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石岩: 看清孩子的优点和特质

郑石岩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人的心就像一块水田,如果你不断挖它,再牵牛进去不断的踩,它就会变成一块烂田。孩子如果没有得到鼓励,我们经常讲那些所谓爱之深、责之切的话,他的心就会变成一块烂田,自我认同无法形成,也无法构成好的自我。

如果我们希望这块烂田,能变成健康的自我,过去如何,后悔无用,重要的是现在怎么去欣赏孩子。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做错了事,错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必须要有赏识的眼光,才能真正建立孩子的自我功能。

举个例子给各位做参考。我当老师时,有个学生传字条、照片之类的东西,我没有像许多老师一样喝令他们把字条过来,念给大家听。我只要求把字条、照片交出来,放在讲桌上。他们要求我不要看,我应允了他们的要求。等到该堂课快结束时,我就问:“真的不能看?”他们说:“不能看。”“好,拿回去。不过老师不能看的东西你们能看吗?”全班大笑,马上改口:“老师,你可以看。”我才不要看,我早就知道那是什么。

每一次都是从那学生传出来的,有一次下课前,我预留了三分钟,当着大家的面对这个学生说:“做老师就有责任把每个孩子的天赋、特长点出来,让他懂得珍惜。我要告诉你,我发觉你有一种难能可贵的天赋。”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子“传媒”─传播媒体。传字条和传照片不也是一种传播媒体吗?我说一个不喜欢媒体的人,不会愿意传字条给别人。喜欢媒体的人,怎么样都会想办法传字条。喜欢媒体的人可以在很多方面发挥,可以从事报纸、电视、广播事业等工作。你应该好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点。我又告诉他:“你的天赋、优点要用对地方,否则也是枉然,不要用在上课的时候。”这个学生从此以后,没有传过东西。有趣的是,他后来真的从事媒体的工作。

我们可能因为孩子做的某一件事,而不断的看他的错误和缺点,因此忽略了真正值得我们开发的能力。当你发觉孩子跟你顶嘴、争辩,而你根本辩不过他时,你应该在事后对他说:“孩子,我发觉你辩才无碍,这一点我很佩服你,真的!”孩子开快车令你担忧时,你可以告诉他开慢点,但是你要先赏识他:“我发觉你开车的灵敏度真令人钦佩。”从这个地方下手,再要求他不要开太快,通常才有成效。要看出孩子真正的点,因为这一部分是建构他自我认同的资粮,所以你要用你智慧的眼睛,多看看孩子身上的特质,逐渐帮他建构起来,建构一个坚实的自我,这是你能办到的。

摘录自【亲子共成长】远流出版@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们已经知道,儿童都会努力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将他们的努力追求导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须确保,孩子的努力可以获得心理健康与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调。
  • 我们知道,不劳而获的成功多么容易转瞬即逝,因此训练儿童满怀企图心没有什么好处;更重要的是训练他具备勇气、坚忍和自信,这样他才能体认到失败时永不气馁,而且应该视“失败为需要被解决的新问题”。
  • 有的人总是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或是拥有的什么技能知识生怕别人学去。其实如果懂得放下和分享,往往就会发现在教授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有所收获......
  • 学生K在班里的成绩一直是前三名,平时的言行却表现得比较高傲冷漠,也不怎么关心其他同学。有一天,他气呼呼地来找我......
  • 莲花
    俗话说:“行行出状元”,当孩子表现出他的天赋、爱好时,家长或老师不要因为自己的偏见而去否定孩子......
  • 对立反抗的孩子,不只是容易暴怒,甚至屡屡挑衅师长,表现出种种情绪失控行为。王意中临床心理师指引教师看透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跳脱对立反抗孩子设的陷阱,并针对问题,提供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法、辅导策略与正向管教技巧。
  • 有些孩子处在一个复杂与不好的家庭环境中,教师如能适时用正向的例子做引导,不但能给予孩子心灵上的慰藉,也给了孩子往正向道路上发展的力量。
  • “金钱”往往是人在生活中产生很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有钱还是没钱、贫穷还是富有,不仅关系到人的基本生存问题,也关系到生活品质的高低。如何正确看对与对待自身金钱的宽裕与否,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学问。
  • 妒忌之心非常有害,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因妒嫉之心产生的矛盾往往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 明星道德败坏、违法犯罪,孩子还盲目的喜爱、追捧,会有什么后果?该如何引导和导正呢?
评论