,而如今,苏州河成了一个憔翠的老妇人。满脸皱纹,头发斑白,牙齿脱落,浑身有病。

苏州河的灾难远不止此。由于上海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这样,原来横跨苏州河上的一座座美丽的桥梁,有的桥墩下沉了,桥面下的拱形空间变小了,船只再也不能通航﹔有的桥墩倾斜了……

苏州河的不幸是人们疟待的结果。人们对它可以说是恩将仇报。有几次,我看到沿岸的居民向苏州河里倒着夜尿。有一次,我看到人们向它倒着垃圾。更有一次,我看到有人向河中掷着日光灯管。我劝说,我责问,他们表示关你什么事?这是用不着说多少道理就能明白的事情,人们似乎毫无顾忌,也没有一点内心的不安。工厂则日日夜夜地排放着各种污水,电镀水,造纸水,生活污水,源源不断地流向苏州河。年年月月,积少成多,美丽的苏州河终于成了一条黑水河。黄浦江长江东海的命运与苏州河的命运相差无几,成了同是天涯沦落人。

人们以为现代化就是有钱,就是享受,就是对自然的更多地索取。人们认为,大自然就是我们的奴隶,是我们的工具。苏州河的憔悴就是这种理念的结果。人们啊,如果现代化实现了,GDP提高了,但是人们却开始喝不到洁净的水,呼吸不到清新的空气,这样的现代化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几年,人们将苏州河的污水直接通到东海,苏州河的水干净了一些。但是,这只是污水搬家,东海又被污染了,一个又一个赤潮在海面上发生。由于过于营养化,年年苏州河的水面上水葫芦疯生疯长,连成了一片。苏州河是生命的河,是人间的河,但愿人人能珍爱它,保护它。我们盼望着苏州河早日恢复青春。我们多么希望能看到碧波荡漾的苏州河啊!

中国的污染的河流何止一条苏州河?全国600多条河流,400多条被相当严重地污染了,长江已经变成了第二条黄河,清流帆影的淮河成了污水河、臭水河,漳河、永定河等河流两条因为污染产生了许多癌症村,怪病村。全国因生态污染造成的病人不知有多少,全国因生态破坏而造成的生态难民不知有多少,全国因生态破坏而造成的自然灾难、社会贫困不知有多少。本来,这个问题有别人的历史教训,我们完全可以避免。看来,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思路是有问题的,只求高速度地发展,不管子孙后代、百姓死活的思路是有问题的,这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在剥夺子孙后代的发展权,是以践踏民众的健康权、生命权和环境权为代价的发展,也是一种破坏性和短命性的发展。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国民的高度重视。

转载自《网路文摘》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戴奥辛祸首钢联难复工  恐滥倒集尘灰污染扩大
台环保署和七国完成环保标章相互承认
吴荣义:鼓励民间企业 参与污水下水道建设
节省能源和开支,太阳能成热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